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兼程!四川建筑工程师逆行1100公里驰援武汉雷神山

2020年02月11日16:21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三名建筑工程师抵达武汉(受访者供图)
三名建筑工程师抵达武汉(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成都2月11日电 2月5日凌晨零点左右,一辆7座商务车从成都出发,途经遂宁、重庆,一路驶向武汉。高速路上空空荡荡,只有一束光,从成都到武汉雷神山,在浓厚的夜色中一路疾驰,逆流而上。

家住重庆市的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安装分公司员工胡强,和大多数人一样,随时关注着疫情的动态。每天他都会打开网络直播平台,查看武汉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的建设情况,心里想着如何才能支援医院的建设。2月4日,安装分公司工作群里终于发布了一条援建雷神山医院的通知。胡强没有一丝犹豫,和家人稍作沟通后,他在第一时间报上了名。

和胡强一起报名的同事还有很多,最终和他一起入选的是李龙和潘航。时间就是生命,在敲定人选后的当天,分公司派遣两名司机,护送三名管理人员连夜赶往武汉。

对于司机黄圣林和任鑫而言,此次千里“奔袭”是一次艰巨的任务。从成都到武汉,一千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他们不能有一丝懈怠,必须把三名管理人员安全送达。两人制定了交替驾驶、轮流休息的计划,并严格执行。

在四川遂宁,司机接上了潘航。2019年9月,潘航刚从马来西亚古晋喜来登酒店项目回国。归乡的兴奋还未散去,疫情的爆发又点燃了他心中的火苗。报名的时候他没有多想,只想着如何运用自己的专业,为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重庆,胡强和李龙相继上了车。接到援建雷神山医院消息的李龙,捧着手机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他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此行的目的地武汉十分危险;兴奋的是自己此去的任务,就是修建一所治病救人、抗击疫情的医院。因为激动的心情,也因为生怕错过司机的电话,李龙不敢睡觉。

一千一百公里,十五个小时,商务车在沪蓉高速上留下了一条志愿的轨迹、勇敢的轨迹、希望的轨迹。每过一个关卡,车上的人员都要接受体温测量,五人的通行证不知不觉累积了厚厚一沓。

2月5日下午3时许,驰援雷神山医院建设的三名志愿者和两名司机,终于抵达了这座被病毒围困的城市。

来到现场,对于三名安装工程师来说,一切工作都和以前一样,一切又都不一样。给排水、通风、电气,这些安装工程师的必修课,布置施工自然不在话下,但在前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进行施工,则又是另外一回事。

依照中建八局现场指挥部的工作安排,胡强、李龙、潘航三人负责了A1区域、A3区域和连廊的安装工程。下午三点到达现场,三人立即投入工作,工人进场、收集材料和工具、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一转眼的时间,就忙到了第二天凌晨两点。

随后的工作中,他们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节奏。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过后才准备休息。但这些身着黄马甲、戴着口罩的铁军只有在每天凌晨回到住处,看着三四万步的微信步数、躺倒在床上一秒入睡的时候,他们才会感觉到一丝疲惫。

负责收集材料的潘航,深刻体会到雷神山医院建设的艰难。在广阔的施工现场,分布着数十家单位。由于时间紧迫,材料的摆放根本来不及规划。为了保证施工的效率,他只能自己一家一家去找。即使走得两腿发软,他也一定会完成任务。到了吃饭时间,扒拉两口盒饭,继续工作。时间不等人,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对于潘航来说,援建雷神山医院,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荣誉。如果没有把这件事做好,自己恐怕一辈子都会后悔。

李龙清楚地记得,他是第二个报名参加援建的人。“国家有难,挺身而出,我们责无旁贷”,即使隔着厚厚的口罩,他的语气中也满是自豪之情。随着医院设施的逐步完善,雷神山医院开始收治部分病人。看到医务工作者们披星戴月地工作,李龙直言自己只是为抗击疫情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对于去年刚做了结石手术,同时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胡强来说,在支援雷神山期间,令他印象最深的不是自己身体的不适,也不是建设医院的“八局速度”,而是面对疫情时所有人的众志成城。在资金运转不及时的情况下,劳务公司的老板自己贴钱给工人们发工资;其中有一位工人,在高质量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之后,主动提出不要工资,要将工资捐献给遭受疫情侵扰的武汉人民。与这位劳务工人的慷慨行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施工现场工人们简陋的生活条件——雨衣雨具不足,陡降大雨,工人们的衣服全部都被打湿;住宿设施不足,工友们就去领一床棉被,在施工现场找一个遮风避雨的角落休息。胡强看到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想到这些工人也是志愿前来,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武汉人民早日战胜病毒贡献力量,他又对他们肃然起敬。

从成都到武汉,从西部到中部,在平日,这是长江经济带上一条充满活力的发展之路。这个春天,这条路却充满了坎坷、崎岖。然而,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甘于奉献,舍身为公的人,雷神山才能从一片荒芜中拔地而起,成为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郭洪兴 夏欢)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