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城市发展版图中,成都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成立于不同时期,又各自承载着重大历史使命,涵盖了成都最具活力和最有潜力的重点发展区域。
今年7月,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期间,作为“主干”的成都如何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的课题被多次提及。同时,在此次会上,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加快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和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建设被明确。
近日,记者走进成都“两区一城”,实地感受了“两区一城”协同发展、打造增长极动力源的“加速度”。
聚焦科技创新 高能级产业助推城市加速发展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能级平台的支撑。今年6月,西部(成都)科学城首度亮相,由“一核四区”构成(“一核”即成都科学城;“四区”即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形成“核心驱动、协同承载、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作为推进“一核四区”协同发展的重大创新引擎,位于天府新区的成都科学城始终聚焦构筑增长极、形成动力源的目标定位,进一步筑强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赋能平台功能,加快打造特色化产业集群和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新经济局发展规划部工作人员许凯杰介绍,目前,成都科学城锚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学高地、西部(成都)科学城创新策源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国家实验室成都基地和天府实验室承载地”等四大战略定位,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力争2025年基本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科学城,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
坐落在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的成都超算中心,作为成都市、天府新区推进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天府实验室的重要算力支撑。
据成都超算中心建设维护部部长李佳佳介绍,成都超算中心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占地约36亩。一期完成170P峰值计算性能主机及配套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硅立方、动力楼、科研楼三栋建筑,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应用领域涵盖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各个方面。
除此之外,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作为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新经济活力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引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新经济产业为核心,融合新加坡先进的产业发展、规划管理经验和成都丰富的产业资源、强大承载能力,助力国际和国内企业尽享中新两地优势。
新川创新科技园AI创新中心现场工作人员表示,AI创新中心主要围绕人工智能、5G等新兴产业发展,聚焦大数据、云计算等重点产业,打造多元化的产业创新地,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目前,已先后引进亚马逊AWS创新中心、新加坡创新中心、中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快手直播电商总部、百度智能驾驶、四川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联盟、新华三成都研究院、绿盟科技第二总部基地、智元汇总部等多个项目签约落户。
目前,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全省数字经济示范基地,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5G通信、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落地海康威视成都科技园、商汤未来创新中心暨“一带一路”总部等重大项目130个,总投资超过1800亿元。同时,加快打造高新技术服务业集聚高地,引进高新技术服务机构5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0家,连续5年平均增速超100%,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高效衔接。
生态加产业 打造成渝相向发展新兴极核
今年4月28日,成都东部新区正式挂牌。这片870平方公里的土地,寄托了成都转型突围的战略愿景,也承载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向发展的期望。
东部新区生态资源优越、山水资源富集,为新区高品质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地形地貌和优良的生态本底。站在东部新区三岔湖马鞍山观景台远眺,山、水、岛屿在此交相辉映。
据介绍,作为东部新区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三岔湖区域布局了天府奥体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围绕湖泊周边基础设施改造,毛家河城市绿廊工程、三岔湖环湖慢行步道空间工程、环湖路一期改造工程、迎宾大道及周边景观改造工程正在陆续成形。
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成渝发展主轴核心位置的东部新区具有承接核心城市功能和发展要素外溢、联动周边区域支撑成渝中部崛起的区位优势。作为成渝地区相向发展的重要节点,东部新区可以提升对川东北、川南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成渝在区域合作、产业交融方面的互动。
东部新区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集聚辐射效应明显,有利于成都以大开发促进大开放,加快提升开放区位、拓展开放空间,助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更好打造成都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支点。而天府国际航空港和铁路枢纽港,则是成都东部新区打造国际开放平台的重要“引擎”,也是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表示,天府国际航空港是成都东部新区打造国际开放平台的重要“引擎”,也是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机场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88平方公里,建设3条跑道和60万平方米航站楼,工程投资777亿元,预计2021年上半年建成投运。届时,成都将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双枢纽机场的城市。
“成都东部新区聚焦发展航空经济、现代物流、国际消费、智能制造、总部经济五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成都东部新区投资促进局新经济处负责人陈杰表示,成都东部新区挂牌成立至今,新签落地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1100亿元。下一步,成都东部新区将针对每一个产业功能区的特点和定位,有侧重的梳理,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招引,陆续推动重大项目签约。
作为成都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区一城”重要组成部分,成都东部新区承载着国家战略而生,顺应城市发展之势。未来,成都东部新区将坚持超前谋划、接续发展,与相邻区(市)县协同发展,加快形成创新主阵地和转型新动能,打造开放主枢纽和发展新引擎,构筑改革主战场和环境新优势,建设城市新中心和市民新家园,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极核功能和竞争优势;将主动作为、对标先进,加快编制区域空间规划、综合改革方案,完善推进机制和相关政策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