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

刘裕国 郑赤鹰

2020年05月07日16:14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3、没有菠萝的菠萝村

王莉原本是德昌县社科联主席,2015年11月,组织上安排她到离县城90公里远的铁炉乡菠萝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派驻第一书记的村子都是贫困村。贫困到什么程度呢?王莉赶车到了铁炉乡后,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从乡上到菠萝村不通公路。

这时,副乡长李发军骑一辆摩托车来到她跟前:“菠萝村不通车,只能委屈你坐摩托车了。”

“没事,只要能到达菠萝村,坐鸡公车都行,哈哈。”王莉玩笑一句,抬腿跨上了摩托车。

去菠萝村的路,全是黄泥土路。摩托车沿着江边逆流而上。路面满是被山水冲出的一道道坑槽。山越走越高。但无论多高的山上,都有房屋,都住有人家。一个拐弯处,他们被垮塌的泥石流拦住了。

他们只得下车,推着摩托车前行。摩托车比自行车笨重多了,而塌方体十分松软,推起来可费劲了。副乡长在前面推,王莉在后面使劲,好不容易才穿过塌方体,他们累得满头满身的汗。尽管是11月,气温还是在25摄氏度以上,太阳在头顶烤着,热力不减,就像夏天一样。19.5公里的路程,他们走了整整3个小时。

刚走进这个彝家小山村,映入王莉眼帘的,是东一处、西一处破落低矮的土坯房,蔫巴巴的庄稼地,落满羊粪牛粪的山路和脏兮兮的农院……

村上没有活动室,晚上住哪里?副乡长与村干部商量,想找一家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村民,可是村民们不愿意。不知道什么原因,是觉得自己家太破败无法待客,还是怀有一份戒心?王莉不得而知。好在菠萝村住着4名推广烤烟种植的技术人员,腾出一间屋子,王莉算是住了下来。

还是要先把情况摸清楚吧!王莉吃了早饭出门,挨家挨户串门。中午吃饭时间是不固定的,走到哪家,就在哪家吃几个土豆。村里90%的人是彝族,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好在有村干部带领走访,一边说,一边打手势比画,谈得很是热闹。

两个多月的摸底走访,王莉摸清了村里情况。全村11个社365户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85人。村民们居住在20多平方公里内,户与户之间,远的相隔五六公里,走完这两户,半天时间就过去了。当然也有相距近的,一天可以走访七八户。

走访中,王莉看到了菠萝村的穷病根,她归纳为“三难三缺”。

三难:用电难,用水难,行路难。

三缺:缺致富门路,缺两委活动室,缺安全民居。

她决心用产业振兴把人心聚拢起来,改变山村面貌。

这样一个偏远、贫穷、落后、破落的小山村,让第一驻村书记王莉多少个夜里为它失眠,也牵动着凉山州委陈忠义书记的心。他曾先后来菠萝村五六次,指导村里的产业规划和新村建设工作。陈书记要抓全州的脱贫攻坚,能挤出时间到这么偏远的一个小山村里,王莉很意外,也很感动。

这时,州委副书记陈忠义来到菠萝村。王莉早就听说陈忠义书记是个“胶鞋书记”,不怕跑路,不跑爬山。那天,她特意看了陈书记的脚,一双半新旧的黄胶鞋,边缘上沾着泥浆。7月是德昌县的雨季,从乡政府到菠萝村的路正在筑路基,他一定在途中下去看过指导过。这条通村路是王莉来菠萝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村里争取到的第一个项目,资金855万元。

陈忠义听到王莉的想法,很是肯定。他说,新农村建设要符合规划,要有地方特色,要产业、人居、生态相结合,不能为了建新村而建新村。他特别强调:“产业围绕新村转,新村依托产业建”,他希望菠萝村率先蹚出一条“产村相融”互动的惠农兴村之路。

他们来到新居选址点。一台挖掘机正在平整场地,几间临时工棚在村道的一侧站立。这个新居点选择在一个垭口处,地势开阔,远离山体,挨近村道,出入便捷。周边是规划的烤烟产业园和青花椒种植园,耕作和管理方便。陈忠义点点头,王莉和村干部们很有眼光,前期工作做得扎实。

