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金沙那么多象牙从哪里来?做什么用?

2021年06月20日07:49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原标题:三星堆、金沙那么多象牙从哪里来?做什么用?

  三星堆出土的象牙

  金沙遗址发掘时的象牙堆积

  金沙遗址出土的肩扛象牙纹玉璋

  云南15头野生大象,一路“象”北,已经持续了数月。它们到底要去向何方?或许没人能知道。

  曾有人在象群出走相关报道下留言问:“它们不会走到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寻找它们的祖先吧?”

  的确,距离云南八百多公里的四川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了成吨的象牙,牙体巨大,数量众多。这些象牙是古蜀人奉献给天地神灵的重要祭品,也是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存。

  现在,就让我们和三星堆博物馆学术研究部部长吴维羲、金沙遗址博物馆遗产保护与研究部副主任郑漫丽两位专家,一起探索出土于千年前的神秘象牙。

  惊世象牙 震撼出土

  在金沙遗址的祭祀场所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许多重要和特殊的现象,其中以象牙祭祀的方式最引人注目,可以说是全世界三千年前现存象牙数量最多、个体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遗址。在祭祀区内发现的最大一处象牙坑,虽然由于机械施工破坏,原坑的形制已不清楚,但从残存的坑部情况看,坑内的器物分层叠放,其上层全部堆积象牙,从断面观察,象牙多达8层,摆放极有规律,场面非常壮观。此外,在金沙遗址发现之初,出土的象牙更是不计其数,初步估计其重量可达两至三吨。

  “古蜀人将象牙作为奉献给天地神灵的重要祭品,在每一次祭祀活动中使用象牙的数量、方式都有所区别。有时是将一根根完整的象牙极有规律地朝着一个方向摆放;有时象牙被切成饼状或圆柱状;还有的时候是只取象牙的尖来祭祀。”郑漫丽认为,这些方式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宗教色彩,应该具有某种特定的宗教含义。

  截至目前,金沙遗址已经出土了100多根比较完整的象牙,以及100多件用象牙加工成的各种各样的器物。在金沙遗址出土的这么多象牙里,最长的一根达1.85米。而今天云南等地区生存的亚洲象,最长的象牙也就1米,一般在70厘米左右。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大象体型之庞大。

  象牙来源 本地所产

  祭祀区内发现了如此多的象牙遗存,那么,这些大象到底来自哪里?

  地球上现今生存的大象只有两种,一种是亚洲象,一种是非洲象。经过成都理工大学古脊椎动物专家的鉴定,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都来源于亚洲象。而在今天中国境内,只有云南西双版纳一带才有大象,其他地方都没有。

  难道在3000年前,成都平原曾有野生大象?

  “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象牙,经鉴定为亚洲象。就现代亚洲象的分布而言,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中国则只在云南西双版纳一带有野象生存。”吴维羲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关于古蜀时期象牙的来源,学界有两个推测,一说来自于西亚中亚,是古蜀通过远程贸易得来;一说当时成都附近本来就有象群生息繁衍,三星堆与金沙遗址所见象牙是古蜀人狩猎所得。

  吴维羲说,殷商时期的河南地区气候温暖,有野生大象生存,《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说商人驯服大象以暴虐东夷。周公的部队驱逐象群,将它们赶到了江南。大约西周中期周昭王和穆王时期以后,黄河流域气候转冷,象群便逐渐向南方迁徙。春秋战国时期湖南云梦泽地区有大象、犀牛等。三星堆与金沙遗址所见象牙究竟是产于本土还是由古代云南地区引进,现在尚无准确结论。

  郑漫丽则认为,距今3000年前后成都平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出2~3℃,从文献记载看,甚至在当时的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都有大象存在。在甲骨文卜辞中有商王猎取野生大象的记载,中原地区还曾用象兵作战。那么,比中原地区纬度更低的成都平原,存在野生大象完全是有可能的。

  “我们对金沙遗址的孢粉进行分析发现了藻类、蕨类、祼子、被子植物,也表明当时成都平原植被草本植物占优势,局部地区为低洼的湿地,生长着大量喜湿的蕨类植物,在丘陵上生长着乔木,总体气候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郑漫丽说,在金沙遗址的古河道里清理出了珍贵的乌木,大量乌木出土充分证明远古时代的成都平原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在古河道附近还发现了体量巨大的古树根遗迹,一些象的臼齿,麂骨,犀牛、野猪等动物的牙齿以及两个较为完整的大象的下颌骨等,“这些一方面反映出这些动物的骨角牙很可能是在当地被取用,而大量动物骨角出土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在金沙时期甚至比它更晚的一段时间,成都平原可能到处都是茂密高大的森林,成群的动物生活其间,也适合野生大象的生存。”郑漫丽说,金沙遗址发现的这些象牙,很有可能就是本地所产。

