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变”300万 集体经济“有奇招”

——荣县铁厂镇山王村党支部抓集体经济的“试水”之路

2020年05月06日15:10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采茶。蒋兵摄
采茶。蒋兵摄

山是绿色的,那是4300亩优质茶园;唱着小曲采茶的,有丰收的村民也有来体验的城里人;说话带着异乡口音的,那是请进来的河南客人;投进100万元“变”出300万元,那是村党支部一班人抓集体经济的卧薪尝胆。今天,就带你去探访荣县铁厂镇山王村抓集体经济的“试水”之路。

争取项目,喜获100万元“大奖”。8年前,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山王村因地制宜发展茶叶,面积由当时的300多亩零星川茶发展到今天的4300亩优质茶园,开启了山里人增收的步伐。如何延伸产业链,增加村民效益?如何利用资源,发展集体经济?从镇党委政府到村两委,从村党支部书记到村委员,从干部到普通党员,他们历经了多年的探索和努力,也历经了不断的项目争取。山王村人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今年被评定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吸引了不少游客,山里人吃起了旅游饭。2019年,在镇村的积极争取下,成功获得了中省县集体发展资金100万元,这笔“意外”的“大奖”,激起了山王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千层浪。100万元“变”300万元也从此起步。

层层梯田翻绿浪,筑巢引凤做名茶。云雾缭绕,雾里看茶,霞蔚孕育层层绿浪,特殊的地理位置,滋养着优质的茶园。但是,往年,茶农依靠的是卖鲜叶获收益,受市场制约大。“去年,村委争取100万中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后,通过‘四议两公开’投入89万元资金,购买设备租赁400平方的厂房自己做茶叶加工。没想到,筑巢引凤来,河南茶商‘托盘’接手了加工的全套设备,村委每斤净收12元的加工费,截至3月23日村集体收入账户里就净增了10.6万元,持续加工至9月底,预计总收入达到30万元,我们真没想到。这套设备,就成了筑巢引凤的‘诱饵’。”村党支部书记刘兰英介绍。

据悉,为了学艺求经,村委还安排了两名建档贫困户到制茶环节打工,一方面获取每天150元的劳务费,还从中学到制茶技术,为来日的独立生产培养人才。

采摘尝鲜新体验,产值翻翻村民笑。一群五个,一队十个……30元一人的采摘、制茶体验,成了山王村采摘、制茶队伍的另类。“2019年,以我个人名义开展的采茶体验活动,我获得了纯收入2万多元。去年下半年,北京一家专做研学活动的公司先后两次到村里与我联系,把我们这里确定为研学基地之一。但我主动将这个项目推荐给了村委,让4300亩茶园为村集体经济‘效力’,因为,我是党员,我是党支部书记,个人富不算富,全村群众富裕了才算共同富。如果今年不是疫情影响,光这个项目村集体收益中一定会多出10万元。但目前只收入了2000多块钱,不过,已经起步了。”刘兰英说。

体验采摘、制茶,如果是山王村的“意外收入”,那村委因为添置制茶设备后,村委自己组织收购鲜叶、自己加工并销售已经获取的2.6万多元纯利润,就是村委的“己任”。“在茶字上做文章的还有一种模式,那就是利用设备代为村民加工,收取村民6元一斤鲜叶的加工费,然后为村民制出优质茶让村民自己卖给游客,茶农获益村集体经济又增收,这一项今年也创收了1.6万多元。”刘兰英介绍。

四大模式有创意,100万元变300万元。租赁设备坐地分成、自收鲜叶加工卖产品、代为茶农加工赚加工费、体验采茶制茶赚研学费。“今年初,100万项目资金投入使用至今,已经实现产值100多万元,村集体实现净收益15万余元,到9月底制茶结束时,保守估计能实现产值30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可净增入账35万元。”刘兰英介绍。“不管怎么用,100万元项目资金每年能让村集体收入增加10万元就是最好的效益。”村委员赵乾当初的“高要求”,不到4个多月就超额完成。“我们的茶叶品质好,但不能光卖鲜叶,要有自己的加工厂。”老党员黄富水代表全村60多名党员的愿望实现了。

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大跨步,茶农收入实现大增长。村党支部书记刘兰英说,因为村上有了加工厂,村民卖茶就不受制约,今年山王村的鲜叶收购最高达到每斤94元,比周边乡镇的收购价高了3块钱一斤。尤其是正在改变的“改采大宗茶为持续采独芽”模式,能让过去每亩3000块钱左右的产值递增到最高1万元的产值,能实现四个好效益,一是节省采摘劳动力,二是极大减少施农药,三是提高品质,四是让几毛钱一斤大宗茶变成几十元一斤的独芽。(蒋兵)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