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支依达双凤村变形记

——记峨边县五渡镇双凤村第一书记王文彬

2020年07月07日11:39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荆棘丛生步履难

先谋而后动,前期调研和构思谋划已经做好了,但在这个村想做点实事实在太难了。

2015年11月,正好是群山环抱中的双凤村丰收的季节,大量的农产品涌入市场,销路虽广但竞争很大。为拓宽村民蔬果的销售渠道,减少因无路可销造成的损失,王文彬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主动与西南交大峨眉校区工会对接,将芋头、红薯、佛手瓜等农产品的图片发到校区工会群和同事QQ群,发动大家购买双凤村无污染蔬菜。峨眉校区教职工、峨眉山电视台职工、乐山电视台职工及朋友群先后购买187箱、7480余斤蔬菜,后续定单也在不断涌入双凤村。个别村干部知道此事后,不仅不理解王文彬的一片好心,还狭隘的以为他从中获利,四处说他“想赚钱想疯了”,叫他“滚出我们双凤村”,语言暴力如洪水猛兽般顷刻间在村里蔓延,有人蓄意将这一善举告到峨边县有关部门。

2015年末,王文彬牵头在村上成立合作社引进山桐子木本油料产业,在选定合作社法人时,村组干部出现严重分歧,始终僵持不下,难以达成统一意见。王文彬只有分别找到这些干部单独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讲明“整人害人坏事不得人心,谋事干事成事才是正道。”3个多小时的交心谈心,有的干部含混躲闪不正面答复,有的干部缄口不言直接置之不理,他们的心结始终未能打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王文彬始终认为不能因为得罪一小部分的人,而损害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只要真正为民办实事,就应该坚持到底,相信最终会得到群众的理解。

为鼓励贫困户的种植意愿,防止到手的项目旁落他乡,深思熟虑后,王文彬顶住各方阻力先让项目入村。这群被得罪的人迅速做出了反映,先后三次拨通市长热线电话,举报王文彬在引进山桐子项目过程中拿回扣收好处;8名村组干部联名信访到镇、县、市里反映情况;面对歪风邪气,王文彬毫不畏惧。局势一度十分紧张,最后五渡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员火速赶往现场,几经协调后树苗一事才得以平息。

要干事总会被别人说,除非你不做。村里人爱赌血咒,王文彬也曾当着村民的面立下誓言:“我如果在项目上吃拿卡要群众一分一毫,全家死绝!”但始终有人要纠缠到底,放狠话要把他轰走,一见面就朝他吐口水,让他滚出双凤村。在各种压力和焦虑下,让王文彬烦懑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本来以高票推选为“乐山市10佳好干部”候选人,却因村民联名告状被取消。随后的一封村组干部实名举报信,将县纪检专案调查组请进了村里,对原支部书记和王文彬的举报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组对部分村组干部反映王文彬在引进山桐子项目拿回扣、组织人员到峨眉校区卖蔬菜获取好处等两件事展开调查,“悍马飞驰遭挞斥,诚心实在被胡诌”,这给王文彬心灵上造成很大的打击。

某个周五下午已临近6点,王文彬拖着一身的疲惫,开着那辆老式富康车回家。阴郁天空下着瓢泼大雨,王文彬的扶贫之旅和眼前的泥泞崎岖路一样,视线模糊且磕磕绊绊。车子缓缓向前行驶着,这时有一辆大货车毫无预兆的加速超车,从他车旁呼啸而过。车轮碾过一个大水凼,还没来得及关上车窗,稀泥浆便像村里的流言蜚语溅入车内,狂风暴雨般砸在王文彬的脸上,弄得一身的淤泥,也蒙蔽了他的双眼。王文彬紧急将车停在路旁,正准备擦拭脸庞,这时手机突然响了,“文彬,辛苦了!”电话那头传来扶贫工作组组长郭书记关怀的声音,“文彬,我给你说个好事!”“啥子好事?”王文彬苦涩的问道,郭书记言语里带着喜庆的说道:“本月底校区领导要来村里,将给乡亲们送来慰问金、产业扶持金和后勤帮扶资金,还有捐赠的衣物一并到位哈。”王文彬还没接完电话,心里却一阵酸楚,不禁泪如雨下,连日来内心所受的委屈和不公让他无处诉说,只有自己默默承受,但帮扶单位、领导同事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支撑着他走下去的信念,一时间五味杂陈,道尽了他的酸甜苦辣。足足在路边停驻了半小时,待心情平复后他才再次上路。

调查组在村里前后查了近三个月,还了王文彬一个清白。一片冰心在玉壶,经历那么多的挫折,王文彬没有半句怨言,他说:“我是一名有30多年党龄的干部,只要行得正,坐得端,不沾项目一点利益、不沾老百姓一分好处,你就是告到省上、告到中央我也不怕!因为我到双凤是来扶贫的,即使受点委屈,也无怨无悔。”