菖蒲塘社有3家贫困户:李日补、李尔理、李里坡。都住的几十年前的土坯房,破破败败,墙体没粉刷,四面透风。院坝里满地的猪粪、牛粪、鸡粪、羊粪,有的可能还是去年就拉在地上,从没有打扫过。一股臭烘烘的味道弥漫整个院子。下了雨,泥土院坝印满了牲畜脚印,粪便和着烂泥,更显得肮脏不堪,难以下脚。

穷与懒是一对孪生兄弟。这话没错。

陈忠义似乎没有看见这些,大步直往李日补家走去。在火塘边坐下,看着50多岁瘦瘦黑黑、无精打采的李日补,就知道他是一个对脱贫不抱希望的人。

事实上也是。村上从2016年开始发展青花椒,工作组把花椒苗送到李日补家里,让他间种在烤烟地,充分利用烤烟收后的土地空当,增加收入。过了几天王莉去看他的烤烟地,不见一株青花椒苗。去家里找他,花椒苗被他扔在房后的坡坎上,已经晒干了。当时,把她气得跺脚。要知道,花椒苗都是从金阳县天远地远跋山涉水运回来的。

火塘边,陈忠义和李日补拉家常,问他对新建房有什么要求,他找准致富门路没有。

李日补有些结巴地说着彝语,陈忠义当然听不懂。他叮嘱王莉,要切切实实地帮助像李日补这样的贫困户解决具体问题,鼓起他们脱贫的勇气。王莉点头。村里已经把李日补纳入重点帮扶对象,帮他小额贷款1万元,加上他自家筹集的几千元钱,买回两头下崽的黄牛饲养。2019年又帮他家发展了近10亩烤烟,加上猪、鸡、羊,脱贫摘帽没得问题。

菠萝村有种烤烟的历史,群众种烤烟有经验,但村民们种植还很杂乱,没形成规模,更不用说产业化了。陈忠义根据“产村相融”的发展思路,提出以烤烟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青花椒产业的建议。陈忠义为村上的产业发展想得细、做得实。他为村上请来专家,规划了1200亩烤烟产业园,40多户贫困户全纳入产业园区。专家还给全村做出总体规划,建议海拔1200米至1300米的地段,种烤烟林果,海拔2000米以上地段,主要发展生态养殖。

修通村道、建新居、调整产业结构,王莉都是第一现场的监工,很多时候,忙得一个月回不了一次家。爱人在西昌市旅游局工作,也很忙,她把3岁的孩子留在德昌县城,好在自己的父母已经退休,由他们照顾娃娃。

2016年底,菠萝村脱贫验收,王莉忙着加班加点准备资料,偏偏这时,她母亲患上肾积水,医院下了3次病危通知书,她都没有时间回去照顾。而丈夫正在成都参加旅游指标创建培训。无奈之下,只得让父亲去照顾母亲,还得带上正上幼儿园的娃娃住在医院里。母亲需要马上手术,她与丈夫都不能陪伴在身边,想着从小就疼爱自己的母亲,只能痛在心里。

那天,铁炉乡下了第一场雪。雪花漫天飘飞,大地银装素裹。想着不能陪护在即将手术的母亲身边,仿佛每一片雪花都飘落在她的心上。那天,望着雪花飘飘的窗外,王莉哭了一场,然后擦干眼泪,冒雪回到乡上,为完善验收资料忙开了。经过一天一夜的加班加点,资料装了50个蓝色盒子。

12月23日,检查组就要进村验收。这天,王莉早早起了床,小心翼翼地把50个资料盒装进头天就准备好的白色猪饲料塑料编织袋,半个人高的蓝色盒子,装了4大袋,牢牢地捆绑在摩托车上。好在这时的通村道除了两座桥梁还没完工,其余的路面已经基本硬化,比她第一次进村好走多了,不到1个小时就到了村上。一道前来陪同验收的有包村干部李发军副乡长、乡党委书记丰宗良、乡长朱定平。

检查验收工作很烦琐,验收组的工作人员也很辛苦,王莉整理的50个蓝色盒子里的材料,都要过目核实。为了一心一意配合检查验收,参与的人员手机都调成飞行模式。下午6点过王莉上厕所,才翻看了一下手机,有5个未接来电,是父亲3点过打来的。她的心瞬间怦怦地急跳起来,似乎有某种不祥的预感。

