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头寨:相牵相守18年

卓兮

2020年09月15日09:11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0年5月,与几个朋友相约去增头寨游玩。寨子位于阿坝州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增头村,是还未商业化开发的一座原始羌寨。虽然还没商业化开发,但是这里已经小有名气,是“26个全国最美古村落”之一,并且在摄影圈也是个小有名气的摄影打卡地。

增头寨

提议来增头寨的牟姐也是好“摄”之徒,她已经来过多次,这次成了我们的向导。上山途中,牟姐和来接我们的本地人余大哥闲聊,突然听到他们说起“吴建新”这个名字。我一下子在记忆中搜索出青白江第一个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人——吴建新。忙问,是不是青白江的这个人。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途中,余大哥还说,我们坐的面包车就是吴建新捐赠的。

吴建新

后来,我在增头寨的两天,不仅听余大哥一家说起这个名字,走访的几个村民,都会谈起他,还让我们给他带去问候。原来,整个增头寨的人都认识吴建新。我完全没有想到,此行我会在这个遥远的羌寨,邂逅一个家乡人的故事。

在回去青白江后,我立即登门拜访这位摄影师,结合自己所见所闻,记录下他和增头寨的点滴故事。

摄影师与增头寨的初相遇

2002年,桃坪羌寨对面的佳山寨公路竣工,需要摄影记录,留存资料。吴建新受朋友委托为此跑了一趟。吴建新上到佳山寨,一眼就看到了山对面的增头寨。早在1999年,他就听说了古老的增头寨,一直想要去,却一直没机会。此时,想要上去的念头,再次腾起。这一次,恰好增头寨的村主任在场,两人便约好了第二天增头寨见。吴建新第二天一早,就带着行李开始向增头寨行进。

那时候,从山脚到增头寨有几十里崎岖山路,车辆无法上去,只能步行。吴建新背着近40斤的摄影器材、行李,与另一位摄影家王曙生,开始了长达7个小时的艰难跋涉。

时过中午,当吴建新与同伴在一个叫观音庙的地方休憩时,一个小伙子从下面的山坡上来。小伙子圆圆脸,个子不高,一幅憨厚老实的样子,身上还背着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帆布包。他看吴建新背了很多东西,主动说要帮他扛三脚架。

这一天是2002年6月3日,这个主动来帮忙的小伙子,就是和吴建新打了18年交道,建立深厚感情的余继红,也就是开篇提到的“余大哥”。

2003年,吴建新约几个知青再到增头寨。山路太陡峭,一个人压住拖拉机车头,才能上坡。

余继红是土生土长的增头寨人,但是成年后,就与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常年外出打工,偶尔回家。这次回来,就遇到了第一次上山的吴建新。余继红在上山路上给吴建新讲述增头寨的风土人情,他一口一个‘我们增头寨’,不断强调‘我们增头寨好’。当时,吴建新就被这个朴实的年轻人感动了。

来到增头寨,雪山、残碉、古老的寨子、淳朴的民风.....就连一草一木,都能唤醒吴建新拍摄灵感。他和王曙生,一到寨子就开始拍摄,晚上没有如约见到村主任,他俩就计划找了个避风的门洞过一夜。但一直跟着他们转悠的余继红却热情地把他们邀请到家中食宿。

对吴建新来说,增头寨太有拍的了,从风景到人物,从清晨到日暮,春夏秋冬,乃至于每一天,都能拍到有意思的照片。初来增头寨,这里原始的风光和人文风情深深打动了他,但这里的贫困也深深震撼着他。他镜头里那些留守的空羌族老人有和残碉一样沧桑的容颜,有让人心疼的,朴素的美。

在余家吃完晚饭,他们围坐在老屋聊天。余继红虽然常年在外打工,也是见过世面的年轻人,但整个人依然充盈着来自这片土地的朴实感。看到山下的桃坪羌寨已经把旅游搞起来,他也希望自己的家乡得到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增头寨。说起家乡,余继红眼睛闪烁着别样的光芒,那是一种特别纯粹、朴实的期望。吴建新看着余继红的眼睛,他知道,这个小伙子就是发自内心,骨子里就爱增头寨。

