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珙桐一样宁静致远

——访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中心小学支教老师彭卫

2020年07月08日14:44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春风化雨

2019年7月,彭卫老师所教的毕业班平均成绩大幅提升,名列峨边县八个彝族乡镇第二名,全体学生顺利升入初中,彭卫老师也可以安心回到他支教前所在的乐山市中区的学校。是该说再见的时候了,孩子们依依不舍地与彭卫老师作别,有的送他一株山涧芳草,有的赠他一片树叶书签,彭卫老师也想把这里的蓝天白云和孩子们的笑脸一起定格在他的记忆深处,即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的他们,彼此都心存感念。可是谁也没料到,新学期开始了,彭卫老师的身影又出现在了杨河乡中心小学。

这一次,彭卫老师教的是一年级。

“您最牵挂的孩子全都顺利升入了初中,您的支教工也圆满完成,为什么又再次回到这所偏远的学校?”我终于可以面对面提问彭卫老师。

“其实,包括我参加第一轮支教,都出于一个心愿,就是想为贫困山区的基础教育尽一分心、出一份力。我从小在乡村长大,曾经我的小学老师对我的真诚帮助一直让我记忆犹新,所以,也是一种传递吧,我想现在既然国家、省上、市上、县上都在开展这项工作,对我来说,这份召唤更义不容辞。我第一轮支教带的是毕业班,刚接手,我就很清楚孩子们的知识基础不够牢,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而言,在短时间要补齐短板都很难,我们当时确实花了很大功夫巩固基础知识,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又要推进新的教学,好在孩子们很努力,最后这个班整体都跟上了教学节奏。对于第二轮支教,我有个想法,我想带个一年级的班级,争取从起始阶段就把这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养好,这样,等他们升入高年级后,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他们的学习能力会更强、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看上去更沉稳安静的彭老师,内心似乎有一股坚韧笃定的力量。他切身体会过贫困山区孩子的昨天,也切实改变过他们的今天,当前又长远谋划着他们的明天。但是他这样一位不温不火的大高个儿,眼下真能“降”得住一群更活蹦乱跳的小神兽吗?

彭卫老师说,还好,这些全部寄宿在校的小娃娃都比较乖。作为小学低段的老师,他的温和是带有一定纪律和标准的温和。从开学第一天,他就注意在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与彭卫老师交谈着的我们不经意来到孩子们的宿舍。每间宿舍整齐地左右排放着几张上下床铺,每张床铺都整理得平平展展,阳台上分栏而挂的毛巾、整齐摆放的洗漱用品无声胜有声地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好习惯正在养成中。

为了尊重孩子们的天性,我们看到每个孩子在自己床铺的墙面都有个性化的装饰,他们大都把自己的理想以图画的方式张贴出来。有的孩子长大了想当一名白衣天使,有的想当一名飞行员,有的想像彭卫老师一样当一名孩子王……孩子们自己设计的“梦想之墙”,让他们更有学校如家的感觉。

但是班上有个小女孩,刚来时对学校环境还没很快适应,对“星期”也没有任何概念,她不理解学校上课为什么要从周一上到周五,常常在周三就哭闹着要回家,无论怎么解释她都不听,校长来了也拿她没办法。面对守在校门口哭泣不止的她,彭卫老师也束手无策了。后来彭卫老师一下想起自己曾经帮同事代过课的五年级的一个班上有个女生是这个小女孩的“姨妈”,他便请来这个女生,请她以“亲戚”身份来劝导小女孩,终于,姨妈完成了劝导任务,手拉手地把这个小女孩牵了回来。

彭卫老师说,班上还有一个大家管他绰号叫做熊熊的孩子,这个孩子脸蛋圆圆的,两排牙齿又白又亮,乌溜溜的一双大眼睛特别招人喜欢。但是这个可爱的熊熊忘性特别大,上课教的,还没下课就忘了,老师不得不经常给他补课。即便这样,熊熊还是学一遍忘一遍,后来,彭卫老师发现,熊熊忘性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这个小孩子的主观判断特别顽固,他自己怎么想的总是先入为主占主导,老师教的内容即便他想记住也记不牢或者记不准确。特别是有的字的读音、意义和笔顺笔画,无论反复教了多少次,他还是很快又忘了。

