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段志华特别忙,每天睡眠不足5个小时。只要站在花椒烘干机前,他就精神抖擞。
“一灶能烤350斤,36小时左右出炉。”段志华说,烘烤后的花椒树枝,轻轻一抖,色泽青翠、香气逼人的椒粒应声而落,再筛渣、除灰、装袋,即可上市售卖。
今年60岁的段志华是广安市武胜县万善镇吊楼村人,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前,这里原是金光乡茶山村。
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茶山村依山傍水,嘉陵江一级支流复兴河在这里蜿蜒了8个“几字形”大弯,将全村分隔成一个又一个小山包。“种地爬坡上坎,收粮担断腰杆。”世世代代人的茶山村人记忆深刻。
上世纪70年代,茶山村尝试种植茶叶,品质和收成都不错。“多少人以在茶厂当工人而自豪。”段志华回忆,本世纪初,原有的茶树被淘汰没落,因妻子袁莲萍是重庆江津人,从小学得一手种植花椒的手艺,他便开始转产种植花椒。
2001年,夫妻俩先把自己承包的一亩三分地改种花椒树。“村里大多数年青人都外出谋生路了,只有我们留在土山包里‘刨食’。”段志华说,“种花椒看似简单,也费心费力啊!”
随着花椒种植技术的日趋熟练,20年间,段志华夫妻将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到30亩。“主要是捡失撂荒地,既解决外出务工村民的后顾之忧,又节省租地成本。”在71岁的“椒农”罗义超眼里,段志华此举,肯定是多方共赢的。
罗义超是在段志华花椒基地长期做工的村民之一。每年6月下旬,花椒进入收获期,到基地做工的村民有6、7个。“采摘、搬运、修枝,一直忙到7月中下旬。”罗义超说,摘花椒的每天80元,担花椒的每天120元,加上施肥、除草、掐尖、疏剪等管护,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做。
段志华说,去年,生花椒批发价在2元1斤左右,他没挣到啥钱。今年行情见好,生花椒批发价攀升到4.5元1斤,干花椒稳定在35元1斤左右。他说:“30亩地,一年到头纯赚十几万元吧。”
“这几年变化太快了,大家都在发展产业。”段志华说,现在茶山村被合并入吊楼村,村里有种晚熟柑橘的,有在河滩地种油菜、萝卜的,“产业路”通到家门口,大家手里都有了产业。
“我也要把花椒这个产业做好,让附近的乡亲有事做,一起过上好日子。”段志华说。(贺樊丽、文图、夏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