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大王”王钦

胡为民

2020年04月13日11:33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如果白蛇还需要灵芝救许仙,那他大可不必再去盗窃仙草,直接来广元利州区找我们今天的主角,“灵芝大王”王钦要一株即可。

穷则思变

国家鼓励和促进返乡创业,不仅有利于拓宽劳动者就业门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还有利于劳动者实现个人价值,在全社会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推动社会全面、持续快速发展。

今天要讲的“灵芝大王”,他是广元市恒昌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共党员,40岁的王钦。2009年王钦加入到了返乡创业的队伍中。他的创业地点就选在他的家乡——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魏子村。魏子村是利州区西部偏远地区,海拔1200米,基础设施落后,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27户506人。2015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17户74人。

1996年,他被利州区政府送到西南大学(原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委培学习农学及乡镇企业管理专业两年,他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是农业科技方面,为现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成了他有今天的小小成就。

记得刚毕业时,23岁的王钦因上学用完了家里的钱,又没有工作,维持生计成了头等大事。通过努力终于谋得了一份地税征管员工作,负责白朝辖区地方各税征管工作,挣工资养家糊口,这一干就是9年。同时,为多挣钱积存资本,他在工作之余主动找移动公司,用诚意争取到了移动通信营销业务,在白朝场镇设立营销点。于是,他白天忙地税上的事,晚上就做移动业务,不分昼夜的工作,经常忙得不可开交。

2006年取消农业税,撤销了白朝地税所,收入大幅下滑。穷则思变,于是,王钦揣着省吃俭用下来的不到1万元积蓄下海经商,先后做过木材生意和服装生意,开过矿业公司,在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

凤凰涅槃

当他小有成就时,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一下子把他家震得支离破碎,新修的房子几乎夷为平地,一家老小只能窝居在过渡棚里。面对困境,从小个性要强、不向生活低头、不向命运低头的王钦不服输,凭着白朝乡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及丰富林业资源和学到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毅然大胆贷款几万元投入到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种起了袋料香菇,第一次就种了1万袋,并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组建了白朝乡食用菌产业协会,这也是白朝乡第一个农业产业合作组织。从此,他走上了艰难的产业创业之路。

为节约成本,他自己制作伐木粉料,自己装袋管理,有时顾不上吃一顿饱饭,喝不上一口开水,因为担心消毒时烧袋,他经常彻夜难眠。父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帮不上什么忙,全靠自己做,一季香菇产下来,本来消瘦的他更加黑瘦了,身上硬是掉了十几斤肉。皇天不负苦心人,第一年的香菇便喜获丰收,利润将近4万元,手里攥着用血汗换来的一叠叠钱,王钦喜极而泣。

初战告捷,但王钦没有被小小的成绩迷住眼睛,2009年,他毅然将全部收入拿出来,在剑阁县的上寺乡与湖北老板合伙租地60亩种植椴木黑木耳。租地的地方不通公路,材料全部靠人工背,湖北老板不会背当地的背篼,只能负责指导工人接种,整整5车木耳菌种全是王钦一个人一背篼一背篼背到田里,背上磨掉了一层皮,火辣辣的疼。2个月后,在他们的精心管理下,终于长出了第一批木耳,抚摸着一朵朵鲜嫩的木耳,王钦双手颤抖,那一刻,他真想放声大哭。成功的喜悦让他信心百倍,心里盘算着将有多少收入,当时就想,等自己有更多收入的时候,一定要继续投入,扩大规模,瞄准下一个奋斗目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7月16日,正当王钦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一场特大洪灾一夜之间冲走了他全部椴木,也冲走了他全部的希望!望着还没被冲走的孤零零的喷水管,他绝望了,一屁股跌坐在泥水里缓不过神来,脑子里一片空白,欲哭无泪,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此后,王钦不吃不喝整整睡了三天,紧闭房门不理任何人。难道他这就样倒下了吗?难道老天就不给他一条活路了吗?他思考了很多,他想,他不能就这样倒下,不能一蹶不振,这可能是上天对他的又一次考验。

第四天,他强打起精神走出房门,看到阳光灿烂,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他决定振作起来,要挺起胸膛做男人该做的事,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于是,他用房屋作抵押,贷款13万元在白朝发展袋料香菇。经过这些年曲折的发展,到2012年6月,他的袋料香菇量达到了20万袋,成为白朝乡最大的食用菌产业户,总产值超过300万元。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