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都将“黑臭”水体全面清理专项行动纳入重大环境问题专项治理“八大行动”,目前进展如何?来自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成都市地表水水质总体呈优,全市41个国、省控(12个国控、29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38个,占92.68%,Ⅳ类水质断面3个,占 7.0%,无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
以青山为底、绿道为轴、江河为脉,勾勒出一副清泓环绕、蓝绿交融的美丽画卷,背后是成都近年来持续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成绩单”。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已把“天府蓝网”建设行动列入生态惠民示范工程,今年下半年计划编制完成“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启动实施新一轮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力争用2年的时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确保“十四五”水质总体保持为优。
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300余条
计划6月底前完成
今年1-5月,成都市地表水水质总体呈优,全市41个国、省控(12个国控、29个省控)断面无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这样的成绩背后是成都重拳治水的久久为功。
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成都完成了《成都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研究报告》,并已通过专家咨询会。同时,制定印发《2021年成都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对锦江流域139个问题排口实施挂牌整治,加快推进锦江入河排口标志标牌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确保锦江黄龙溪断面达标排放。
在黑臭水体整治方面,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成都市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截至目前,全市涉农的17个区(市)县排查确认农村黑臭水体37个,其中沟渠31条、河5条、塘1个,已完成治理2个、已开展工程治理10个、已制定治理方案11个。
为全面摸清底数,打牢基础,成都还启动实施了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管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试点,开发“成都市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平台”和“手机排查APP”,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和人工排查相结合,全面开展排口排查工作。
“2021年计划开展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300余条、4200余公里,计划于6月底前完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全市已完成支流排查4180.28公里,各区(市)县正在进行排查收尾和排查信息审核工作。与此同时,还计划开展锦江干流入河排口标志牌设置和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共计1038个排口。
新一轮攻坚行动启动
力争全市水质进一步提升
锦江、沙河、毗河、江安河、金马河、清水河……成都境内,水流交错、河川纵横。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成都重拳治水行动驰而不息,“打赢碧水保卫战”成效不断显现,下一步怎么打?
“目前,成都水环境改善成效还不够稳固,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面源污染治理还相对薄弱。”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虽然成都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水环境质量呈稳中趋好的态势,但改善成效还不稳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是短板问题仍然存在。
该负责人介绍,今年下半年将编制完成“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突出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以水生态修复为核心,通过重大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提升河湖生态功能”。目标则是确保“十四五”水质总体保持为优,努力实现“有河有水、有水有鱼、人水和谐”的规划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还将启动实施新一轮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突出重点,狠抓未达标断面达标攻坚,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力争用2年的时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同时,成都还将建管并重强化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构建合力治水护水格局,坚持“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两手发力,深入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为持续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成都还将通过开展检查、调度、通报等措施,加快推进尚未完成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改,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日常巡查,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