王莉牵挂着母亲的病情,不知手术做得怎样?她心情很紧张,赶紧拨电话给父亲。父亲说她母亲进去手术室几个小时都没出来,他担心手术是不是出现问题,才给她打电话,她又没接。手术做了五六个小时后,才把她妈推了出来。父亲在电话里责备她不接电话。

检查组那里还没结束,王莉没时间跟父亲多解释,说了句“爸,我还忙着,晚上再联系”,满脸泪水地挂了电话。她没有时间哭,用纸巾擦干眼泪,继续回去配合检查验收。

检查工作一直忙到晚上8点才结束。检查组返回西昌,但他们还没有忙完。乡党委组织乡、村干部开了个验收总结会,晚上11点半才收兵。

这时,新修建的村委会活动室早已投入使用,王莉也早已搬离烟技员的住处,住进活动室。会议结束后,乡上干部连夜返回乡上,王莉留住在活动室。夜已经深了,她却没有睡意。她还不知道在菠萝村带领乡亲们苦苦奋战了两年,今天的验收能否让全村摘下贫困村的帽子。望着窗外寒冷的星空,她又想起了留在县城的女儿,她同外公一起陪守在重症监护室,不知现在睡了没有?女儿叫王诗妞,曾经,女儿在电话里告诉她,幼儿园小朋友问为啥爸妈不来接送她,女儿说,妈妈在山上给阿公阿娘修新房。王莉记得,在新居点监管房建时,曾打开视频让女儿看自己工作的环境,然后,那样告诉女儿,说等给阿公阿娘修好新房,就回来。后来每次女儿问新房修好了吗,她都说,快啦。

对于女儿和父母,王莉感觉亏欠了很多。去年冬天的半夜里,她被电话铃声吵醒,是母亲打来的,说女儿发高烧。王莉一听,心急却无能为力,只得让母亲用棉被把女儿裹在里面送去输液。想着自己对不起父母,不仅把教育女儿的责任扔给他们,还要他们深更半夜冒着寒冷送女儿去医院,在菠萝村的寒夜里,王莉独自流泪到天明。

爸妈虽然都是退休教师,但他们出生在农村,深知乡下的艰难困苦,理解女儿帮助村民们脱贫的辛苦和艰难。

很快传来好消息:菠萝村于2016年12月脱贫摘帽。一高兴,王莉又忍不住眼泪流了下来。想起自己自从入住菠萝村,远离亲人,整天地爬坡下坎,把身影和汗水抛洒在通村路、新居点、烤烟产业园、青花椒产业园……现在,所有的辛苦与付出,都得到了政府和村民的认可,都是千值万值。

今天的菠萝村,虽然没有长出菠萝,村民的生活却变得甜蜜起来,正在一步步走向美好,走向富足。

2016年底,王莉带领村委班子去金阳县购回的12万株青花椒苗,在2018年初步挂果,为全村创收40余万元。2019年,那些青花椒树已经成形,一人多高,即将迎来丰产期,2019年预计收入60余万元。菠萝村从2016年脱贫摘帽,人均收入稳步快速上涨。2018年出栏332只羊,收入10多万元;出栏20多头牛,收入10多万元;200多头猪,收入40万元。全村种植2292亩烤烟,烟农预计收入将达660万元,还有高山土豆、阉鸡、土鸡等等,村民的收入从2016年人均收入的3500元,到2017年的5500元,跃升到2018年的7500元。村民们的日子真是日新月异、步步高升。

当初对脱贫致富不抱希望的李日补,在修建彝家新居时,提出自家的新房要建在村口那棵大松树下。王莉问他原因,他说,这是一块干净地,他母亲是在那里火葬的,他要在那里守住他母亲。王莉尊重当地风俗,经村民大会通过,满足了李日补的心愿。住进新居后,当初不愿意栽植青花椒的李日补一下子变了样,勤快了,主动栽下7亩青花椒。据估算,青花椒将在两年后进入丰产期,每亩年收入将达到2万元,7亩花椒就收入14万元。李日补家2019年种植了16亩烤烟,预计烤烟收入将达到4.8万元,还养有30头羊、6头牛。这收入,不用算,人均过万老远了。

“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住上这样的好房子!是我一辈子都没敢想过的生活!”李日补说这话时,乐得合不拢嘴。他说:“以前住的老房子,在一条山水沟下面,遇到下雨天,就不敢睡觉,得起来看五六遍,生怕住了几十年的老土墙房子被雨淋垮,要是一家老小被山洪水冲走,怎么给老祖宗交代?”

