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盐道街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宣泄室。人民网 王波摄 |
今天是5月25日,也是全国大、中学生(包括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日。人民网从成都市教育局获悉,成都已建立了“行政主导+专业指导+家校社共育”的工作机制,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建立起成熟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助力学生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
为学生提供“心”的家
三级心理健康服务网全覆盖
“李老师,我最近有点郁闷,必须来找你说说。”
“好的,不急,我们有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到咨询室慢慢聊,好吗?”
5月21日,在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心理咨询师李霞刚上完心理课,就遇到一位女生来“吐槽”。在布置温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女生说出自己的烦恼,母亲擅自翻看她的日记,发现她深藏内心的情感,以此为由责备她不思学习,让她备感愤懑尴尬。面对李霞,女孩将压抑许久的委屈、无奈、愤怒和迷茫,一股脑发泄了出来。李霞进行了倾听、关注与支持,并和她探讨了和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咨询结束后,女孩如释重负,“谢谢您,我现在感觉舒服多了,我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据了解,目前,盐道街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4位专职心理教师和1名兼职心理教师,学校形成了心理教师专业引领、班主任教师辅助配合,以及学科教师和班级学生心育委员共同配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数据显示,近年来,成都市实现了以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核心、22个区(市)县二级心理维护中心为支撑、1121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室)为保障的三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全覆盖。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积极建设心理干预绿色通道
去年10月,锦江区、成华区、温江区、彭州市教育和精神卫生机构作为区(市)县代表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卫健、教育两部门医教结合、共同携手,市区两级协同推动全市教育系统心理健康工作。成都市教育领域与卫健领域的强强联手,构建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立交桥”,打通了心理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经过几个月的运营,成都目前已建立起心理干预绿色通道,制定了转介制度。用制度保障学生心理危机发现、会诊、转介、干预等工作,保证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时,能得到市、区两级心理健康中心及时有效的专业诊断、治疗。
据成都第四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罗立石介绍,近年来,青少年出现不良情绪的几率呈上升趋势,从成都第四人民医院的诊疗情况来看,心理干预绿色通道成为很多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及疾病的重要渠道。
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家长应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中学生、大学生不良心理状态表象较为复杂,特别是中学生群体,发生心理疾病和问题时,抑郁及焦虑情绪皆有表现。”罗立石说,不良情绪诱因很多,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父母扶养方式和教育模式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我们在治疗中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不良情绪初期不够重视,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或疾病加深加重。当孩子出现脾气暴躁、自我伤害行为之后,家长才有所察觉。”罗立石表示,部分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对心理学知识掌握也差强人意,有的甚至对带孩子前往精神科就医都有抵触情绪,导致延误了对孩子心理问题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机。
罗立石建议,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入校时的心理素质评估,并开展定期的心理访谈,及时筛查出有不良情绪的孩子,予以心理干预。家长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在教育孩子方面讲究方式方法,一旦孩子出现不良情绪的表现,应当予以重视,沟通了解背后的成因,如果孩子情绪问题比较严重,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