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怎样写这篇作文?

2021年06月08日08:01  来源:成都日报
 
原标题:你会怎样写这篇作文?

【作文题目】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首日结束,备受大家关注的作文题目出炉。怎么写?如何下笔?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及成都石室中学的名师们这样“破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点评:

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考查

此次命题紧扣时代主题,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懂得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续写新的时代篇章,如全国甲卷作文“可为与有为”。

试题材料将青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成长受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浸润和滋养,青年的未来也必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的事实,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我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考生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历史规律,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融汇在一起,进而思考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能够做什么,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完成新一代青年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肩负时代重任、续写时代新篇的历史使命。材料以第一人称复数的“我们”,将考生带入共同参与、共同记忆的同情共感的情境中,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极其自然地转化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使其能够有切身体验,有感可发、有感而发,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在写作能力考查中的有机融入。

石室中学名师建议:

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石室中学副校长赵清芳从语文专家的角度谈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就今年的作文而言,个人认为,在写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其一,要处理好‘可为’与‘有为’的关系;其二,要处理好‘材料’与‘主题’的关系;其三,要处理好‘我们’与‘时代’的关系。”

赵清芳谈道,在写作时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可为与有为”,不能空谈“可为与有为”的逻辑关系,也不能空谈“可为与有为”的传统与文化,更不能将材料中的例子加以详述,一定要写出自己个人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在时代洪流要求下,对“可为与有为”的思考与行动,也就是对自己人生发展的思考与行动。

“‘可为与有为’属于具有思辨性的关系类话题,考生当在把握材料的基础上,理解何谓‘可为’,何谓‘有为’,进一步思考二者的关系。”石室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徐芙莉老师认为,题目从大家熟悉的文化作品、英雄人物等入手,将红色文化传承这一重大命题与考生的学习成长经历相结合,既有理性思辨,也有感性共情。考生在写作时,应在思考二者关系的基础上联系自身实际,对自己能在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做些什么做出明确回答。

石室中学高级语文教师黄波老师建议,倘若写议论文,考生可围绕“身处‘可为’的时代,青年何以‘有为’”的中心展开。如果写记叙文,建议考生以“以小见大”的章法谋篇布局,并充分调动生活积累与多种文学表达技巧,将“可为与有为”的主题写成一篇既有坚实的生活底子又有宏阔的主题格局的好文章。(成都日报记者 赵子君)

(责编:袁菡苓、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