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佩香 最早的古蜀熏香竟是它?

2021年06月14日07:53  来源:成都日报
 
原标题:端午佩香 最早的古蜀熏香竟是它?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每年仲夏时节,随着天气一天天炎热,端午节在人们的期盼中来临了。佩香囊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民俗,佩戴装有各类药草的香囊不仅能够装点衣饰又能驱虫辟邪,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祝愿。

  制香、用香、佩香,自古以来就是成都人的生活美学。在成都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唐代镂空花鸟纹的金香囊,是唐代特别流行的香囊样式。至两宋,成都城内大小市集密布,每个月都有固定的贸易市集,简称成都“十二月市”,而每年的六月,则是香市……如今,从出土的文物和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篇里,人们还可窥探当时风流雅士的诗意生活。

  调味神器花椒 曾被用于远古祭祀活动

  中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熏香之俗。人们通过燃香告祭神明,希望借助神明的力量驱邪避疫。

  远古时期的祭祀方法很多,其中“燎祭”是极其重要的一种祭祀仪式。燎祭需要“积聚柴薪”,金沙遗址祭祀区大量炭屑的发现,被认为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副研究员姜铭说,与成都平原同时期其他地点相比,金沙遗址祭祀区的炭屑含量非常高,特别是到了第三期中段,炭屑含量丰富程度令人瞩目。而且,这些炭屑大部分来自地层,表明先民们用火频率很高,可能反映了该地点在商周时期祭祀活动比较频繁。

  燎祭需要“升其烟气”,以达于天。这种祭祀活动对燃料也有一些讲究,除了选择能够产生大量烟雾的材料,很可能也会燃烧一些含有香气的植物。因为祭祀的目的在于通神,而香气被认为是通神的媒介。祭祀区的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其中樟树、花椒等都是可以产生香味的材料。

  花椒用途多样,其果实、叶子、根茎可以入药;花椒亦是古人制酒中常用之物,“屠苏酒”中就添加了花椒。古人认为花椒的香气可辟邪,有些朝代的宫廷,用花椒渗入涂料以糊墙壁,这种房子被称为“椒房”。

  如今,花椒最常见的是作为日常调味品出现。在川菜中,花椒如同众星捧月般的存在,正所谓“麻辣”,麻和辣同样不可或缺。其实在胡椒和辣椒之前,花椒、茱萸和姜被称为“三香”,巴蜀人利用这三种调料,形成了他们最初的味觉系统。

  古代的时尚单品 香囊成随身佩饰

  在古代,美与香,是一种隐喻。“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楚辞》中大量出现香气植物的描写,隐喻一种美好的品格。

  古人焚香炉,让香味清新室内空气;后来人们想把香味随身携带,相应诞生了一种极富装饰性的香具。细说起来,香囊原是古称,汉代诗句中就有关于香囊的描述,有实物可见的唐代香囊是内置平衡环的香球,多悬于卧室床帐中。在古代香囊就是时尚单品基础标配,戴上它,就一个词:仙气逼人!

  成都博物馆展示了一枚巧夺天工的唐代镂空金香囊。香囊外表精致典雅,内部构造更是巧妙,有两个同心圆的机环和一个半球形的焚香盂相连接。当香囊内部装有香料时,在重力和机环的平衡作用下,焚香盂能始终保持水平,不会因倾斜而使香料洒落。“微风暗度香囊转,胧月斜穿隔子明”,不知道唐代诗人元稹笔下随着微风轻轻转动的,是否就是这类机巧的香囊呢?

  如果说在唐之前,用香还是皇宫贵族的专属,那么,到了宋代,香文化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可谓“巷陌皆香”。这时,不仅外域的香料大量传入中国,宫中制香频繁,百姓也在生活富足下,把焚香作为一种推崇的生活方式,认为其是雅致之事。北宋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记载了“成都十二月市”,其中六月为香市。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川泸州出土的宋墓石刻中,有大量关于焚香的内容,可以说是宋代用香频繁的一个缩影。从中可知,香事作为宋代人追求清雅之风的生活情趣,在成都平原上大为流行。不少文人士大夫,都有一些经典的制香秘方,而且家中多设有香斋,经常呼朋唤友来品香鉴赏。苏轼是香事的“骨灰级”粉丝,在其诗词作品中,有不少描写焚香的句子。而苏轼调制的“雪中春信”,据说是古代最美的香之一,能于雪天闻到梅花开之意境。

  佩香包、挂艾草 专属端午节的草药芳香

  时至今日,爱香的风气有增无减。虽然香囊已不再是出行标配,但作为一种文化传承,香囊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与社会习俗,同时,也体现着中国纺织及精细制造的成就。

  古代香囊有着不同的形状和寓意,比如老年人,常佩戴绣有梅花、菊花、福娃抱鱼等图案的香囊,寓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小孩儿则多佩戴虎、豹图案,寓意茁壮成长。如果说古时主要以不同的香囊形状讨一个吉祥的寓意,那么习俗流传至今,现代人在佩戴香囊时常于囊中添加中药材,就越发注重它防病保健的功效。

  中医医生介绍,香囊选用的中草药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等功能,且大都含有挥发油,气味清香纯正、持久,多数中药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功能。研究表明,这些芳香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兴奋神经系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同时,药物气味分子被人体吸收以后,还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这天,人们也习惯把菖蒲、艾草插于门楣,悬于堂中,避邪祛病。而这些专属于端午节的草药芳香,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成都日报记者 段祯)

(责编:李强强、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