披荆斩棘谋发展

县纪检专案组调查过后,组织上对王文彬的信任增强了,镇党委政府也大力支持他的工作,对诬告他的人,通过绩效考核方式给予了相应处理。镇上还主持召开双凤村干部会议,专题宣讲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全体村组干部以老百姓利益为重、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要大力支持村两委和工作组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随后,县委组织部对双凤村驻村工作组以及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明确要求镇、村干部全力支持“实干书记”王文彬的工作。

王文彬知道,只有一个有朝气、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党支部,才能摆脱双凤村贫穷落后、产业薄弱、民心不齐等问题;只有把散乱的班子团结起来,把支部的威信树立起来,村两委和群众才能拧成一股绳,抱团拔除“穷根”。面对这个几近瘫痪的班子,王文彬下定决心调整干部队伍,他说道:“当时采取单个谈话、集体座谈等形式,与村组干部正面交锋,但是仍有部分顽固的同志观念无法转变,这种情况下我只有请他主动辞职。”

他与村两委主要干部一同前往4组,找到时任4组组长张元信谈话,就其反映的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和沟通,要求其以双凤村全体老百姓的利益为重,以双凤村发展大局为重,做事要讲程序、讲规矩,这次谈话持续了3个半小时。当天晚上7点继续与时任1组组长王荣华进行谈话和沟通,并对其提出明确要求,谈话时间持续2小时。第二天,与时任8组组长覃志军谈心,就干部管理及组上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要求其克服思想包袱,把工作做得更加扎实,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拥护。

2016年春节后,双凤村领导班子调整,镇上下派来了新书记;4名曾经实名制举报王文彬的村组干部,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感到羞愧,当着王文彬的面坦诚承认错误并做出深刻检讨,他们愿意继续留在班子里努力工作,为双凤村做点实事,承诺今后将严格遵守组织纪律。王文彬原谅了他们,深受感动的这几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无私的付出回报了王文彬的信任与宽容,现今已成为班子里最能干事的人;一位曾经恶语相向的村民也深感愧疚,找到王文彬说道:“我那时怎么那样笨,真的是瞎了眼”;当初带头“告”他的75岁老组长张元信,在一次王文彬外出培训期间给他发来语音:“王书记,我好想你哦。”

为解决干部思想问题,王文彬还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持续开展“121”行动计划,即“党员引领精准扶贫帮1户”“为民办事服务做2件”“我为村组发展献1策”活动,并将此作为考核党员干部的主要依据之一;为实施双凤村“十大惠民工程”,他还组建了由党员干部积极分子和联户干部组成的5支惠民服务工作队;《双凤村干部管理制度》《双凤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双凤村会议制度》等村规民约相继出台,并在村里开展“三项活动、三堂党课、三个专题”。

王文彬还将返村务工能人、种植养殖致富能手、年轻上进的非党干部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吸纳10名优秀村民向党组织靠拢,发展3名青年入党,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名,培育种植养殖能手12名,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00余起,为民办事服务达80多件,以《脱贫攻坚、全面奔康,党员干部的责任与使命》等为题亲自上党课15讲。

为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打造美丽乡村,王文彬为村民购置流动垃圾桶40个,新建垃圾集中存放点并完成排污管道建设工程;他还协助交大扶贫工作组为14个村民小组每组每年提供不少于1000元资金,用于解决各组老百姓热切关注的民生困难,赢得了全村老百姓的称赞。

经过半年的整改落实,村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全村群众对干部队伍的满意度有了极大提高。5年里,双凤村调整不胜任不称职的村组干部8名,干部平均年龄由53岁降至39岁,学历结构由初中小学为主优化为以大专为主。2017年,双凤村党支部3位同志被评为市、县、镇先进个人。

王文彬提倡真抓实干的作风,把抓好基层党建和村级班子队伍放在首位,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产业扶贫,带领村民致富,双凤村发生了明显变化,可谓一招破题,全盘皆活。

王文彬经常对他身边的干部说:“过去我们是说的多,做得少,兑现的更少,失信于民了。我们只有带着深厚的感情,把群众的事情一件件去办好、一桩桩去落实,群众才能信服你,真心诚意对待你。”

在党员干部会上,王文彬理直气壮地表态:“我是来双凤村扶贫攻坚的,我是人而不是神,请党员干部和老百姓理解!如果大家信任我,支持我们的工作,在组织允许的情况下,我愿意在双凤村再多干两年。”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对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也是对双凤村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巨大挑战,人们从王文彬明亮的眼睛里看到了希望。

发展产业强筋骨

2016年4月5日,在峨边农业工作会议上,时任峨边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明详这样点评双凤村特色精准扶贫工作:一是精心扶持产业发展,短短半年引进落户四大产业并精心扶持,初步形成规模;二是贫困户奖补措施方案精准并收到成效;三是产业引进将全部贫困户进行覆盖,整村推进的同时让贫困户充分受益;四是电商平台运作良好,为扩大双凤及周边农副产品销路搭建好了平台。

