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酒十二条出台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有实招

2021年06月17日07:47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有实招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发挥全国浓香型白酒强省和“浓酱双优”独特优势,支持泸州、宜宾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6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备受关注,这是继四川省“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川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擘画蓝图后,出台的首个专门针对川酒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可以洞见未来川酒产业发展的趋势。

浓香大省品类转型 首度明确浓酱双优战略

最新《措施》提出的“浓酱双优”实施方案,是“十四五”期间四川白酒最具建设性和探索价值的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措施》明确,要依托长江上游优质浓香白酒核心区和赤水河流域酱香酒谷,巩固浓香型白酒的优势地位,并稳步提升酱香型白酒产能。

“四川有好酒,川酒有未来!这里既有优质浓香酒,也有高品质酱香酒!”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富荣为四川酱酒“大打广告”。实际上,四川发展酱酒,有先天条件和产业基础。尤其是泸州古蔺产区,与茅台同处赤水河49公里核心酿酒区,共享着世界上最适合酿造酱酒的生态环境和酿酒条件,两岸酱酒同出一源。今年4月9日,第十六届中国酒博会开幕仪式上,古蔺被授予“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酱酒之乡古蔺”的荣誉称号。

“这对古蔺酱酒来说,绝对是一大利好。”古蔺县经济与商务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第一季度,不算上下游产业的辐射效应,古蔺仅酒业的税收就超过12亿元。“十三五”期间,古蔺酒业年投资20亿元以上,每年带动高粱种植10万余亩,提供直接就业岗位2万余个,10万余人从事餐饮、物流、销售等酒类行业。由此可见,白酒产业迅速成长为古蔺的支柱产业,释放出酱香酒谷的巨大潜能。

在持续提升川酒品牌影响力方针指引下,川酒将深度发掘独特的生态环境、技艺传承和文化内涵特点,着力打造“川酒大产区”品牌,并做强赤水河酱香产区品牌,这也将是四川白酒保持头部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川酒版图中,郎酒作为“浓酱双优”战略的最佳实践者,同时占据两大核心产区优势,未来将是提升四川酱酒产能的核心力量。

川酒集团、仙潭酒业作为赤水河流域主力酒企,也将持续在产能与品牌端实现进阶。同时,舍得、水井坊以及邛崃产区相关企业在酱酒领域开始战术性布局,也将为四川酱酒风格和品牌缔造贡献力量。

强化产区集群建设 川酒重点产区首度锚定世界级

《措施》还提到,要打造泸州、宜宾两个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以及成都(邛崃)、德阳(绵竹)、遂宁(射洪)、自贡(富顺)4个全国优势白酒产区。

“今年一季度,宜宾产区白酒产量18.4万千升,同比增长12.9%;实现营业收入472.4亿元,同比增长19.6%;利润总额137亿元,同比增长22.7%,‘十四五’开局之年成绩斐然。”近日,记者从宜宾市工业和军民融合局获悉喜人数据。自2017年实现营收1036.36亿元,成为中国首个千亿白酒产区后,2020年宜宾白酒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30.8亿元,增长10.5%,主营业务收入连续4年突破千亿元,且年均增长再上百亿元台阶,产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三大指标分别占四川省的18.5%、50.2%、59.2%;占全国同行业的9.2%、24.5%、19.7%,是四川乃至全国名副其实的白酒优势产区。

泸州的表现同样不俗,一季度白酒产量累计完成61.3万千升,同比增长18.1%;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利润总额8.4亿元,同比增长30.8%。泸州酒城、宜宾酒都产量占全国的39.57%,营收占比超过40%,利润占比超过26.50%,是中国名副其实的酒业传统产区。

目前,两地正围绕构建“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集中发力。今年3月印发的《宜宾市白酒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宜宾将聚力发展优质浓香白酒,提升宜宾产区市场占有率,建设世界级最美生态酿造环境、白酒创新中心、白酒文化中心、白酒人才中心,形成长江“零公里”最优酿酒生态圈,实现“酒都宜宾浓香天下”,成为四川打造白酒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主要支撑。

泸州则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白酒产区、打造世界一流的白酒产业园区、打造世界级白酒企业集群、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原产地、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品牌集聚区、打造世界级白酒绿色发展示范区,助力泸酒实现高质量发展。

除酒城、酒都外,成都(邛崃)与遂宁(射洪)产区中的水井坊、全兴与舍得是为四川白酒提供腰部支撑的重要力量,而自贡(富顺)产区在新阶段被寄予厚望,作为四川最为重要的上游产业链配套区域,在高质量发展框架下也将大有作为。(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郑茂瑜)

(责编:袁菡苓、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