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无声照沟壑

——党员、作家刘光富乌蒙山贫困老区文化传播纪实

罗元彬

2020年07月20日15:37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3.刘光富的“富”

“如果期待依然在,总是春暖到花开。请你轻轻留下来,让梦卷走这尘埃......”《奢香夫人》的这句歌词,运用在刘光富身上也恰如其分。长期跋涉于文学创作之路上,他终于从“文盲家庭”一步步跻身作家行列,但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坚持称自己为业余作者、文学爱好者。他的创作,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写出了自己的高度。自1995年在《四川日报》发表处女作小小说《斗智》以后,眼前这位长脸男人,也是彻底颠覆了文学社指导老师曾经给他作出的“没有文学天赋”的断言。他就像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纵横驰骋在叙永文坛、泸州文坛,在中国自然资源作协系统内也是佼佼者,创造包括了作品研讨会在北京现代文学馆召开等奇迹,迄今为止已经在《人民日报》、《北京文学》、《中国报告文学》、《大地文学》、《四川文学》、《四川日报》等国家级、省级重量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近百万字;并出版了《我的土地我的村》、《夹缝里的行走》、《新时代的映山红》等4部个人专著。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他任性地从业余时间里“挤”出来的,有的人业余时间也许“挤”出来的是几个回合的麻将厮杀或是一顿昏天黑地的酒精麻醉,而刘光富的业余时间“挤”出来的却是几部文学作品和一座无数文人雅士心心相念的书院,苍天让人到这个世界上来,有的选择享受,有的选择折腾,刘光富显然属于后一种,有人曾经当面质疑他:“有一份工作,一份工资,不好好过日子,整天这样折腾图个啥?”刘光富知道自己到底为了什么吗?

对文学的痴迷,让刘光富达到了近乎疯狂的状态。他认为:醉心文学“虽饔飱不继,自得至乐”。他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2012年,他以一篇散文《父亲与村》斩获“中华宝石文学新人奖”。也因此结识了著名传记文学作家陈廷一老师,并建立了师徒关系。从此他迎来了创作的井喷阶段。当年担任“中华宝石文学新人奖”评委之一的陈廷一老师回忆说:“刘光富的散文《父亲与村》一下子刺激了我的眼球。我被他的新散文风格深深地吸引了。强烈地感受到,凭着他的个性化的语言,即那种小说化、诗化、开放性的语言给文章增添了魅惑;他的看似无技巧的娴熟技巧,那种波澜不兴、静水深流的叙述让人折服,还有他的文字里投射出的可怕真实......着实让人心动了一阵子,觉得这个后生有前景。我曾断想,他如果用这种个性化语言写小说,绝对是另类。”(《夹缝里的行走(序)》),应该说,老作家陈廷一一路走着,肯定阅人无数,眼光是非常独到的,如果刘光富就是乌蒙山里奔跑出来的一匹踢雪乌骓的话,陈廷一绝对是他的伯乐。

2013年,他又以一篇散文《老树下的快乐时光》斩获了当年“冰心儿童文学奖”。2014年,他凭借散文集《我的土地我的村》荣获“中华宝石文学奖”。三年三度获得国家级文学奖项,让边城叙永瞬间沸腾了,声誉和影响力也由此不断崛起,同样为他后来北京挂职,成为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上挂驻会作家铺平了道路。2015年,他所在的叙永县国土资源局接到北京来电,而他也如愿以偿。

刘光富的“富”,更是在个人创作出现井喷之后,获得荣誉的精神之“富”,这是一种“十年枯坐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富”。但他并没有因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更没有躺在荣耀上止步不前,而是以更大的心力去关注家乡文化传播,关注家乡百姓苍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鱼凫书院创建以后,他在深入发掘叙永县本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发现,400多年前,大明才子杨慎贬谪云南永昌卫期间,曾多次往返于泸州、叙永之间,在叙永鱼凫关、雪山关等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作为四川省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杨升庵,他的家风家训尤其值得人们称道,被中纪委传扬,由此,具有敏锐文化和政治意识的刘光富立即意识到:要使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家乡叙永县彻底摆脱贫困,提升家乡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是根本。因此,他以研究杨升庵文化为切入点,巧妙地引入杨升庵家风廉政文化研究,充分利用叙永县民政、司法等方面的人脉资源,开设了“孝爱讲堂”,在鱼凫书院免费为叙永县城乡居民传播孝爱,开展道德伦理教育,大力弘扬升庵家教家风。这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化解了许多家庭矛盾,提升了家乡父老的道德伦理素质。这项独特的课程,也成为了鱼凫书院大讲堂一道独特的风景。