  象牙曾用于祭祀 方式多种多样

  “从三星堆、金沙大量象牙埋藏,出土青铜制品的造型融入大象形象特征元素,器物刻饰图像如金沙玉璋刻饰的祭祀者肩扛象牙的图像等现象来看,可以说,象牙在古蜀祭祀中有着隆崇的地位,是祭祀仪式中的重要祭品。”吴维羲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就使用方式而言,根据金沙玉璋图像,至少可以明确以肩扛象牙而献祭,是使用方式之一。至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执握状的中空手型是否表现的是抱握象牙祭祀,吴维羲表示尚难定论。

  金沙遗址的象牙遗迹分布于古河道的两岸,“从这里已发现的60多处与祭祀有关的遗存来看,金沙人的祭祀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甚至同一个阶段里使用象牙的数量都有较大的差别。”郑漫丽介绍道,在第一、二阶段(约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850年)里,象牙被大量使用,而在第三阶段(约公元前850年~公元前650年),祭祀使用的象牙数量骤减。“古蜀人很可能最初是在河岸上进行祭祀,祭祀仪式结束之后将象牙埋在河滩上,上面用土进行敷盖,下次祭祀仪式之后又将象牙掩埋,如此循环往复,约持续了500余年。”

  经相关专家分析表示,古蜀人用象牙祭祀有不同的形式,其中最盛大的是将若干整支象牙有序地铺陈在用于专门瘗埋祭祀典礼用品的土坑内的各种器物的最上层,其下为金、铜、玉器等物, 此外,它们还将象牙切成一块一块的薄片一起掩埋。这种现象意味着古蜀的象牙祭祀,不论在形式还是内涵上,都有着固定的、程序化的规则和定式。

  关于金沙先民使用象牙祭祀的方式,在金沙遗址出土的一件平行四边形玉璋上也得到了证实,这件器物上有跪坐人像,人像头戴高冠,高鼻、立眼、阔口、方耳、方颐,身着长袍,双膝着地,肩上扛着一个弯弯的东西,以左手持握。经过考古学家的仔细观察,这个弯弯的东西,一头粗,一头尖,推测应是一根完整的象牙。

  “该人像头部与三星堆遗址的青铜人头像极为相似,他戴着面具,肩扛象牙,以跪祭的形式将其奉献给神灵。”郑漫丽认为,肩扛象牙人像图案的发现,清楚地向人们展示了金沙时期的巫师们肩扛着象牙进行祭祀活动的一个场景。

  象牙祭祀 镇杀水怪

  有人问,在祭祀活动中为什么要使用如此大量的象牙呢?这些象牙又是用来祭祀什么的?金沙遗址所发现的象牙都出土于古河流两岸,这是否表明使用象牙祭祀和水有关系呢?

  关于象牙祭祀是否和水有关系,吴维羲认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前有学者认为古蜀象牙或为厌胜器,即厌而胜之,用以驱邪避害,从这个角度理解,往水中投放象牙用以镇压水怪,则说得通。”吴维羲又说,但如果说象牙是厌胜之器,那将象牙刻绘于做祭祀用的玉璋上则于理不合。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象牙也应该是祭祀物或是献给神灵的祭品。另外,三星堆“祭山图”玉璋图像中有端部弯折的尖状物,有研究者认为是描绘的象牙,认为象牙可能是祭祀山川的用器。说象牙祭祀和水有关,还缺乏直接证据。

  成都平原自古以来便沃野千里,美丽富饶,但在都江堰修建之前,河流经常改道,古蜀先民常常因此而遭受洪水灾害的侵袭,于是,先民们开始思考如何治理洪水。郑漫丽从成都平原的水系说起:“在当时,先民们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治理洪水,其一就是科学治理,即修建防洪大堤,或者说开渠疏通,引导等;其二就是巫术活动,即进行祭祀活动,如祭祀河神,或镇杀洪水中的妖魔精怪等。不过,在生产力及社会条件的限制下,进行巫术活动成为了古蜀先民们精神上的一种寄托。”

  据《周礼·秋官·壶涿氏》记载:“壶涿氏掌除水虫,以炮土之鼓殴之,以焚石投之。若欲杀其神,则以牡橭午贯象齿而沉之,则其神死,渊为陵。”其中, 牡橭是一种神物;象齿,就是大象牙,古代的方术家(巫师)认为,象牙有一种魔力,将牡橭、象齿交叉成十字形,把它沉入水中,就能够镇杀洪水中的妖魔精怪。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认为象牙具有驱杀洪水中的妖魔精怪的作用呢?其原因可能有两点:第一,大象是当时陆地上躯体最庞大的动物,它有着巨大的力量,人们认为它能镇杀水怪;第二,大象实际上是很喜欢水的,它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水里,并且有提前预知洪水的能力。可能由于这两个原因,先民们认为象牙具备治水的魔力。当然,这个问题还需要考古学家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曾琦)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