王莉第一次走访李日补家时,他这样说过。如今,经过了驻村工作组、乡村社干部两年的共同努力,李日补家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安全卫生的新房,还过上了好日子。

走进下菖蒲塘新村点的第一家新房子,那就是李日补的新家。院墙脚下都被利用起来,种上了白菜、海椒。堂屋里,获得“四好家庭”的奖牌端端正正地挂在墙壁正中,手绘彝族花纹的“彝家新生活六件套”摆放整齐。一直烙印在王莉脑海里的脏乱差早已烟消云散。

李日补的姐姐患有精神病,一直没嫁人,由他供养着。他儿子婚后生下一个先天性带病的孙子,到处借钱,四处求医。为了挣钱给娃娃治病,儿子媳妇双双外出打工。李日补还有一个女儿,现在读幼师,也需要钱。这些致穷病根,让他对自己家庭失去了希望。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摆脱了多年的“等靠要”心态,不到两年时间,在家门口发展产业,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今天这样美好的新生活。

转眼两年过去,如今走进铁炉镇菠萝村彝家新寨,新建成的19.6公里的水泥通村公路,让菠萝村的脚步搭上了时代的列车;满山遍野的烤烟一片新绿,辛勤的村民正在烤烟田中忙着施肥拔草;新居点的村民们,脸上挂着抑制不住的笑容。全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我们看到,贫困户真正地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

菠萝村翻过了昨天贫穷的坎,走上了今天的康庄大道,以崭新的容貌,将大山的现代文明展示给世人。

2017年4月22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对在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突破、做出新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其中,19名优秀驻村干部中就有王莉。

3年后,王莉顺利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回到西昌的家里。这时,女儿已经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校园。3年里,王莉像数千名奋战在大凉山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一样,奉献着汗水和激情。蓦然回首,她心酸,她愧疚,对于家,对于父母和孩子;但她更自豪,对于脱贫摘帽的菠萝村,对于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4、阿吼村的百合甜了

阿吼村的村民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光棍村”会上中央电视台,爬坡上坎了大半辈子的自己,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凉山的自己,也会上中央电视台。

不仅村民们没有想到,村里的第一书记王小兵也没想到。原定好的日子,今天给入股的村民们分红,消息前几天在网上、微信朋友圈一传开,居然引来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组。

王小兵比村民们还激动,他老早就起了床,抱着一大摞清点了三遍的红花花,站定在73户贫困户新村聚居点的水泥村道上,深深地呼吸了一口弥漫着百合香甜的清新空气,亮开嗓子吼了起来:“分红啰……”声音在山谷里久久地回来荡去。

一户院门开了。

两户院门开了。

三户院门开了……

很快,村委会门口人头攒动,全是一张张兴奋得眉开眼笑的脸。

这一天是2019年2月19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元宵节。央视元宵《决胜贫困》现场直播节目组早早地来到了阿吼村村委会广场,在村办公楼前架起了摄像机。

这一天,凉山州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的村民们,第一次过了一个比火把节还开心的节日。

村民们主动地排好队列,会写字的签字,不会写字的按手印。到一个,领取一个。贫困户巴久木加来得最早,她第一个领到1450元分红款,举起手中的钱,转身向身后队列中的人说:“这比鸡生蛋、蛋生鸡来得快呢!”说完,哈哈地笑得合不拢嘴。

当初阿吼村刚完善建立合作社,她还心怀忐忑,怕钱打了水漂,是在王小兵书记的一再鼓励下,才把家里仅有的200元应急钱拿去入了股。想不到,不到3年就分红这么多。

村民阿来拉铁看到大伙喜滋滋地领到分红款,急了,一个人远远地站着,看着,跺着脚,后悔当初担心股金打水漂而拒绝入社。当时,无论王小兵找他做工作,还是丽火公司的杨永生经理给他做工作,他都认死理,舍不得花200元钱。现在,终于醒悟了,后悔了。下午,阿来拉铁找到王小兵,红着脸说:“想申请入合作社。”

王小兵盯着他看了半分钟,令阿来拉铁局促不安,以为王书记不会答应了,却听到王小兵书记说:“阿吼村的合作社,对阿吼村的村民,永远都是敞开的,欢迎你入社!”

