坷坎致富路

涂朝晖

2020年05月14日11:23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条猪饲养。涂朝晖摄
条猪饲养。涂朝晖摄

他不是天上最耀眼的那颗星,却静静地发出璀璨的光芒,温暖并照亮了很多人。

——题记

他,今年46岁,家住偏远的农村。

他,瘦弱的个子,集多病于一身,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药罐子”,系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

他,凭借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斗志,不屈不挠地与病魔和困难作斗争,终于实现年产值达到30余万元,2018年荣获“邻水县脱贫攻坚致富典型”的光荣称号。

致富后的他,不忘回馈家乡与社会,毫无保留地免费传授自己的养殖技术,带动并指导20多位贫困村民创业脱贫致富。2020年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主动给政府捐赠了价值2000余元的兔肉,支持一线战疫工作,用实际行动谱写了“致富不忘亲、致富要帮亲”“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美好赞歌。

他就是,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八耳镇石凼村村民——刘银才。

病魔缠身,梦断深秋

自1989年初二辍学后,刘银才就一直在广东毛织厂打工。1997年,他收获了爱情。几年后,他有了一对可爱的儿女。和大多数外出打工者一样,子女留守在家由父母照看,他和老婆继续在外打拼。由于刘银才为人踏实、勤奋好学,几年后,他就被毛线厂聘为师傅,除了负责毛线厂的技术指导,还负责机器设备维修,工资比以前翻了一番,日子过得繁忙而充满了希望。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2年深秋,33岁的刘银才由于头昏、呕吐,去医院检查后才得知,他的脑部长了一个很大的肿瘤,而且还患有矽肺病。眼看日子越来越好,本打算再坚持一两年,就可以在老家镇上买房子了,没想到却遇上这样的事儿。他只得匆匆辞去毛线厂工作,回到老家治病。

由于担心开颅手术后会留下后遗症,对于脑部的肿瘤,刘银才选择了长期吃药,进行保守治疗;对于矽肺病,他则选择了手术治疗。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刘银才的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遗憾的是他此后再无法干重体力活,而且这次大病不仅花光了他们小两口多年来的积蓄,还欠了亲戚朋友7万多元的债务。

真是“屋漏偏遇连夜雨,船破又遭顶头风。”第二年,刘银才的病还没有好,他老婆又生病了,她也不得不辞职回家治疗。一家人债台高筑,又失去了所有的经济来源,生活几乎陷入了绝境。

家庭养殖,艰难度日

刘银才的父母年事已高,且父亲多病,经常吃药,儿女上学也需要钱开支,现在他和妻子都生病在家,刘银才心急如焚,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但是他明白,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自己倒下,这个家就彻底没希望了,为了家人,他一定要振作起来。可是老家并没有适合他做的工作,也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做些什么呢?他苦苦思索。就搞养殖吧,养殖有一定基础,但想起1997年的那次养兔经历,他又犹豫了。

199年,刘银才23岁,正值青春年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他凭着一腔对养殖业的热情和创业成功的渴望,拿出自己外出打工8年的积蓄,在自家屋子旁一砖一木地建起了一个简易兔舍,接下来他跑遍邻水、广安、达州、重庆寻找优质种兔,最后花高价在重庆买到30多只种兔。买回种兔兴奋没多久,他发现自己买回的种兔居然有些是已经配种一两年接近淘汰的,有的还存在一些生理缺陷。尽管如此,刘银才依旧坚持着精心饲养。可惜,没过多久,由于兔舍卫生条件差,有些兔子生病拉稀,得了具有绝症之称的“真菌病”,没多久就死了,他的左手也染上这种真菌。刘银才只好放弃了这个兔舍,把幸存的兔子进行转移。

转移到其他地方后,兔子繁殖很快,可是由于没有找到销路,兔子越积越多,加上六月天气又闷又热,也没有相关的通风设备,所有的兔子都死了。刘银才赔光了所有的积蓄,走投无路,只好无奈地选择再次去广东毛线厂打工。

现在,因为生病,他又回来了。他是一个倔强,不愿意向命运低头的人,考虑再三,决定再次冒险,再搞养殖业。

凭着给人踏实、勤奋的好印象,他向亲戚朋友借了4万元,修了几个小型猪圈,买了4头小猪、几十只鸡鸭开始养殖。他还拖着有病的身体,在生产队闲置的水田里种植了几亩稻谷;遇上赶场的日子,就到近处几个场镇去卖自己种植的蔬菜,日子就这样艰难地支撑着。

