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在沪开馆 来自成都的馆藏品亮相

2021年05月30日07:17  来源:成都日报
 
原标题:来自成都的馆藏品亮相 讲述科技创新成都故事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府新谷

  从“向科学进军”到“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一路走来,我国科技事业从筚路蓝缕走到风华正茂,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之路。在这条上下求索创新的漫漫征途上,“诞生”至今30余年的孵化器意义重大,孵化器的落地和存在为我国科技企业发展、科技产业升级源源不断注入了强劲动力。

  5月29日,经过两年建设、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秀浦路2388号的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正式开馆,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众创空间、孵化器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成果,并以此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据了解,博物馆共收有馆藏品200余件,其中有多件“成都籍”的馆藏品,讲述了成都科技孵化的故事。

  从0到1、从1到13206

  讲述中国科技孵化发展历程

  “读史知兴替,兴替知蜕变,蜕变知发展。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历史亦然……”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入口处,进入视线的便是“前言”,开门见山亮出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透露出了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的建馆初衷和目的。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孵化行业有着创新的重大意义,我们需要去记录、保留下来,留给一代代的科技孵化人,把火炬精神传承下去。”采访中,《中国孵化器》杂志主编、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馆长范伟军分析了打造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的初衷。

  1987年,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2019年,全国创业孵化载体数量达到13206家。其中孵化器5206家、众创空间8000家。从0到1,从1到13206。这是中国孵化器走过34年征程所孕育的成果,更是我国科技事业征途上的一个“里程碑”。

  来自成都的馆藏品

  不仅数量多,且极具代表性

  众创孵化博物馆共收有馆藏品200余件,其中有着诸多成都元素。“博物馆自筹办之初,我们面向全国的孵化行业征集馆藏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来自成都的馆藏品不仅数量多,而且极具代表性。”范伟军说。

  来自成都的馆藏品约有10件:有2020年期间,孵化载体和企业共克时艰、携手战“疫”的缩影;有孵化载体与企业一路陪伴,相互成就的成长轨迹;还有成都“蓉创茶馆”香飘海内外的镜头…… 位于二楼的“成都之窗”,还以视频的形式介绍了从1989年成都首家孵化器诞生至今,构建“3+M+N”双创载体空间格局。

  博物馆三楼是成都元素的主要集中展示区。展示区中,收藏有一份由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府新谷创始人王明新在2020年2月24日签发的2020年1号文件。

  这是一份名为“新谷集团助力天府新谷园区中小微民营企业复工的通知”,通知决定响应复工复产的号召,向园区中小微企业伸出援手,共渡难关,对入驻新谷园区的企业,免缴2月份全部租金、3月和4月分别减缴50%的租金。

  站在展品前,参加当天开馆仪式的天府新谷总经理高潮告诉记者,该项与园区创业企业共克时艰的复工复产措施,帮助了园区190余家中小微民营企业,共为其减免了9269417.69元房屋租金,以真金白银助力园区企业快速复工复产。

  同样位于三楼的另一份海报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据悉,这是由导演“饺子”和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理事长张驰共同签名的《哪吒》海报。类似孵化载体陪伴孵化企业的成长故事,馆藏品里还包括成都生物与医药产业孵化园和四川三叶草之间的科技孵化故事。

  对话

  成都的馆藏品各有意义

  范伟军:《中国孵化器》杂志主编、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馆长

  选择馆藏品的要求和标准是什么?来自成都的馆藏品,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范伟军:我们和无数的业内资深人士以及专家、学者反复沟通,最终形成了清晰思路和原则,就是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以第三方的角度去记录,所指向的就是以代表了客观事实、积淀了历史的馆藏品这种形式去表现。

  两年的筹建过程中,我们最终筛选出了200多个馆藏品,其中成都元素大约有10件,这些来自成都的馆藏品都各有意义。比如,全国首家民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府新谷,在战“疫”之时主动减免载体租金为创业人减负,这体现了科技孵化人的担当,还有众创空间“蓉创茶馆”从成都老牌孵化器的破壳而出,以及“北有创业咖啡,南有创业茶馆”的特色形成,呈现的是我国孵化产业开始转型升级。

  除了多件来自成都的馆藏品之外,我们还专门开辟有“成都之窗”,作为展示成都孵化事业的“窗口”。博物馆在以后的运营中,“成都之窗”这个展块会不断和成都保持高密度的沟通合作。(成都日报记者 吴怡霏 天府新谷供图)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