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6月13日,原红四军军长王良英勇牺牲。主持追悼会的毛泽东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赞扬“王良是一个好干部”。
出生于书香之家,王良在父亲和外公的影响和教育下自幼勤奋好学,6岁进入綦江县立高等小学,12岁考入重庆华英学校,18岁就读上海持志大学,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重庆市綦江区档案馆,珍藏着王良在1927年上半年写给父母的三封家书。“这三封家书深刻表现了王良烈士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历程。”重庆市綦江区档案馆工作人员陈平说。
在1927年农历正月十二的家信中,他写道:国家主义派是“籍内除国贼,外抗强权之美名,以欺骗现在一般封建思想深刻之男女青年,其目的在求扩张该党之范围”“以救国为名,谋钱为实”。他对当时国共合作时期“一日千里”的国民革命发展形势充满信心,断定反动军阀、土豪劣绅等压迫阶级“从此日渐失其势力而不敢再逞其意志”。
几天后,他又在家书中写道:“我国之军阀渐次压抑,奉、鲁系势力离间,当有日落千丈之势。奉、鲁军所在各地宣传革命军为‘赤化军’,‘共产公妻’。但革命军所经之地,并无共产公妻之动作,而且尽力体护民众,为民众之革命军”。而“奉鲁军阀却施一般民众以横征暴敛之手段,奸、抢、烧、杀之行为,实为恶毒于民众”之反动派。
陈平说,从这两封家书可以感受到,王良走革命道路的思想已跃然于纸上。
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良的世界观人生观发生更巨大的转变。在同年5月16日的家信中,王良说:“男自出川以迄今日,书剑不成,实感自愧。在此两载寒暑之经历,可谓糊涂一时,明白一时,但不有糊涂而明白,无以由生;既已明白,事事均可公布。”又说:“近来男感觉致力求学在外,自然以党国为抱负。其次,不过是希望生活解放耳。”由“糊涂”转化为“明白”,立志为国为民,从而更加坚定走革命的道路。
1927年9月,王良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随即跟随起义部队进军罗霄山脉中段,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和东征福建作战。1932年6月,王良在率红四军回师赣南时光荣牺牲。(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