吴建新与余继红一起考查增头寨旅游资源。

与其说是增头寨打动了吴建新,不如说是余继红打动了吴建新,这个被他一直叫“小余”的年轻人,也在他的劝说下,开始考虑不再外出,回到增头寨做些更有意义的事。他们也由此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吴建新的摄影扶贫路,也由此启程。

用镜头宣传增头寨

吴建新算是第一个来到增头寨的摄影家,也是第一个通过摄影大力宣传增头寨的摄影家。自从2002年第一次“触电”增头寨以来,他早已记不得去过多少次,拍了多少照片。关于增头寨他不仅在自己的博客宣传,还力争让增头寨的照片登上各大报刊杂志。

2002年,《中国旅游报》发表了《初识增头寨》文章及图片,封闭在深山的增头寨第一次露面社会媒体。随后几年,增头寨的图片陆续登上了《中国民族报》《九寨沟》《人民摄影报》等众多刊物杂志。

《羌寨秋色》是增头寨的代表作,网上广泛采用的。

在第一次来增头寨的时候,吴建新就在心里定了个目标,打响增头寨,让更多人知道这里,来这里。他对余继红说,“只要有人来,大家就会注意到增头寨,这里就一定能修上路,各方面都会发展起来,大家的生活条件也能得到改善。”尽管如此,吴建新也担心增头寨在发展中,传统的美被破坏。所以,第一次到增头寨他就一直给余继红及其他村民灌输着一个思想:对传统建筑、文化,以及淳朴民风,都要保护。

在不断的宣传中,增头寨终于陆续迎来了一些游客、摄影家的造访。当村民看到游客,也有动心思要开始设路障收费的,也有想拆掉一些老建筑的,作别用的。这些都被吴建新阻止了,他每去一次都强调:淳朴的民风一定不能坏了,传统建筑一定不能乱拆,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遗迹,是要保护、传承的。大家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忽略长远的发展。余继红说,有时候自己做得不好,吴建新也会毫不客气的批评。

对于这个异乡摄影师,增头寨的村民一直非常尊重,所以,他说的话,大家都听。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增头寨依然如故,朴素美好。

摄影宣传让增头寨有些影响力了。2012年5月,增头寨终于修路了。这时候,吴建新家里也迎来了几个增头寨的朋友,他们远程而来,告诉吴建新“我们县长亲自来到增头寨了!”这可是增头寨破天荒的大事。而村主任亲自来青白江找吴建新,就是因为县长到增头寨后,说增头寨现在宣传做得好,但怎么发展还得村上结合实际情况,理清思路,想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村上人拿不准,于是专程到青白江请吴建新拿主意。说明来意后,两位客人就在吴建新家里,一边看电视,一边等吴建新一字一句写成关于增头寨的《旅游资源与发展思路》。

而两个增头寨来的乡亲回到去以后,不仅带回去了增头寨的未来发展思路,还给乡亲们谈到:“我们去吴老师家里看了,他家里也并不富裕啊,可是他还这样子不遗余力帮助我们,很不容易......”是的,吴建新至今还住在川化厂的家属区,家里并不算富裕。都说“摄影穷三代”,但是吴建新却绝不是那种把钱砸在摄影器材上的人。纵观他的摄影生涯,几十年来,也就买过四个相机而已。

就在路修好的2012年,吴建新自费在川化俱乐部搞了一个增头寨的摄影专展,以文字和图片,讲述这个云朵上的羌寨。这一年,因为这个展,增头寨在当年的国庆节迎来了第一个旅游高峰——老寨子迎来了60个客人。这对增头寨来说,是绝对没有过的事情。而这六十个游客在亲身游历后,对增头寨的古羌民居、民俗风情和美丽景色赞叹不已,成就了增头寨旅游的好口碑。

2015年4月25日-5月15日,吴建新在青白江举办《古羌部落增头寨摄影展》,继续扩大增头寨的社会影响。这次,理县文联副主席肖勇前往青白江观展,转交并转达县委书记蔡清礼关于增头寨的回函及问候。

也是2015年,吴建新以一组增头寨照片入展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传统村落摄影大展”大展。其中《云端里的古羌部落》作为二级收藏作品被三峡博物馆收藏。这次入展给增头寨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好运。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