此时王小兵的心里,可谓是酸甜苦辣,百味俱全。

王小兵是国家电网喜德县供电分公司办公室副主任。2017年元旦刚过,公司董事长李晓东找到他,告诉他,公司决定派他前去贫困村阿吼村担任第一书记。

王小兵一听,有些愕然。

董事长说:“你先考虑考虑,和家人商量一下,如果有困难,我们再商量。”

王小兵对阿吼村并不陌生,他去过多次。这个村子散落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沟里,风特别大,呼呼地吼——不知道阿吼村的村名是不是这么来的?“土豆填肚子、养鸡换盐巴”,村民们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全村有73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1500元,因为穷,姑娘们选择外嫁,而外村的姑娘听说是阿吼村的小伙子,面都不会见,村里的光棍比比皆是。也正是因此,国家电网喜德分公司把它选为帮扶点,前一任第一书记也是从公司派出去的。王小兵作为办公室副主任,多次组织公司人员到阿吼村帮扶。

可是,临时去一下和长期驻扎不一样。王小兵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刚好6岁,马上要读一年级了,得有人接送。小的是儿子,才1岁,时刻离不开人。而他妻子是教师,工作很忙。母亲已经70多岁了,还患有肾衰竭。他一走,这副担子谁来挑啊!

他回家跟母亲商量。

母亲说:“脱贫攻坚是大事,家里的事是小事。你去吧,家里的事,我多管着点。”妻子是教师,亲眼见到许多贫困家庭出来的儿童冬季上学连一双保暖的鞋都没有,她说:“应该去。我们多累点吧!”

2017年1月12日,王小兵在飞舞的雪花中来到阿吼村上任。

这时,县里已经确定,阿吼村要整体搬迁到距离老村落4公里、海拔不到2000米的集中安置点。这对阿吼村村民来说,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他们做梦都想从高海拔的山上搬下来!山上,一年有5个月的冬天,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现在,土坯房就要变成坚固舒适的砖瓦房啦!

走进乡亲们中间,王小兵发现,村民们喜悦之中也有忧虑:山下可没有那么多地,生计怎么维持?新家好是好,可是以后住得那么远,地里的庄稼咋个种哦?

王小兵心头很是沉重。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让老百姓脱贫、过上好日子就是一句空话!他一天天在山坡地上转悠,山坡地倒是很多,一向都是种玉米、洋芋和荞麦,收成很差。难道再让乡亲们回来种这些?

国家电网喜德分公司的领导把王小兵派来之后,并没有撒手不管,他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2016年初,经四川省国资委安排,四川省电力公司对口帮扶喜德县,省电力公司把任务下给凉山州电力分公司。分公司决定,成立了一个丽火现代农业分公司,先在阿吼村摸索经验,找到方法,搞出个试点来。谁来具体负责呢?分公司领导相中了一个人,县公司财务科长杨永生。杨永生读高中的时候是个学霸,考上了杭州商学院,回到凉山,进入国家电网,还和几个朋友一起,在贫困地区引进种植雪桃,从开始的两三百株,发展到后来的3000多亩,解决了不少贫困户的生计问题。

公司领导还不放心,让杨永生做点准备,专门给公司领导讲一讲,准备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杨永生做了个PPT,给公司领导层讲了半个小时。领导们很满意。于是,杨永生走马上任了,走进了阿吼村。这是2016年的11月间,杨永生比王小兵早到了两三个月。

王小兵开始转山的时候,杨永生已经把这一片山坡地转得差不多了。大冬天的,两个人就在寒风凛冽的山坡上会师了。怀揣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两人相见恨晚。

杨永生告诉王小兵:“阿吼村其实未必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穷!那是视觉贫困。看上去穷,其实不一定。”据他了解,以前,阿吼村不少人搬迁走了。敢走,就说明有想法,有实力。事实上,这些人都是养牛养羊的大户。这证明,发展养殖业是一条路子。

王小兵说:“对啊!我也觉得,搁荒的山坡地再种‘老三样’是没有前途的。”

杨永生说:“就是!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开展中草药种植。比如,百合啊、羌活啊、白芨啊、重楼啊,有市场,价格高,唯一的问题就是投入大,但是,有国网做后盾,应该没问题!”