刘光富的“富”,是关注地方文化的执著之“富”。叙永县是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转战地。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有两次就发生在泸州古蔺地界;并在叙永石厢子召开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博古交权会议”,在县城近郊营盘山留下了饿死不摘民众橘子的感人故事。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更是发源于叙永并长期转战于叙永,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北上。鱼凫书院文化呈现方面,同样注重了这一块,刘光富由此向当地民政部门申办、在全川成立了首家县级民间红色文化研究机构——叙永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并不断投入精力和资金挖掘、传承红色文化。

叙永县是一个人才辈出之地。继刘光富在2013年首位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之后,在他的带动下,近年来又有陈言熔、叶科霞等荣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叙永儿童文学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中国校园文学》主编徐峙、《中国儿童文学》主编冯臻等及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邱易东、肖体高等实力派儿童文学作家的关注。刘光富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以鱼凫书院为平台,多次邀请他们到鱼凫书院为叙永及周边区县文学爱好者指点迷津,带动了叙永、兴文、古蔺、合江等区县一大批文艺青年爱上儿童文学、潜心创作儿童文学。同时,他还出资联合中共叙永县委宣传部等单位举办“鱼凫书院首届童谣”比赛,并精心将获奖作品整理编纂成叙永本土童谣集《月亮和我捉迷藏》,日后,这本书成为了提升当地少年儿童们阅读兴趣的乡土教材,影响深远;同时,2014年,刘光富自己创作童谣还获得四川省委宣传部举办的童谣大赛一等奖。2014年,刘光富以自己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的作品《老树下的快乐时光》为蓝本,自编自导拍摄了微电影《大树下》,这部微电影的成功拍摄和放映,让当地和外界很多人了解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乌蒙山地区乡村儿童的生活,让许多与他同时代出生的人找回了儿时记忆。获得了泸州文艺界的一致好评。这部微电影获得了团中央、中央综治委举办的“为了明天.关爱行动”微电影大赛三等奖。刘光富一手坚持儿童文学创作,一手使劲举起的儿童文学火炬,同样照亮了当地和周边区县一大批青年文学爱好者,他们的作品多次在《上海少年文艺》、《北京校园文学》、《儿童文学》等重量级儿童文学期刊发表。2017年,他现在工作的兴文县也诞生了首位“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得者。

传递儿童文学的火炬,是刘光富的“富”,促进文艺交流更是刘光富的“富”。鱼凫书院创建以后,本身就是当地艺术交流的一大活动场所。五年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文学、艺术家3000余人次到鱼凫书院与叙永当地及周边区县文艺界人士开展文艺沙龙、讲座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叙永当地及周边区县的文艺繁荣。

刘光富的“富”,是倾注于文化扶贫的“富”。据2017年10月29日人民网报道:“四川省作协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驻会作家在‘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始终围绕弘扬主弦律、抒写正能量开展创作,积极践行文化扶贫。自2013年以来,他先后深入到乌蒙山扶贫连片开发地区二十余个市、县、区进行采风......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体验劳动生活,根据采风整理创作,已先后完成三部扶贫题材的作品。”报道中所指的三部扶贫题材作品,一是他的精准扶贫电影剧本《乌蒙山的乡亲们》,这部作品后来还被国土资源多年部列为重点文化项目;二是他的书写乌蒙山地区扶贫“第一书记”群体的报告文学《攻坚,在路上》,后更名为《新时代的映山红》于2018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三是他的描述乌蒙山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散文集《夹缝里的行走》,该书2017年5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刘光富的“富”,在于执著挖掘文化旅游开发价值的“富”。兴文县地处宜宾、泸州两市结合部,是川滇黔结合部的枢纽。同叙永一样,是巴蜀远古少数民族栖息地。与叙永不同的是,兴文这片土地上,自秦汉时期至明朝中、后期,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僰人。公元1573年,僰人在当年的“九丝之战”中神秘消亡。这个神秘民族的存在历史,是兴文县旅游开发别具特色的一道文化风景。2018年7月,刘光富作为引进人才到兴文县委宣传部工作以后,一直致力于研究僰人文化的收集整理合研究,并着手编写关于僰人生存历史的《僰亡1573》,目前正在筹划出版的过程中。

