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老把式”

话春播之变

2021年06月02日07:44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话春播之变

●常年为春耕用水焦心的德阳罗江区种粮大户甯勇,为何今年放下了悬着的心?

●反映“种粮越来越难赚到钱”的眉山东坡区种粮大户李相德,为何“反悔”?

●过去都从产量等角度选种的德阳广汉市种粮大户黄明水,为何开始考虑口感等指标?

●关心产品销售的成都邛崃市固驿镇种粮大户周家林,为何今年特别在意仓储建设?

“6月5日前肯定能结束。”5月25日下午,一场中雨后,成都邛崃市固驿镇种粮大户周家林蹲在田埂上,眼前这片600多亩的麦茬田已经翻耕、泡田,按照计划,第二天就要移栽秧苗。今年大春,周家林计划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超过4000亩。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正是最为忙碌的农时。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研判,今年四川大春播栽形势为近年来最好。“好”的背后有故事。

播栽比往年快5天,靠什么?

春耕来水情况好,各地春耕备战早

“只要水跟得上,几天就能返青。”瞅着秧田放足了水,甯勇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位德阳罗江区种粮大户说,这个春天,地处都江堰尾水灌区的罗江不缺水。5月28日,他家200多亩大春播栽已完成,为近年最快。

农情调度显示,至5月28日,川南地区已播栽完毕,其余地区也已进入扫尾阶段,进度比往年提前5天。

速度快的第一个因素是“天帮忙”。“来水情况很好。”省都江堰灌区管理局供水科科长徐兴文介绍,受近期降雨偏多等因素影响,目前岷江上游来水达到800立方米/秒以上,为2015年以来同时段最高。这也意味着灌区不必再用“错峰轮灌”模式,从而被迫延迟播栽时间。

从全省来看,春耕用水同样不缺。主要原因是全省水利工程去岁汛末蓄水情况较好,以及4月底以来各地降雨明显增加。

春耕能够跑出“加速度”,还与“人努力”有关。“春节前就在研究用工的事了。”泸州合江县白米镇种粮大户胡万超解释,合江是全川最早开始春耕的地方,每年2月下旬即开始育秧。

牛年春节期间,四川农村返乡人数大幅减少,春耕备战为何不受影响?“两条腿走路。”绵阳盐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凌威介绍,春节前,当地就要求各乡镇、村级组建春耕服务队,帮助农户对接农资采购和运输;依托新型经营主体、供销社等,承接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业务。德阳广汉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少华介绍,今年,当地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土地流转面积约6万亩。

目前,全省耕地流转率已达到40.5%,超去年同期约两个百分点。剩下的撂荒地、零散地块,则依托各地的供销社及其平台公司进行代耕代种或托管。目前,我省供销社系统实际耕作的耕地面积已超过800万亩。

含“金”量提高,靠什么?

托市收购再提价,粮食安全考核促扩种

4.2万亩,这是眉山东坡区种粮大户李相德的大春粮食播栽面积,“是回乡创业20多年的最高值。”

3个多月前,李相德曾向李克强总理反映:种粮越来越难赚到钱。现在却“反悔”,“能赚钱,而且会比过去几年多。”

李相德有扩种动力。此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宣布,今年南方籼稻(含早籼稻、中晚籼稻)的托市收购价格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0.02元/公斤。李相德算了一笔账:今年自家稻谷产量将达2.4万吨,收购价上调0.02元/公斤,意味着至少增收48万元。

省农业农村厅统计,今年大春全省粮食计划播栽面积将达7883.2万亩,同比增加56.8万亩。

新的种植模式也让种粮含“金”量持续提升。“种稻还能养虾,一亩收入上5000元。”5月底,内江隆昌市普润镇种粮大户李冬梅正忙着放虾苗。李冬梅说,稻田养虾模式下,亩产水稻500公斤左右,以今年托市收购价2.7元/公斤来算,每亩至少收入1350元;每亩产晚市(9月前后上市)小龙虾150公斤,售价26元/公斤,“收入将近4000元。”

监测表明,在四川,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至少带动每亩产值提高一倍。初步估计,今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将达500万亩。

种粮,还是“硬任务”。今年,四川首次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明确粮食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而大春粮食占总产量的85%以上。

“目标任务在3月就已经下达到我们县一级了。”广元市剑阁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扩种是最有效的稳产增产方式之一。

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更是以立法的形式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增长。“有压力,就有动力。”德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正是粮食安全的高压态势,才会让各地想尽办法复垦撂荒地,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稻米质量提升,靠什么?

