天使行动

——回眸庚子年初疫情中的那些人那些事

张锦红

2020年11月19日11:13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1月29日,突然听说冬梅报名去驰援武汉,有些震惊和担心,更让人感动,毕竟她上有年迈的老母,下有一双需要人照顾的儿女。但也能理解,她作为市医院呼吸内科主管护师,工作上是个顶个的好手,朋友们都知道她为人热情、豪爽,喜欢帮助人,凭她的性格和职业能力与操守,在湖北急需支援时毅然请战,也正是她的性格使然。有朋友问她“武汉那边疫情那么重,你不怕吗?”,她的回答是:“说实在还真没去想过怕,那么多同事也都一样踊跃报名,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正在受病毒折磨的同胞。“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受灾严重,全国各地包括武汉人民都赶来支援,让我们有勇气有信心重建家园。现在武汉有难,作为一名四川人,一名绵竹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理当前往,一起去守护好武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与她同时报名去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还有不少,绵竹卫健委对志愿报名者,以已婚已育,身体健康,业务技能突出为标准,筛选出了5名医师,7名护士,1名检验师,共计13人,组成绵竹市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医疗队”,驰援武汉。他们一边认真工作一边等待着出发的号令。

2月9日清晨,他们中的4位接到出征的通知,迅速整装集合在绵竹市医院门诊大楼前,卫健委领导和医院同仁们都来为他们送行,出征仪式上,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庄严宣誓:“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救死扶伤,不辞艰辛......”

出征。图片由作者提供

简短的出征仪式后,几位马上要踏上征程的战士与亲友合影、告别。一声声“千万要小心,保重!”“等你们平安归来!”,简单而质朴,却又饱含深情。

现场有记者采访他们,他们并没有豪言壮语,只简单而平静地说“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份内的事”“我们做护士的,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使命”......

记者采访徐助伟。图片由作者提供

要走了,就要告别亲人了,冬梅抱着4岁小儿子轻轻叮咛:“幺儿、你要听话哈”,她老公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她,直到送他们的车启动,才突然意识到分别就在眼前似地隔着窗大声地喊:“老婆,注意安全,等你平安回来!”

徐医生的家人也来送行,一百个的不放心都化在一句简单的叮嘱里“你去武汉那边,要好生照顾自己,注意安全,我们等你平安回来。”,他也叮嘱着同样是医护人员的妻子: “好,我晓得,你在儿科上班也忙,也要注意防护哈,把娃儿照顾好,我走了。”让在场的人都有点想流泪了。

鲍冬梅与家人告别。图片由作者提供

他们是绵竹首批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员,家乡人民都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徐助伟、鲍冬梅、姚红蕾、李元洁。

他们从绵竹出发,到德阳与大部队汇合后踏上去武汉的征途,傍晚6点左右,医疗队顺利到达武汉。

备战武汉

2月10日,医疗队到达武汉的第一天。上午,德阳医疗队领队召集大家在驻地开了一个短会,详细讲解了在武汉期间的注意事项,并给大家进行了任务分工。下午,医疗队开始了紧张严格的战前业务技能培训。华西医院第一批医疗队的老师给大家讲解了工作期间的注意事项,并再次演示穿脱防护服的注意事项,冬梅和同事们热情饱满,反复练习,互相监督提醒,不断强化,以确保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争取开展工作后能尽快适应,他们知道他们就是前线的“战士”,只有保护好自己,避免交叉感染,才能更好地去救人、更好地在工作中“战斗”。

晚上回到宿舍,冬梅在收拾东西时才发现背包里有一封信,是女儿写的。她在信里说,虽然不了解妈妈的具体工作,但她知道,疫情就是冲锋的号角,妈妈到了武汉,这里的医护人员就能给病人多一份安全,多一份保护。冬梅看着信哭了,心里却是暖暖的。

第二天他们继续接受培训,上午老师详细给大家讲解往返医院和宾馆间的消毒处理等等,并要求在房间内也要规划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以便最大可能地避免我们自身被感染。下午给大家明确了工作任务:冬梅和其他30名德阳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一起,分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的汉阳方舱医院工作,并去实地查看,这里可同时容纳6000名确诊的轻症患者,他们就将会在这里的B1区救治患者。“战斗”即将开始,绵竹的四个伙伴一起为自己加油!更为武汉加油!

在进入方舱医院前,为了方便穿脱防护服,便于消毒,减少感染机会,队员们都将头发尽量地剪短,男士剃了光头,女同事剪去了鬓角和后脑勺的头发。队员们相互打趣说,这个发型可能是自己有生以来剪过的最帅的发型了!攀枝花一位老师问冬梅“舍得吗?”,她说“头发剪了还可以再长,等我长发飘飘时,再来看看武汉。”

剪掉青丝,只为更好地护理患者。图片由作者提供

首次进舱

2月13日,医疗队到达武汉第四天,也是绵竹医疗队员进舱第一天的日子。下午14:00,冬梅和徐助伟医生早早就在住宿的酒店门口等候接送的车辆,准备前往汉阳方舱医院,由于路程较远,他们要提前1个半小时上班,在前往的路上,他们虽没在言语上交流什么,但都能感到心情既紧张又激动。

来到方舱医院门口,由于环境和医务人员上班通道未完全熟悉,第一次上班大家在武汉当地医院院感老师和省妇幼保健院院感老师指导下穿戴防护服,为了做到无死角防护,队员们要经过十几道防护流程,才能进入病区,贴身穿洗手衣加上防护服,汗直到下班都没干过,N95口罩和护目镜带来的压痛压痒也是一个小挑战。

进舱后 ,护士长对工作进行了安排, 将新来的医护人员分成3个组,冬梅被安排在一组,19—24单元,负责病人的护理,主要是巡视病房、测体温、监测血氧饱和度、发口服药,处理新入院病人以及转出病人,完善出入院手续,向护士长和医生汇报患者病情,整理药物,安抚病人心情,协调患者需要,为患者送餐送水等工作,并陪同患者一起做操锻炼。

疫情下的武汉,医疗物资十分紧张,其中防护服最为匮乏。为了节省医疗物资,大家有时十几个小时不能进食,不能上厕所,防护服密不透风,一个轮值班下来,浑身上下包括内衣都湿透了,耳朵也被口罩勒出了压疮,再加上还要频繁地用消毒剂洗手,大家的脸上、手上已经“面目全非”。在回驻地的路上,大家都累得不想说话,坐在车里静静地听着喇叭声音。

“面目全非”的手、脸。图片由作者提供

由于医院刚建起,还没有条件洗澡,他们只能返回驻地进行洗消,一进入驻地大厅,负责消杀的队员们便仔细给大家一一喷洒消毒液,按步骤清洁皮肤、眼睛、耳朵、鼻孔、换口罩、换衣服。回房间冲澡必须大于30分钟。等这些都完成已经晚上11:20了。这才感到肚子好饿,幸有院感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热腾腾的饭菜,让疲惫的身心瞬间充满了温暖和甜蜜,有老师们如此有爱心地在背后默默支持,让大家有了回家的感觉,疲惫的状态也瞬间消失。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