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在行动·四川篇(三)

补齐精神短板 助力精准扶贫

王军

2020年11月12日11:02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近年来,村里面貌大改变,户户有余粮和存款,人人不愁吃穿,小病大病住医院,打针吃药不要钱……”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青松村,乡村大舞台上,70岁的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钱板”代表性传承人李诗吉,用朗朗上口的快板词唱出了近年来村民的幸福生活。

青松村由两个原省级贫困村合并组成,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9户530人。“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此前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严重。

脱贫攻坚以来,青松村从实际出发,围绕“党建引村、产业富村、文化兴村”的发展思路,在镇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全力推进脱贫发展,坚持党建引领,建强村级组织,以甜梨产业为核心壮大产业,以“扶贫赶集日”“百家看.千家比”等青松特色做法为引领,坚持在服务群众中持续教育引导群众,形成特色扶贫经验,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该村的“扶贫赶集日”,帮扶干部和社会公众通过“以购助扶”的形式,每月固定一天在村委会“赶集”,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统一购买群众售卖的农副产品,稳定增加群众收入。“每次赶集,一户村民家的家禽可以给他们带来六七百元的收入,蔬菜能够带来两三百元的收入。”“第一书记”罗欢说,截至今年10月,青松村共计开展“扶贫赶集日”活动63次,成交金额达15万余元,实现户均年增收1000余元。

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青松村“扶贫赶集日”,村民正在出售农副产品。汪衡 摄

在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青松村还十分注重文化扶贫,将绵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钱板”融入乡村文化建设,教育引导群众不等不靠,发展产业,激发内生动力。

李诗吉和徒弟们也结合当下形势和政策内容创作出不同的作品,为村民们进行表演,如:为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养殖业编写创作金钱板段子《科学养猪》《新风赞》;为宣传医改政策创作《说医生》;为农村改革开放取得脱贫攻坚成果创作了《春暖花开》等十多个不同内容的作品。

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钱板”代表性传承人李诗吉和徒弟正在为村民进行表演。王军 摄

不仅有“金钱板”表演,罗欢告诉记者,青松村乡村大舞台上,每年有各式各样的扶志节目轮番登台,在轻松活泼的文艺表演中,实现脱贫从村干部的任务到村民自发意愿的转变,“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新春文艺汇演,由帮扶单位与当地村民各自提供节目,反映本地一年来的脱贫攻坚成效,已经成为了青松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台特色节目。”

文化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文艺宣传吹响乡村脱贫号角。在汶川县威州镇,送文化下乡惠民演出系列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据了解,为进一步丰富汶川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基层文化、科技、卫生事业发展,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同时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汶川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通过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形式搭建文化舞台,开展“脱贫奔康·再创辉煌2020年汶川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送文化下乡惠民演出系列活动”。

本次演出系列活动历时近3个月,共计演出70场,每场演出时长90分钟,演出范围覆盖汶川县域内9个乡镇70个村落、社区等上万群众。

汶川县文化惠民展演。王军 摄

“巡演过程中曾遇到很多突发情况,比如部分边远山区村落受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村址断路,大巴车根本无法到达,演员们只能徒步前进。但一想到能够为边远山区那些从未观看过现场演出的群众带去快乐,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汶川县文化馆副馆长、羊角花艺术团团长罗娟告诉记者。

据悉,本次活动的开展真正做到了回归群众,让汶川当地群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文化魅力,对提升群众文化自信及文化素养,增强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等起到了极大的提升作用,同时满足不同年龄段观众对艺术类型的不同要求。所到之处,观众踊跃,反映强烈,笑声成片。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记者了解到,四川多地通过开展“送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活动,关注基层民生、关心群众生活,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大家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关阅读】

文化扶贫在行动·四川篇(一):挖掘民族文化富矿 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扶贫在行动·四川篇(二):“非遗+扶贫” 跑出脱贫奔康“加速度”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