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韵明
谭韵明在为女儿按摩手指。
母女俩和志愿者在一起。
“我感谢我的母亲,没有母亲53年来的照顾,我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母亲的恩情我无法报答,只希望我能坚强地活着,下辈子我们还继续当母女。”说这番话的,是瘫痪在床的64岁老人郑婉仪。她费力地说出这些话时,已经泪流满面。
今年已96岁高龄的老人谭韵明,53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女儿郑婉仪,在当地小区中传为佳话。这位老母亲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她是我亲闺女,我怎么可能不管她呢。在妈妈面前,女儿再大,也是个孩子,也还是需要妈。”谭韵明老人眼中满满的爱意,令人动容。
5月19日上午,赵广军志愿服务总队常务副队长陆鹏毅会同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副秘书长彭春燕,带着米、油、麦片等生活物资来到谭韵明母女俩位于番禺市桥的家中,探望两位老人,询问他们的近况,并向两位老人送上慰问金。见到有志愿者前来,两位老人甚感欣慰。
“有她在身边我才不孤独”
在一栋位于一楼的民房中,谭韵明正拿着毛巾为躺在床上的女儿擦脸。在女儿的床榻边,鲐背之年的谭韵明轻轻摩挲着女儿的双手,为她做按摩。“她的双手要经常做按摩,否则肌肉会萎缩,就越来越没有力气了。” 谭韵明一边照料女儿,一边和记者讲起自己这些年来照顾女儿的点点滴滴。
谭老说,自从女儿11岁那年瘫痪在床后,自己就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因为女儿每过几个小时就要挪动一下,否则身体难受。这些年,她已经习惯了每天晚上断断续续地睡几个小时,在轮椅上躺着躺着天就亮了。
如今,96岁高龄的谭韵明生活都已逐渐不能自理,却还心系着女儿,只要她还能动,她还是希望能为女儿多做一些事情。在很多人看来,照顾瘫痪在床的女儿是一件麻烦的事,但在谭韵明眼中,女儿并不是一个负担,而是一块宝。“我们母女俩相依为命这么多年了,有她在身边,我才不孤独。如果有一天她不在我身边,或者我不在她身边了,我们彼此还有些不习惯呢。”
平时没有外人的时候,母女俩在一起说说彼此小时候的事情,是她们最幸福的时光。有时躺在床上无聊了,郑婉仪会拿起手机翻一下,看看新闻,或者和朋友微信聊天。有时,她也会把自己在手机里看到的好玩的故事讲给母亲听。因为手臂变形,并且手指无力,郑婉仪要拿起手机十分艰难,但这已经是她躺在床上为数不多的消遣了。谭韵明有时喜欢听粤剧,郑婉仪就用手机播一些粤剧给她听。就这样,两人一直亲密配合着。
父亲从小教她自强不息
郑婉仪出生于1957年,在她的记忆中,自己从小就跟其他孩子不一样。小时候,她身上的肌肉都是松软的,没有弹性。当时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医院也没有详细诊断出她是什么病,有的医生说是脑瘫,有的医生说是肌肉萎缩。在她1岁多时,她就无法和其他孩子那样平稳走路,并且自身肌肉骨骼似乎越来越松弛,别的孩子胳膊越长越粗,而她是越长越细。因为这种原因,她无法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学。所幸,郑婉仪的父亲是中山大学的毕业生,在当时知识水平较高。尽管郑婉仪患病,父亲并没有对她另眼相看,反而对她格外用心呵护。“因为姐姐行动不便,她只能待在家中,所以父亲从她很小的时候就教她看书识字,很多我在学校不认识的字去问父亲,他都会说你去问你姐姐吧。”郑婉仪的妹妹郑小花(化名)说。直到后来长大成人,郑小花才明白父亲的一番苦心,原来,父亲从小就想培养郑婉仪自强不息的精神,希望能够树立她的自信心,让她意识到,尽管自己可能一辈子要瘫痪在床上,但这辈子并非就完了,她同样可以做很多事情。