优质稻种将占85%,农药残留是红线

“农药都在这里了吗?”5月27日,车子还没停稳,达州宣汉县农技员李泽就冲着农资经销商问。

川米好不好,品种很重要。德阳广汉市种粮大户黄明水说,过去多年来,自己选种主要从产量和抗病性角度去衡量,至于口感等指标则很少考虑。

但是,丰产不等于增收。“过去稻谷的价格,比起东北和泰国的那是差远了。”黄明水说,想要种出好稻谷,必须选择优质品种。

从农业投入品环节强化管控,提升稻米的质量,启动一场川米“大比武”。“最有效的,就是把住品种审定关。”省种子站副站长梁南山介绍,4月前后,我省就正式撤销了31个水稻品种的川内销售许可,“有相当部分是因为质量不高。”梁南山透露,预计今年大春,符合国家三级、二级和一级优质标准的稻种将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85%。

不仅选好品种,还要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农药残留这些是红线。”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为管控投入品,今年大春前便启动农资联合执法行动,将部分农业投入品纳入“黑名单”。初步统计,全省高残留农业投入品总体合格率已超过95%。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处长刘代银正忙着筹备全省稻米质量“比武”——“稻香杯”评选事宜。“获奖本身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品牌品质的象征。”刘代银说,下一步,将逐步推动“稻香杯”评选与“天府粮油”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相结合,让四川的粮油产品优质也优价。

产得好还要卖得好,补什么?

建烘干冷链物流,专业仓储向农户开放

“资料齐了,过几天就去申请补贴。”5月中旬,德阳广汉市金鱼镇的种粮大户江贤俊把粮食烘干机运回了家。他介绍说,这台烘干机总价13.2万元,连带修建厂房,预计支出20万元出头。按照现行补贴标准,他至少能拿到6万元的购置补贴。

江贤俊说,这是为了多赚钱。去年玉米收获时节,当地遭遇连阴雨。苦于没有烘干设备,只能以2元/公斤的价格出售,“其实到了12月,就涨到2.4元/公斤了。”

周家林最在意的,则是仓储。“想要错峰销售,没有仓库不得行。”周家林说,新粮如果保存不当,就会产生霉变、鼠害等,“堆家里的话,至少损失3%。”自建仓库投入太高,以他的种植规模,至少投入上百万元才够,还要拿出四五百万元购置低温储粮设备,“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确实很难。”

多年来制约四川粮食不能“产得好也卖得好”的,正是烘干和储存。

今年大春,四川启动了一场补短板行动。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信息处副处长余联合介绍,我省在21个试点县启动烘干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试点,每台烘干设备的补助标准(含厂房建设成本)按30%上下执行。

专业化仓储也在加速对外开放。“只要付费就可以使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丽萍介绍,5月底前,我省通过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的353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已全部竣工,实现了对全省73个产粮大县的全覆盖。各县粮食储备库均将在7月底前腾出部分库容,向农户开放。据此前的测算,如果烘干和仓储设备配齐,四川每年至少减少粮食损耗3亿元,带动种粮农户增收6亿元。

记者手记

种田专家的“启蒙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成栋

采访广汉种粮大户黄明水的时候,他正在倒腾新“农具”:可供喷药和施肥的无人机,以及刚刚装好的5G病虫害监测设备。才刚学了入门,老黄就有点后悔了:这么好的玩意,自己买迟了。

从10多岁就跟着父亲下田算起,黄明水种了50余年的粮食。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认为自己已经是种田专家——啥时候该施肥,何时打农药,自己靠经验就能判断个七七八八。也因为如此,黄明水在种田上,有着非同一般的自信与固执。

但这两年,黄明水引以为傲的经验,却屡屡输给周边的“新农人”。比如,没下过田的城里人来种粮,每亩还能比老黄多赚上百元。原来,人家种的是有机稻。再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种出来的水稻,也能比老黄家长得好——从土壤测试到收割,人家全都是靠设备说话。

这让老黄坐不住了,决定从头开始学种田。“种粮没门槛,想种好还得讲科学。优质才能优价嘛!”老黄说,过几天,他还要去趟成都,看看又有啥新的农机装备上市了。(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成栋)

(责编:袁菡苓、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