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上瘾?又有野象群试图渡过罗梭江

2021年06月03日08:3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又有野象群试图渡过罗梭江

就在人们还在为不断接近昆明的野象群担心时,又一个野象群离开了保护区。近日,一个拥有17头野生亚洲象的象群进入版纳植物园,根据版纳植物园亚洲象预警小组的监测,象群多次试图渡过罗梭江未果,为寻找合适的渡河地点,其活动范围已接近植物园东区育种基地。6月2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了解到,为掌握大象踪迹,版纳植物园在野象可能的活动路线上安装了红外相机,利用无人机和红外热像仪24小时不间断寻找野象群踪迹,并封闭危险区域的道路和绿石林等部分景区,对人员及车辆严格管控。

这群野象由自然保护区南下

5月23日,一个拥有17头野生亚洲象的象群试探性进入版纳植物园后折返。5月24日凌晨,该象群再次进入版纳植物园并逗留至今。据悉,这群野象由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南下,今年2月曾短暂路过版纳植物园南部边界,当时是自1959年建园以来版纳植物园首次观测到有野象到访。

与此次南下移动的象群不同,另有15头亚洲象自西双版纳一路向北迁徙。5月31日,这一象群接近昆明市晋江区。

据版纳植物园亚洲象预警小组的监测,因罗梭江流速上涨,象群多次试图渡过罗梭江未果。目前这群野象已逼近园区东部的作物保护与育种基地,基地内种植和保存的陆稻、燕麦、油葵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作物危在旦夕。

现滞留在西双版纳植物园

鉴于此群亚洲象中的小象难以渡过罗梭江,随着雨季降雨量的增加,象群回归常规迁徙路线的难度不断增加,这群野象可能长时间滞留在植物园及其周边区域。由于亚洲象活动能力强、食量大,为避免象群对植物园核心区保存的13000多种植物,尤其是135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的取食和破坏,版纳植物园正紧急启动野象防护网等设施建设。

在大型哺乳动物研究人员的指导下,版纳植物园正努力与地方政府、林业部门、自然保护区等沟通协调,在做好人员安全防护的同时尽量减少对野象的干扰,争取在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不受野象取食和破坏的同时,引导象群回归其迁徙路线。

严禁私自接近亚洲象群

6月1日,版纳植物园发布《关于亚洲象防范措施的公告》,公告表示,绿石林景区暂时关闭,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入内。除亚洲象预警小组工作人员外,苗圃以南区域任何人员不得入内。如有人具备无人机、红外相机监测经验,或具备大型兽类活动规律研究经验,欢迎加入版纳植物园亚洲象预警小组。另外,预警小组提醒市民,严禁以猎奇、探险目的私自接近亚洲象群。据悉,版纳植物园亚洲象预警小组将根据亚洲象群迁徙情况公布后续安排。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占地面积约1125平方公里,收集活植物13000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平方公里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内存

亚洲象种群扩大后习性发生转变

“陆地巨无霸”亚洲象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云南普洱、西双版纳、临沧3个州市,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也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工程师”。经过30多年的拯救和保护,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93头发展到目前的约300头。

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介绍,4月16日,原生活栖息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7头亚洲象从普洱市墨江县迁徙至玉溪市元江县。4月24日,其中两头象返回普洱市墨江县,其余15头象继续向北迁徒,途经红河州石屏县,近日进入玉溪市峨山县。目前这个象群仍在向昆明靠近。

40余天时间里,该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受到影响。象群在峨山县造成的经济损失正在统计中。

“监测显示,这群象基本是朝一个北偏东的方向行进,对大象的‘导航定位’机制还缺乏科学解释,因此象群一路往北走的原因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说。

栖息地承载力下降也是重要原因。云南省亚洲象分布的11个自然保护区中,10个属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类型。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森林郁闭度大幅度提高,亚洲象的可食植物反而减少,不少象群逐步活动到保护区外取食,频繁进入农田地和村寨,增加了与人类的接触。据统计,有三分之二的亚洲象已走出了保护区生活,增加了管理和保护的难度。

此外,亚洲象种群扩大后习性发生转变。监测显示,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增长,其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常年活动于村寨、农田周围,并根据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成熟时节往返于森林和农田,主要取食农户种植的水稻、玉米等作物,在食物匮乏时节,还会取食农户存储的食盐、玉米等,出现“伴人”活动觅食现象。

“云南开展亚洲象保护与人象冲突防范工作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距离人象和谐共存任重道远。”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向如武说。

为缓解“人象冲突”,政府部门采取了为大象建“食堂”、为村民修建防象围栏、开展监测预警等措施,同时引入社会力量致力于让村民在保护中受益,让社区参与保护,推动保护监测、栖息地修复。

针对野象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政府为群众购买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尽力弥补野象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近年来实施的亚洲象预警监测,也有效避免了多起野象伤人事件。(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琳琳)

(责编:罗昱、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