彭卫老师打开课本,随意翻到一页。他说比如这是识字第一课,题目为《春夏秋冬》,其中四个词组“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因为不太口语化,对才接触汉语、普通话思维还没有建立的彝族小朋友来说理解和记忆起来就非常不容易,对熊熊来说也就更困难。单单“鱼出水”三个字,这个小娃娃的认知就让人哭笑不得,他总觉得是鱼儿吐出了水,而不是鱼儿跃出了水面。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为了让正确信息能有效纠正错误信息,彭卫老师召集班上一些孩子专门成立了熊熊学习进步小组,特地鼓励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展开讨论和辩解,结果大家越辩越有兴趣,语言表达能力也意想不到地提高了。就这样,忘性大的熊熊学习接受能力渐渐增强,现在他的听说读写已经明显没有从前那么费劲儿。彭卫老师又鼓励熊熊说,等你写字时不再乱安笔画笔顺了,我要奖励你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等你升入三年级的时候正好用得着。

后来,熊熊写字果然规范多了,一天班会课上,彭卫老师便郑重其事地把这份特别的奖品奖励给了熊熊。这份“特别”的奖品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完全谈不上“特别”,但是它却真的让深山里的孩子喜出望外。原来,这份特别的奖品是一支钢笔。班上很多孩子都喜欢这份奖品,彭卫老师说,只要每个学生都在自己从前的基础上有比较明显的进步,他都会送他们一支钢笔。他说,他想给班上的每个孩子都送一支钢笔,这样,当有一天,他不得不离开这里的时候,这只钢笔还会陪伴他们学习和成长,还会提醒他们一笔一画写好字。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彭卫老师的教学风格和他的性情一样温和,在他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他都一视同仁地对待班上的所有孩子,他让他们在平等和睦充满友善的环境中快乐成长、进步。他说,与这些山水滋养、风雨浸润的孩子相伴,对他的心境也是一种净化。

爱生如子

我们后来又走进老师们的办公室,我随手拿起彭卫老师案头的一叠作业本,只见每本作业封面的名字全都写得端庄秀怡。“这应该不是一年级的孩子写的吧?”

是我帮他们写的,彭卫老师说,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不一样,城里的孩子在入学前大都会认和写自己的名字,他们几乎都不会,但他们喜欢美观,都要我给他们写名字。

看着这一丝不苟的一笔一画,我不禁想起自己儿时,每当新学期发了新课本,兴冲冲背回家去,当晚父亲便会和我一起用牛皮纸或报纸为每本书做封壳,待一叠书都穿上新衣后,我也会央求父亲在每本书的封面写上课目名称和我自己的名字。昏黄灯盏下,父亲丝毫不能马虎地起笔、落笔,那样别有仪式感的画面,总让我觉得庄重和怡然。此刻,看着孩子们小小作业本上,彭卫老师为他们一一书写的端庄秀怡的姓名,那份庄重和怡然又重新袭上心头。我不知道这些孩童长大成人后,某一天回眸自己的小学时光,是不是也会因为这细小往事而触摸到生命中的一份温存?

有这位不急不躁,温和如父的支教老师守护童年,大山的孩子们格外宁馨,与他们这样一群山风般爽朗、溪水般清澈的彝家娃朝夕相处,彭卫老师的记忆也在辛苦中泛着甘甜。

快两年了,从乐山市中区到杨河乡中心小学的那条蜿蜒山路,哪里有个弯哪里倒个拐哪里盘几圈,早熟悉于心。山高路长,风雨无阻,驾着私家车往返奔波的彭卫老师从来没有晚到过一次,无论是孩子们的早自习还是晚自习,他总是准时出现在他们面前。这期间,没有哪个孩子知道他的汽车在颠簸的路途中,水箱爆过一次,轮胎坏过四个。

有一次汽车卡在坑凼里,发动机也出问题,最后还是请拖车来解决的。如果碰见前方断道或施工修路,时间上还耗不起,为了不让全班孩子翘首期盼,有一次,他干脆把车暂时停在一个不档道的地方,自己小跑着穿过施工地段,终于又准时而平静地出现在教室里。就这样,他从来没有让全班学生失望和不安过。疫情期间,他还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陪伴,全班孩子的卫生和健康意识也明显增强。

后来我了解到彭卫老师的家庭情况,他有两个孩子,小的才上幼儿园中班。我不禁问道:“当您在彝乡支教的时候,孩子们想您了怎么办?”

