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创新突破正处在最佳窗口

从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发展主论坛看科技创新

2020年09月22日07:25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当前中国创新突破正处在最佳窗口

  传真

  “我今天来这里开会是临时决定的。”9月21日,站在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发展主论坛上,曹德旺既是主讲嘉宾,更是一位寻求帮助的企业家。让他临时决定来绵阳的理由是什么?

  “听说李兰娟院士来了,我很崇拜她,而且我正有一些事情想请教他们。”追创新、找点子、寻答案,不是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一个人想的事。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风云突变的外部环境,如何在危机中生存和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课题。

  “中国的疫情能控制下来,主要是三句话: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而科学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对科技创新对当下、对未来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第八届科博会上,无论是从科博会的创新——首次开通“云展馆”,还是李兰娟、曹德旺等专家、企业家的叩问和追寻,都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在危机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

  危与机挑战后总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机遇都是在挑战之后出现的。”在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看来,中国经济面临过5次重大挑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但危与机总是相伴而生。”

  “面对危机,每一次能否激发我们补齐水桶的‘短板’。”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晓平在解释他对颠覆性技术创新思路的理解时,反复强调“水桶理论”。“颠覆性技术可以助推科研弯道超车,更是中国迈向强盛的必须。”

  危机也意味着巨大的创新和应用空间。“创新的重要性是来源于技术的成果有效性。”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举例:在抗击SARS病毒时,格力电器就开始研究病毒消杀净化器,在技术投入应用前疫情停止,产品开发也暂停了,但积累的技术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得到应用,“我们有研发出的新冠病毒净化器,现在不仅为中国的学校、医院服务,还出口42个国家。”

  受疫情影响,本届科博会本身也是科技创新的运用成果。首次设立的“云展馆”以科技突破时空,将传统展会搬到线上举行,汇集了582家参展企业及机构,共计1800余项展品,3D建模数超过5000个,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展位数量最多的全场景3D建模的智能云展馆。

  形与势创新突破关键是顺势而为

  “今天这里有党委政府的领导,有专家、企业家,我过来就是想请大家一起想想办法,能不能既确保疫情防控又尽量减少隔离。”从拒绝参加到临时参会,曹德旺的转变,反映的是国际新形势下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关切。

  从形与势的出发,马光远给出了创新突破的关键词:顺势而为。

  先看形,马光远给出的数据显示,在G20部分成员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图上,各大经济体中,只有中国逆势上扬,获得正增长。

  再看势。复工复产以来,大批新技术获得广泛运用,“很多产业发展势头甚至领先全球,我们要抓住这样的势头,形成良性发展格局。”

  与会嘉宾认为,当前中国的创新突破处在最佳窗口,而要实现突破有两个关键:一是认识,二是耐心。

  创新首先是认识的创新。“科技创新核心是有创新思维。”欧阳晓平说。

  再比如说各地都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但只关注产业投资是不够的,还应该更加重视和鼓励通用技术研究。”马光远建议。

  创新需要耐心。“要给各类主体足够的时间,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说。

  内与外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畅通双循环

  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如何落地?胡志坚将重点落到了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过去,我们更多关注加入到世界的大市场中去,但国内很多区域还没有有效参与到循环中来。”

  更进一步,在四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破题关键。“发展区域一体化经济,就是因为看到了我们在扩大区域内部开放上做得还不够,必须打破地理、行政等多方面限制,激活新动能。”胡志坚说。

  四川作为科技大省,在科技发展中应当看到,双循环应该是内外并重,以内为主。“要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动态才有动力。”胡志坚还建议,绵阳在转型发展中,应当把科技创新的价值跟国际国内市场连接起来。

  光远则把目光投向城镇化,落脚点同样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他建议,要把城市作为创新的平台,尤其要重视城镇化对创新的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本身就有城乡大循环的内涵,这是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城镇化也必将为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机遇。”(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程文雯唐泽文祖明远)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