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承担贫困地区公路工程、溜索改桥、渡改桥等重点项目的勘察设计100余项,打造了汶马高速、雅康高速、雀儿山隧道、布拖县冯家坪溜索改桥、鸡鸣三省大桥等一大批品质工程、民生工程,切实解决当地老百姓出行困难,助推贫困地区交通和经济发展;在定点扶贫地区,以“设计下乡工程”“青春美化乡村行动”“产业兴村工程”为重点,围绕结对扶贫、交通建设、产业发展、村貌美化、智力扶持等开展多项帮扶工作,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观,产业发展后劲十足,村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牵头及协助帮扶的3个贫困县(区)、5个贫困村均实现高质量脱贫......近年来,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四川公路设计院)彰显国企的社会责任和政治担当,举全院之力积极参与交通脱贫攻坚,大力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用精准实在的帮扶举措助力当地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近期,记者走访调研,推出“扶贫路上展新颜”系列报道,展现四川公路设计院近年的“扶贫之路”。
十月末的金秋,凉风习习,太阳还没来得及照进地里来,同心村的蔬菜基地已是人头攒动,忙里忙外。
“这是今年入秋以来第一批送往设计院食堂的圆萝卜,必须要挑最好的,下次肯定还要我们家的!”在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同心村萝卜地里,胡文武和他的爱人开始忙碌了起来。
7组的杨华大叔,骑着他的农用车突突突地就往蔬菜基地集散点来了,车上摞着绿油油的佛手瓜。他笑呵呵地说:“以前这瓜都卖不起价,好多都烂在地头了。这下安逸了,卖了上百斤,又多了一笔收入!”
“邹书记,我地里头的棒菜下个星期就可以收了。你下次一定要装我家的棒菜,不满意你退给我。”何斌伍刚把他家的红薯搬上运输车,就开始打起下个星期装菜的主意了。
此时,四川公路设计院驻村帮扶干部邹星正在认真清点着蔬菜的数量,帮忙打包、装车,准备将蔬菜发往他们单位的食堂。
“现摘,点数,装车,出发,抵达,卸货......”爱好拍短视频的邹星在朋友圈分享了他忙碌的一天。90后的他,被村民亲切地称为不赚中间商差价的“菜贩子”。是他,开拓了一条高山蔬菜从农户到食堂餐桌的“高速直达通道”;是他,长达两年默默坚守和付出,让村民的荷包日益鼓了起来。
同心村,一个坐落在乐山市金口河区大渡河峡谷腹地的小山村。这个海拔1200米,人口不足1000人的村子,拥有得天独厚的肥沃土地。但是,脱贫攻坚帮扶以前,受地理、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和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加之村民产业发展意识淡薄,村子里种的都是经济价值低廉的农作物,村民们填饱肚子尚有余力,致富挣钱却是荆棘载途。
2018年7月2日起,四川公路设计院工程师邹星按照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安排,作为选派的省级单位驻村帮扶干部来到同心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同心村年轻的村民都外出务工,村里剩了很多老人和小孩。怎样提高当地村民的收入,是作为扶贫干部的邹星需要思考的事情。
“经过前期考察了解,村民种的都是经济价值低廉的玉米、土豆等(玉米每亩产收约500元,土豆每亩产收仅800元)。”邹星告诉记者,和村两委商量决策后,2018年开始鼓励村民大力种植高山蔬菜。在各级部门的帮扶下,同心村为238户蔬菜种植户免费提供2亩地的海椒种苗和1袋化肥,2018年全村农户户均增收6000余元。2019年,高山蔬菜种植规模不断加大,全村高山蔬菜全年销售额高达42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8000余元。
“单位食堂平时就餐人数800~1000人左右,食材需求量也大。看着长势喜人的蔬菜,为何不让身边更多同事能够吃到绿色无污染的高山蔬菜呢。”为此,邹星回到所在单位了解食堂的价格,通过比价得出,就算加上蔬菜从同心村到成都的运输费,当地蔬菜也比成都市场价格也要便宜些。
于是,邹星把这个想法给公司领导汇报,与领导一拍即合,签署了2019年、2020年分别价值10万和15万元的农副产品采购协议。
2019年10月20日,在邹星的“一路护送下”,第一车4000余斤同心村高山有机蔬菜顺利送抵了公司食堂。邹星告诉记者,这是同心村第一次乃至整个金口河区第一次采取此种模式,大批量地将地里的菜不经任何中间商直接送到消费者餐桌。
不仅完成了2019年10万元农副产品采购协议约定,四川公路设计院还建设了“省公路设计院食堂专供蔬菜基地”。邹星告诉记者,他们在同心村规划出了35亩的土地,种植专门供应食堂的优质蔬菜,实现同心村蔬菜销售模式由“下单式”向“订单式”转变,即从以前的“村上有什么,食堂买什么”转变为“食堂要什么,村上种什么”。
据了解, 2020年5月,省公路设计院食堂专供蔬菜基地正式落成。根据所提供的蔬菜需求,蔬菜基地已经由原有的21个品种增加到现有的40余个品种。“全过程由专业的农技人员指导进行无害化育苗、种植、管理、采摘和包装等,并且使用农家肥比例不得低于80%。”邹星告诉记者,这样一来,蔬菜的品种多了,食堂的订单量也就加大了。农户通过蔬菜种植、基地务工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了个人的收入。“蔬菜基地要求务工人员中贫困户比例不得低于50%,每天在基地务工收入达到80~100元一天,也切实保障贫困户增产增收。”邹星说。
据了解,截止到10月25日,装运22车次,来自同心村总价近30万元的腊肉、蔬菜等11万余斤农副产品陆续被运到四川公路设计院的食堂。未来,四川省公路设计院还将持续关注着食堂农副产品的采购。既定目标的完成当然不是终点,公司下一步会继续秉持“以购代帮,同心奔康”的信念,将同心村产业帮扶进行到底。
今年年底,邹星将结束扶贫工作返回成都的工作岗位。邹星告诉记者,两年多来已经和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一步步见证着同心村的变化。他坦言,“卖菜”这个行当远非想象中这般顺利,过程中容易出现包装不合格、质量不合规、运输不准时、搬运不顺畅等问题。“我们在摸索中前进,也在不断完善改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单位同事们既能吃得放心安心,村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邹星说。
“快到年底了,村里的腊肉又会受到公司职工的‘追捧’,我这边又要忙活起来了,要去挨家挨户收购当地村民的腊肉。”邹星说,“只要能让村里人的荷包鼓起来,再多苦、再多累都不怕,我心甘情愿做一个村民口中不赚中间商差价的‘菜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