彭卫老师说每周五学生都离校了,他就回到乐山家里和孩子们共度周末。星期天下午又开车离开乐山到峨边杨河乡。近两年来来回回的往返,他都不知道哪一趟是出发,哪一趟是返回,无论对他还是对他的学生还是对他自己的孩子,他的每一次启程,似乎既是出发又是返回。

“是啊,手板手心都是肉,您真的是爱生如子。难怪学生和家长们都夸您‘瓦几瓦(好得很)。”

听到这样的感叹,彭卫老师说,爱生如子其实是一个大行动。让彝乡孩子的明天更美好,支教老师是走在前面,但这项行动的后面,有更多的政策支持、硬件投入和爱心倾洒。彭卫老师所在的乐山市中区茅桥镇中心小学从2018年开始结对帮扶峨边杨河乡中心小学,这期间,茅桥镇中心小学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到杨河乡中心小学进行教育教学交流,还为杨河乡中心小学捐赠学习用品、体育用品、学生宿舍用品、教师办公用品,切实改善了杨河乡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

他说,到彝乡支教以来,他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县里的理念是强县必先强教育,他们都意识到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文化水平,对促进峨边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具有的重要意义。所以这些年峨边彝族自治县始终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一个突出而重要的位置来推进和谋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教育的步伐越走越坚定。

(彭卫老师与杨河乡中心小学校长汪学军在一起)

作为新时代语境下的支教老师,彭卫老师感到自己身后有越来越多的支持。援彝支教是一个系统工程,常年驻守彝乡的汪校长说,峨边彝族自治县教育局近年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方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把关注和扶持困难群体作为重要任务,正努力统筹城乡、区域教育资源,向边远贫困山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在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统筹推进下,杨河乡中心小学和更多的乡村学校正全面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目前,学校初步实现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建成一批标准化的实验室、图书室、艺体室,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运动场地达到省级标准,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也基本实现。

在这里,彭卫老师还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全校老师一步步熟悉全县教育信息化平台,帮助师生们参与到多样性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中,城乡数字化教学差距正在明显缩小。彭卫老师援彝支教期间,他还积极为学校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推进“学前学普”“一村一幼”建言献策,在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学校以政府投入为主,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目前,杨河乡七所村级幼儿园的规范建设、精细管理,正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无缝对接,“小手牵大手”带动着更多彝族家庭与文明同行,彝区文明新风蔚然。

山路弯弯,向前行不止步就能至远方,人生漫漫,尽可能地拓开自己的心灵视野,就能看见更辽阔的风光。无论于大山孩子还是于彭卫老师,这样一场不想说再见的邂逅,留给彼此的都是一份明亮和温暖。彭卫老师慈父般的爱,想必小小彝家娃都灵敏感知到了,孩子们对彭卫老师的信任,彭卫老师也一一收悉。他说,他会一直关注这些孩子,他们是永远的朋友。

五月,正是珙桐的盛花期。翠枝绿叶间,一朵朵清雅、素朴的珙桐花白如雪、洁如玉,安谧时如鸽群栖息,清风一拂,又似千帆竞发。在我们返回的路上,车窗外,苍山绿岭中的一片片珙桐,碧波白浪般翻涌在彝乡的新画卷。有珙桐守望的小凉山更加灵秀,有更多珙桐一样宁静致远的扶贫扶智排头兵、援彝支教先行者守望,小凉山孩子们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章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小说专委会委员,成都市作家协会小说专委会委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见于《十月》《钟山》《中国作家》等文学期刊,入选《2012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小说选刊》等多种选本。著有长篇小说《迎风山上的告别》、中短篇小说集《荒山菊》等。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四川好书奖等众多奖项。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文、韩文、阿尔巴尼亚文、乌兹别克文。 

(责编:章华维、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