刘光富的“富”,也体现在关注民生的“富”。自2008年以来,四川这片拥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土地频繁遭受地震蹂躏。2018年12月16日,宜宾兴文发生了5.7级地震。这是正值兴文县脱贫攻坚关键时期自然灾害对党和政府凝聚力、公信力和执行力的一次严峻考验。这次地震,瞬间牵动了上至中央、下至乡镇和村、社区各级各部门。通过一个周的干群齐心协力抗震救灾,兴文县创造了零死亡、零重伤的抗震救灾奇迹。抓住这一热点题材,刘光富联合兴文本土作家罗元彬共同创作了长达4万字的抗震救灾报告文学作品《兴文力量》。通过两人的通力合作,三易其稿,于2019年3月发表于《中国报告文学》2019年第3期头版头条“特别关注”栏目;2019年5月,《兴文力量》再次入选于《大地文学》卷五十一。向社会各界传播了兴文县在12.16地震后干群齐心协力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2019年4月12日,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联合兴文县委县政府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为这部作品召开了研讨会,李春雷等多位全国重量级报告文学作家以及《中国作家》、《大地文学》、《中国报告文学》等多家重量级刊物主编、副主编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并发言对作品加以肯定。

“兴文力量就是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抗震救灾,脱贫攻坚的力量。既要抗震救灾,又要兼顾做好其他工作,这就是兴文力量的支撑。兴文力量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主编、著名文学评论家李炳银先生在研讨会上如是说。

中国作协全委会成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席陈国栋先生高度评价说:“......读过之后,感觉这个作品真的很不错,是基层作家写出来的大作品。”

“《兴文力量》是一部正面反映兴文抗震救灾及时有力,成效显著,侧面反映兴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报告文学作品,有效地融入了兴文独有的文化旅游元素,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读后令人振奋和震撼!”著名传记文学作家陈廷一先生如是说。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两次“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春雷先生在研讨会上,不吝赞誉之词:“这篇作品稳健、成熟,文本深入、故事感人,对大灾难的记录客观、详实,具有史志作用。”

刘光富的“富”,是为乌蒙山贫困地区传播文化多方举债的“负”、也许许多人并不知道他为此还背负不少的债,只知道他的名字里的“富”是无限光彩的精神财富之“富”,据我所知,为了发展和传播乌蒙山区的文化事业,这些年,他几乎贴进去了自己的所有家资,甚至包括自己的亲人、朋友以及爱人的娘家亲属,能借的都借,愿意支持的差不多都支持了。在文化海洋里泛舟,刘光富是任性地搏击风浪的弄潮儿,船桨划过的地方,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无比精彩;他的诸亲六眷和朋友在他执著追求的精神感染下,也都在默默地为乌蒙山区的这棵文化之树长青培根护土;国内外许多文艺界知名人士多次走进鱼凫书院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并帮着多方争取支持帮助,用无声的行动支持刘光富早日把叙永县的文化推上一个台阶,并辐射到周边乌蒙山区;中国人民大学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彭天江本来有机会在大城市发展的,在鱼凫书院文化氛围的吸引下,在刘光富文化行动力的感召下,放弃优越的条件,选择了鱼凫书院,成为刘光富得力的助手,为共同促进边远贫瘠的乌蒙山区文化繁荣洒下青春和热血。

尾 声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叙永是奢香的娘家,是刘光富的根之所在,灵魂的栖所。600多年前,奢香夫人播撒在乌蒙山地区的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的种子,已经永久地载入了史册。刘光富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他心甘情愿所做的这一切,只是新时代思想指引下的文化大繁荣,散发出来一束并不起眼一轮山月的光,山月无声照沟壑。乌蒙山区的沟沟壑壑间,刘光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心如磐石,默默付出。刘光富没有去选择别的,而是选择了文化扶贫这块“硬骨头”。他深知,只有不断挥舞手中的“镢头”在这片文化贫瘠的土地上开垦,才能使它逐渐肥沃起来,并让开始摆脱物质贫穷的人们最终逐步摆脱精神上的贫困。

“如果期待依然在,总是春暖到花开......”书院里,丝竹管弦声又起,弹奏着凤凰传奇演唱的《奢香夫人》曲调。奢香的故里,刘光富正在乘着“文化自信”的春风,以凤凰起飞的姿势在乌蒙山贫困地区炫出一段文化发展的传奇,用情怀和担当传播文化,活跃在逐渐被更多的人认可和参与文化的环境中,无论暂时多么艰难,刘光富作为一名笃定前行的党员、文化传播志愿者,始终是快乐的。他也深信,在组织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文化传播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鱼凫书院作为一方文化传播阵地,影响也可能会更大更深远。 

(责编:章华维、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