两人越说越兴奋,就着手在山坡地上搭了个小棚子,开始做规划。

2017年3月30日,他俩正在小棚子里讨论事情,一行人走了进来。这是州委分管脱贫攻坚的副书记陈忠义,身上披着雪花,解放鞋上满是泥泞,走得气喘吁吁的。那时,车子只能通到正在建设的定居点,从定居点上来,只有一条小路,足有4公里多,走起来可是不容易。不知道陈忠义是怎么走上来的。

听了王小兵和杨永生的介绍,陈忠义脸上显得十分沉稳,心里却在大声叫好!太好了,太好了!随着大迁徙的推进,数十万群众从高寒山区、二半山区搬下来,空出了大量土地。怎么把这些空出来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他也想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得到圆满的答案。不经意间,两个年轻人回答了这个问题!陈忠义实在是太高兴了!

他说:“你们想得好,做得好!我坚决支持你们!有什么困难吗?”

王小兵说:“定居点的建设没有问题,如果要在这里搞中草药种植,就需要开一条路上来。”

陈忠义说:“好,这个要求很合理。你们县委书记也在这儿,请县委书记表个态?”

县委书记立即表态:“这个问题我们解决!”

陈忠义说:“国家电网对我们支持非常大!我相信,也不是拿不出这个修路的钱来!但是,作为一级党委政府,我们要拿出应该有的态度来!”

不过,陈忠义接着说:“我是川农大毕业的,不同的中草药和农作物一样,对环境、对海拔、对土壤的要求都不一样。如果要种,先不要大规模地种,先搞试点,成功了再推进!”

陈忠义走后,铲运机、推土机很快开了上来,产业路开始建设。陈忠义很兴奋,在好几个会议上都大力宣传阿吼村的做法,介绍高寒山区的土地怎么利用、搞什么产业。

根据分工,王小兵负责把村民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制定章程,流转土地;杨永生负责请专家教授来实地考察论证,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

王小兵连夜组织召开村委会,决定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村有荒山荒坡和承包地6000多亩,他们先把集中在山坳里的相对比较平整的“看家地”279亩流转出来,给丽火公司发展现代农业。头一次要把自己的承包地交给公司,有的乡亲不情愿。王小兵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和风细雨讲道理,终于很快在全村形成共识,土地流转工作顺利推进。

阿吼村以前也有过一个合作社,但是入社人数少,规模小,总共只有54户。这次不一样了,合作社成员增至136户,不仅73户贫困户全入了合作社,还覆盖9成以上常住户。王小兵和村干部们在73户贫困户新聚居点附近修建了猪圈、羊圈,给每户发放高山黑猪崽4头,代养羊1000多只;同时组织村民参加产业园区建设,学习掌握现代农业技术。

一次,王小兵得到消息,对口帮扶喜德县的广东佛山市国投公司有一个代养马匹的帮扶项目,王小兵觉得阿吼村那么多空地,应该争取到阿吼村来喂养。他向喜德县国投公司申请到了这个项目。没有合适的牵头人,便由村文书日木沙来牵头,准备让10户贫困户加入组建养马专合社。但是村民们以前从没有养过马,都怕担风险。开始只有两家愿意主动加入,王小兵只得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做通了8户。建养殖场、围栅栏、买马、买饲料都需要钱,大家都没钱,村上就出面,为每户贫困户贷款5万元国家贴息贷款,作为入股资金。10户50万元,加上佛山国投公司打来的20万元启动资金,养马专合社就这样成立起来了。他们给合作社取了个美好的名字:“青草地合作社”。

王小兵说:“其实这个项目是最划算的项目,只要有一大片空地就搞定了,阿吼村荒山多,有这个条件。”项目落实后他才知道,很多村都在争取,被阿吼村捷足先登了。“刚开始买回70多匹马,现在有110匹了。”

2017年4月,流转的土地平整完毕,种上了百合。现在最出名的百合是甘肃兰州的定西百合。其实,甜百合本来是四川高寒山区的特产,不怕雪,不怕寒,过去还是贡品,后来才流传出去的。

