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塘县苏哇龙乡王大龙村:产业铺就致富路

2020年04月14日16:01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核桃林(杨丹 摄)
核桃林(杨丹 摄)

“我乡王大龙村新建基地2000亩,低改5000亩,高接换种核桃400亩,并与州林业科院建立标准化核桃示范园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拟发展的500亩酸石榴目前已完成300亩种植,预计在2021年全部挂果。”谈及村里的产业,四川甘孜州巴塘县苏哇龙乡党委书记张艺兴笑容满溢,他说加上成都双流捐建的草畜果蜂蜜项目和原有的南区海椒种植,村里的产业已非常丰富。

穿过村间小巷,视野豁然开朗,满眼的碧绿令人感叹。核桃树粗壮的枝干拨地而起,郁郁葱葱的嫩芽爬满枝丫,树下的酸石榴花开正艳。

一条笔直沟渠穿地而过,清澈的山泉哗哗流淌,村民杜吉正在田间引水灌溉。“我每两天来一次基地,看看核桃长得怎么样。”他是王大龙村的住户,家中6口人,两位老人身体不好,两个孩子读书,家里劳动力少,生活压力大。而如今夫妻俩不仅学会科学种养,还在村里开起了小卖部,日子越过越好。

“巴塘气候温暖,光照充足,但降水少,”巴塘县苏哇龙乡专干扎西曲批说,“挖建沟渠,引水入田,就是为了保证水分供给充足。”

“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26岁的达瓦是村里的劳动积极分子,吃苦耐劳、勤劳肯学。“以前我们也种核桃、石榴、苹果,只要能种的都种,但种下就不管了,收成差、卖相差,更多是自己消化。现在专家授课、政府帮扶、科学种植,不仅解决‘如何种’的问题,更关键的是教会了大家‘如何管’。在专家带领下,我们对所有的核桃树都进行了嫁接,把原来又老又硬的本地核桃嫁接成了又大又脆的美国核桃,品质提升了,产量翻了翻。这些核桃一定带领大家奔向‘能致富’的道路。”达瓦说。

王大龙村是半农半牧区,虫草、松茸产量低且品质不如牧区,村上也没有大量成片的农田。“以前村上除了老人,很少见到年轻人,80%的劳动力都出门务工去了。”乡专干扎西曲批向记者介绍到,“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新开了荒地,改良了土壤,脱贫致富各项好政策吸引大量青壮年回家乡。双流援建人员指导我们开展‘草畜果蜂蜜’循环种养,捐资建成了400亩苜蓿基地,捐赠了30头奶牛和100个中蜂桶,还捐资修建了标准化牛棚和40多公里的村道,种草养牛、花开养蜂、牛粪下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科学种养。”

“每户种植1-2亩的南区海椒收入2-4万,种草养蜂养牛每户增收大约1万,种核桃每户增收入1000元左右。待核桃和酸石榴全面挂果后每户平均收入还会翻番,家家户户奔小康的梦想早晚能实现。”算起村里收入的经济账,村支书土登很是兴奋。

“在双流援建和指导下,我们已经完成了全村104户的“五改”,村里的环境更加整洁卫生,已经为接待各地前来的游客做好了准备。”在大力发展川藏线旅游的背景下,土登有自己的规划。

近年来,巴塘县按照“北旅中农南水”发展思路,着力三次产业融合互动,推进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走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在县域北部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法关闭污染银矿,加快措普沟景区保护建设,辐射带动60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在县域中部发展农业,成功申报“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重点打造松多蔬菜、王大龙核桃等八大基地,实现生态保护、富民增收“双提升”。在县域南部发展能源业,依托600万千瓦水能优势,开发建设苏洼龙、昌波等4座电站,已累计投资115亿元,实现税收1.88亿元。(朱虹 杨丹)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