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深挖抗震救灾精神内涵 激活红色教育培训育人惠民效能

2021年05月11日10:03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本地群众开展访谈式教学和情景剧教学。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本地群众开展访谈式教学和情景剧教学。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内核,厚植家国情怀土壤,大力发展红色教育培训,在探索实践中打造“新高地”、丰富“新内涵”、共享“新红利”,构建了独具汶川特色的“教育体系”和“育人课堂”,引导党员干部赓续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血脉,不忘初心、拼搏奋进。

围绕党史内核,建成特色红色教育体系

立足红色资源,在传承保护中借力文化优势。汶川县坚持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全力提升漩口中学遗址、震中纪念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点位品质;聚焦红色历史保护和红色文化传承,大力实施汶川红军桥、绵虒红军纪念馆、龙溪徐向前指挥部等旧址遗迹保护开发利用工程,依托历史旧址开展现场情景教学,讲真故事、诉真情感、谈真体会、引真共鸣。

串联红色地标,在点线开发中建强教育阵地。汶川县深入推进映秀镇汶川地震震中纪念地、水磨古镇、马岭山战场等红色教学点位开发,设计精品教学线路,串联18个特色现场教学点,绘制出一幅历史与现实交汇、“红色”与自然交织的教学路线图,全面展示中华儿女家国一心、家国一体的文化认同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

瞄定培训主线,在教学育人中擦亮红色品牌。汶川县细分青少年学生研学旅游、公职人员入职进阶培训、党政干部专题培训等需求,全力做好资源整合、线路对接、市场互动、品牌推广,着力提升汶川映秀教育培训品牌知名度。“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国家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相继在映秀挂牌。此外,汶川县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推出《母亲的女儿》《走进净土阿坝》等一系列特色文艺作品,受到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

坚持守正创新,进阶多元高质育人课堂

一堂主课,奠定“主题学”基础。汶川县将党的路线纲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藏羌文化等内容与红色课堂深度融合,既有党史学习教育的“标配”,也有结合汶川实际的“独创”,让主题课堂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鲜活。

多种教学,形成“融入学”体验。汶川县整合阿坝长征干部学院雪山草地分院、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等本土资源,围绕“家国情怀”“应急管理”“生态文明”三大教学板块,开发专题教学、访谈式教学、沉浸式教学、激情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微型党课6大类23门特色课程,让学员和游客在亲身体验、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感悟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实现了从观光者到体验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获得“沉浸式”的情感融入与精神提升。

联动促学,提升“多维学”实效。汶川县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大、四川省委党校等合作,建立本地教员联合培养机制,通过“实地选拔+指导培训+试用+上岗”的模式遴选出40余名本土讲解员,组建“高校+党校+领导干部+群众讲解员”共计180余人的专(兼)职师资团队,并结合师资特点拓宽教学渠道,通过创新专题研讨交流学、区域党建融合学、本地党史结合学等新型教学方式,进一步拓展了多元融合的教学层次,提升教学成效。

促进产业融合,培育优质长效惠民产业

红色主题教育培训撬动经济增长。当前,汶川县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全国各地学员、游客学习党史的打卡点。2021年一季度,共举办或承办专题培训班22期2600余人次,组织党史学习教育150批次6500余人次。在培训经济拉动下,映秀镇村(社)集体经济3年累计分红440万元。2020年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7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253元和16525元,较2018年增长13.7%和23.0%;全年接待游客67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09亿元,较2018年增长20%和104.3%。

红色基因多元融合延展产业链条。汶川县按照“+红色旅游”思路,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生态文明、乡村振兴、非遗传承、乡村旅游等相结合,匹配多样化精品化旅游线路,有效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仅映秀镇的民宿酒店就达70余家,餐饮店铺达120余家,农旅、文旅、红旅产业类型不断丰富,大土司黑茶、甜樱桃、青红脆李等特色农副产品持续畅销,直接带动就业400余人,各项产业以“红”着色,借“旅”发展,实现惠民惠农效益的高质量拓展。(刘增辉、余泽鑫)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