艰苦创业,脱贫圆梦

2014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刘银才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时,经过多年的治疗,他的身体慢慢有所好转。政府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走访,劝他扩大养殖规模,最后刘银才采纳了他们的建议,选择了行情较好的育儿母猪家庭式养殖。

2015年,刘银才又向亲戚朋友借款7万多元,在八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修建了一个27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由于有前几年积累下来的养殖经验和技术,他的育儿母猪和猪仔长得很好,不久就有了可观的成效。可是不久,受行情影响,猪肉价格大幅下降,猪仔的价格也随着下降了很多,整体算下来猪场又亏了很多。

继续养殖还是放弃?刘银才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矛盾之中。冷静下来整理好思绪后,他决定采纳政府工作人员的建议,减少育儿母猪的饲养,重点养殖繁殖力强、生长周期短的兔子。

2016年2月,通过朋友的介绍,刘银才前往重庆阿星兔场养殖基地学习养兔技术。同年8月,他通过扶贫办,向国家无息贷款5万元,总投资20万元,建了一个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养兔基地,又从重庆购回400只“伊拉克”种兔,办起了养兔场。

在养殖过程中,各级领导和县畜牧局经常到他的养兔基地视察,指导工作,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建议。他也经常挤时间参加县畜牧局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会,有时不懂的还通过电话咨询。两个月后,他的第一批兔子就出栏见到成效了。由于他的养殖颇具规模,所以吸引了来自成都、重庆的客户直接上门拉货。不到一年时间,刘银才养殖的母兔存栏量从原来的400多只发展到上千只,年收入10万元以上。

刘银才在发展养殖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的治理,他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添置了污染防治设备进行环境治理,他还时常带头打扫村子周围环境卫生,劝导村民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心怀感恩,共同致富

刘银才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了,并没有忘记党和政府。

从开始动员他搞养殖,到后来对产业的扶持,联系技术人员对他进行指导,利用产业周转帮助转型和销售,政府工作人员和部分领导几乎全程参与。他满怀感激地说:“全靠党的政策好,不是党和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我哪有今天?”他还觉得,“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大家共同富裕既是中国梦,也是他的梦。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刘银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更多的贫困户引上脱贫致富之路,尽早过上小康生活。

2018年,刘银才用自己成功的实例,鼓励周围的村民群众跟他一起搞养殖,并主动到村里贫困群众家里传授养殖知识技术,引导他们通过养殖发家致富。相邻几个场镇,如丰禾、复盛、石永等地群众纷纷登门向他求教养殖技术,刘银才都竭尽所能,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学到技术后的村民和朋友们都上门来向刘银才购买种兔,刘银才也都免费登门,为他们解决养殖中遇到的困难,成功培养了一批懂兔子养殖的技术能手,引导带动了周边20多名贫困村民,运用养殖实现脱贫。

目前,八耳镇兴隆社区的居民陈健和周建明,都成为了刘银才的合作者,丰禾镇、复盛乡、石永镇等地都有合作者慕名而来。

踌躇满志,心向未来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技术的日益成熟,刘银才踌躇满志,决心在养兔成本和效益上大做文章,他开始尝试自己做饲料,打算自己做兔肉加工,决心在邻水县这片天地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养兔王国,希望有更多的合作者一起,把养兔做成一个产、销、加工为一体的一条龙的产业。

除了发展养殖外,刘银才还把发展的目光放在种植上,他打算下一步要因地制宜,充分利养殖场的粪便,搞有机蔬菜种植。他说:“只有不断地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才能更好地带动家乡父老相亲们共同致富。”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像刘银才这样自强不息与顽强拼搏的精神,再艰难曲折的路也会变得平坦。他将如致富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更多的人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

涂朝晖,女,70后,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广安市作家协会、诗词学会会员,《精短小说》签约作家。有近10篇文章入选学生阅读教材,作品散见于《华西都市报》《琴台文艺》《广安文艺》《远方诗刊》《广安日报》《达州晚报》等报刊杂志,有作品入选《中国精短小说2018年年选》,分别获《中国乡村》《齐鲁文学》年选作品大赛三等奖,邻水县“皇家杯”诗词大赛三等奖,岳池县百名诗人咏桃花比赛优秀奖。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