自入驻双凤村以来,王文彬动用各种人脉资源,先后引荐40多位合作社老板和专家前来村里考察论证,发展特色优质产业,先后成立惠山桐子种植、茂阳猕猴桃种植、富民藤椒种植、凤原黑鸡养殖等9个专业合作社和1个家庭农场,建立1个土特产微商平台、2个电商购物中心,建成山桐子、藤椒、牛尾笋、茶叶、黄桃等产业基地2380亩,育苗10万株,发展黑乌鸡1万只,土山羊、猪5800头,所有产业整村推进,实现村民户户有增收产业,家家有致富门路,村民一年四季都有能拿得出手的特色农产品。2019年双凤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30万元。

王文彬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组的经济基础、自然环境、农民素质,量身定制提出“一组一品”“几组一品”的产业发展规划。1、2组建成可年加工60万斤各类笋子的加工基地,3组栽种200亩猕猴桃,4、13、14组栽种250亩藤椒,5组栽种90亩山桐子并开发林下蔬菜,6组栽种50亩山桐子、上万棵黄金茶并配套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垂钓区域,7组推广乌木鱼塘养殖、开发尖山庙及解放军无名烈士墓,8组栽种200亩生姜,9组栽种茶叶、黑乌鸡及鱼塘养殖,10组彝族组发展土山羊养殖1000只,建成200头肉牛养殖基地,11组栽种脆红李50亩、藤椒50亩,12组建成4000头生态猪养殖基地并种植黄桃130亩,形成水果采摘体验示范区......

在牛尾笋加工厂协商收购生产销售事宜 沙马石古摄

双凤村有效利用本土资源,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产业发展整村推进,成为峨边县少有的产业扶贫村,从而增强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动力。如今,70亩红心猕猴桃硕果累累长势喜人,2019年全村猕猴桃产量达5万公斤;全村种植牛尾笋近3500亩并建成加工厂,2018年鲜笋收入100万元,贫困户增收约20万元,8组已实现对外销售牛尾笋种苗;村内种植约800亩山桐子树,250亩藤椒已经结果,种植400亩茶叶现已采摘,2019年增收近60万元;2018年,王文彬从安徽砀山县引进优质黄桃130亩,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种植6棵黄桃苗,今年初挂果,黄桃果实肥硕,汁多味甜,打破了双凤村几十年种不出水果的“魔咒”,今年有望增种200亩。双凤村实行产业整村推进,在资助全体贫困户增收的同时,让400多户非贫困户参与其中,共享扶贫产业红利。

考虑到为贫困户普遍发放鸡苗、猪苗等简单粗犷的旧扶贫模式,存在有些贫困户没有场地、没有能力、没有技术养殖,有些非贫困户往往意见也很大等问题。2015年入村之初王文彬创新制定《双凤村贫困户产业奖补实施方案》,设立西南交大产业资助金,激励有条件的53户贫困户主动参与产业扶贫。他让贫困户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养殖项目,自己购买鸡苗、猪苗等物资一次性预发400元奖补,年底养好出栏了再奖励400元,充分调动了老百姓的积极性,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贫困户养殖业增收有效率均达到95%以上,效果显著,双凤村产业奖补模式于2016年在峨边县全面推行。

王文彬为双凤村制定了“林木兴村加特色种植养殖,最终建设成生态旅游农村社区”的目标。在他的指导下,双凤村返乡创业青年成立峨边首家电商企业——峨边华惠农产品公司和2家微商平台,借助电商平台将村里的峨眉黑鸡、农家腊肉、土鸡蛋、香蘑菇、猕猴桃等农产品源源不断送往全国各地。电商企业开办不到一年,带动本村以及周边乡镇300余户农户加入电商平台,仅2016年生态猪网上销售额就已突破300万元,电商企业成为峨边飞出的“金凤凰”。

王文彬积极争取峨眉校区党员特殊党费资助3名贫困户子女上学,其中2名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1名高中生每年资助2400元,特殊党费还解决了贫困户“一超六有”整改、扶弱济困、抢险救灾等方面的问题;王文彬还动员自己的学生向村里的1名贫困彝族学生每年资助1000元;组织交大学生为村民捐赠军训迷彩服1000余套共4000余件,形成双凤村群众出工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向西南交大申请帮扶资金5万元进行抢险救灾;向西南交大申请6万元与村民共建4公里产业路;向西南交大申请10万元用于全村亮化工程。

王文彬带头制定1082亩集体林场回收及招商引资工作方案,解决了困扰双凤村20多年的难题,为双凤村集体经济直接带来年收益20万元的收入;使用集体经济收入为全体村民购买基本医疗保险每人补助50元;建成硬化道路12公里,新改建住房126户,村里上访人数从2015年的20人变成了0,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0变成了年收入超30万元。在王文彬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双凤村2016年摘掉了软弱涣散党支部的标签,由全县知名的上访村、后进村变为2017年乐山市和2018年四川省“四好村”,2017年双凤村高质量脱贫退出。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