杨永生领着丽火公司的人,把流转的土地作为阿吼村的示范产业园区,先种了70亩百合;然后,又发展了雪桃8万株、青刺果3万株,还有贝母15亩。家庭种养殖业也同步跟进,公司先后发放鸡苗2353只,发放猪崽40头、养殖绵羊186头,马铃薯种薯24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发现阿吼村漫山遍野生长着野生青刺果,过去,在当地人眼里,它的唯一的使用价值就是用作篱笆、围栏,而丽火公司通过科学论证,将青刺果提炼出野生“精油”制成“膏霜”“面膜”等产品,不起眼的果子一下子成为值钱的高端美容产品。

不过,杨永生他们的丽火公司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是3月里的一天下午,一场骤起的大风,把他们搭的棚子全刮倒了。他们种下70亩羌活,过了两三个月,本来应该是绿油油一片的,可是,他们种的只长到三四公分高,就再也不长了,到11月,全都蔫没了。当时,让老乡们在家门口也种了一批,都长得十分茂盛,原来,老乡们住的地方,海拔比山上低了400米!这个失败重重地给了杨永生他们一个教训!必须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也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教训,杨永生和社员们伺候地里的贝母时,格外精心。小小的贝母,投入非常大,两亩地要五六十万元,3年之后才能有收获,5年时间才能长到鸽子蛋大小,那可是要卖出天价的了。

丽火公司利用高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农场,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让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他们利用国家电网产业园,通过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建立生产环境监测系统,采集底层种养殖气象及生产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数据引入大数据服务器分析、筛选、分类,最后数据进入人工智能逻辑思维引擎进行模型运算,提供病虫害预警、生产指导服务、生长习性服务、种养殖习惯与计划服务、二十四节气服务等多种智能服务。同时,围绕人工智能逻辑思维引擎建立数据可视化系统、质量安全溯源系统、控制系统,共同为农业主体提供真正的智慧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

丽火公司累计已经投入项目产业资金443.98万元。形成了“甜百合”“青刺果油”“喜德阉鸡”“高山土蜂蜜”等特色农特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7.5万元。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分红的那一幕。

阿吼村在丽火公司的精准帮扶下,依托现代农业科技,探索出了一条“山上兴产业、山下住新房”的高寒山区致富路,在凉山州产业扶贫现场会上备受好评。阿吼村73户贫困户不仅全部入住彝家新村,还于2017年底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1500元增长到2017年的5503元,超出国家脱贫目标2203元,顺利通过脱贫验收。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跃升到7180元。

现在的阿吼村人,土地入股、合作社务工、公益性岗位、生态补贴、养老保险……正在一样一样地落实到人头。房子、公路、幼教点、民俗文化坝子,产业基地……该有的都有了。阿吼村的光棍们,也先后迎娶了19位新媳妇进村。

“百年好合,一网情深”,这行白色的大字,书写在阿吼村高高的岩壁上,醒目而意味深长。每年7月,是百合花盛开的时节,洁白的画卷舒缓辽阔,让大山坳不再寂寞。那漏斗式的白色大花瓣,金红色的小花蕊,微风吹来,轻轻起舞。绽放的百合花,一片连着一片,让阿吼村全村男女老少看得欣喜若狂,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脚下这块昔日荒凉贫瘠的土地,如今会变得这么美丽!

王小兵说,阿吼村在丽火公司的帮扶下,计划打造十里桃花谷,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壮大村合作社实体经济,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积累资金,使阿吼村由“输血”式帮扶转向产业“造血”,最终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2017年深秋,凉山州召开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现场会,州委书记林书成、副书记陈忠义带着各县市领导来到阿吼村。王小兵和杨永生挖了一些百合,洗干净了,放在盘子里,请参观的人品尝。王小兵看见,陈忠义用牙签插了一块百合瓣,挑起来放进嘴里,脸上露出了孩子般喜悦的笑容。

也是在这年年底,2017年12月28日,王小兵作为“全国精准扶贫带头人”,应邀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像当年的母亲一样,他也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他的发言以“春暖阿吼——我的脱贫故事”为题,讲得泪花闪闪,赢得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王小兵知道,相比较而言,阿吼村才是真正的大舞台,只有在那个大舞台上,演好他的角色,他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生,无愧于母亲从小的教诲。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