11岁那年,郑婉仪已经彻底不能走路。从此以后,她再也不能站立,在床上躺了整整53年。郑婉仪后来到医院看过几次,医生说她的病是肌肉萎缩症,也叫做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医生说,这种病没法根治,她这辈子也不可能再站起来。“还好我的手指、眼睛都还能动,智力也是正常的,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病床上的郑婉仪小声对记者说。
“女儿再大也是个孩子”
因为常年行动不便,郑婉仪的吃喝拉撒都在房间里。不过在谭韵明的精心打理下,房间里没有一丝异味,几十年下来,身上也没有长褥疮。日子虽然过得清苦,老母亲每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母女俩并没有愁眉苦脸。
谭韵明的老伴很早就过世了,她说,现在能有女儿陪在身边,自己已很满足。每天早上,她步履蹒跚地拿起脸盆给女儿端水擦脸。而除了肌肉萎缩,郑婉仪还患有其他病,几十年来为了给女儿治病,家里花了不少钱。
因为肌肉萎缩,郑婉仪在床上蜷缩成一团,她的体重现在还不到50斤,身体很虚弱。由于她的肠胃也很脆弱,一天要吃很多顿饭,每顿饭都只能吃一点点,但她的双手没有力气,手指也畸形,握不住筷子,吃饭都需要别人喂。每天,谭韵明都不厌其烦地喂女儿吃饭,给她擦掉身上的饭粒。郑婉仪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为避免长期卧床身上长褥疮,每隔一段时间,谭韵明都会为女儿翻身、拍背,每天还要为女儿擦洗身体,女儿上厕所,也是她将女儿先搀扶到轮椅上然后再推过去。因为郑婉仪平时经常需要喝粥,或者吃蒸南瓜之类容易消化的食物,谭韵明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为女儿煲好粥,然后喂她吃。长期卧床,让郑婉仪的很多器官都受到损害,她现在不仅有高血压,还有胃病、肺炎,甚至连电风扇的风都有些吃不消。“夏天的时候,我就用一把蒲扇帮她扇风,这样的自然风她会觉得好一点,吹空调她受不了。”谭韵明说。
郑小花平时有空了也会过来帮妈妈照顾姐姐,但她也有自己的一家子要照顾,很难完全兼顾到郑婉仪这边。“有人说我傻,说你这么大岁数了,你自己都需要照顾,干脆把女儿送到福利院算了。我怎么舍得呢,她可是我的女儿啊。女儿再大,在妈面前她也是个孩子,她还是需要妈。” 谭韵明说。
“说实话,这么多年来,要是没有母亲的精心照顾,我可能早就不在了。”郑婉仪哽咽着说。医生曾告诉她,像她这样的重病,正常寿命能有30岁就已经不错了。而自己今年已经60多岁了,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是母亲的悉心照顾,才让我能活到现在。”郑婉仪说。一旁的谭韵明摸着女儿的手对她说:“你是我的亲闺女,我怎么可能丢下你不管呢。”老人的眼中满满都是爱意。
九旬母亲为女儿自学针灸
郑婉仪告诉记者,因为自己身体虚弱,这些年隔三差五都会被送往医院抢救,有好几次都是死里逃生。前年,她的脖子上长了有鸡蛋般大小一个囊肿,囊肿顶在脖子上侧,不仅吃饭困难,连呼吸都有些困难。后来家人将她送到医院,“医生说我的身体太虚弱,不能做手术,要做手术的话,一打麻药,恐怕就有生命危险。”后来,辗转了多个医院,都没有医院敢为她做手术。老母亲谭韵明决定自己试试。“我这是久病成医。”谭老笑着说,为了帮女儿治病,她这些年一直在自学一些中医疗法,包括针灸技法。因为女儿的肌肉萎缩,需要通过针灸、推拿,能让肌肉萎缩的速度慢一点,起到康复的效果。所以这些年谭老一直自学针灸技术,为女儿做针灸;此外,她还学习了艾灸,只为帮女儿康复。谭韵明告诉记者,她最后自己拿了一根管子,经过消毒后,伸进郑婉仪长囊肿的地方,冒着风险帮她将囊肿处的积液抽了出来,囊肿处才慢慢消肿,女儿算是捡回一条命。当郑婉仪脱离生命危险那一刻,母女俩抱头痛哭了一场。
“搭伴过生活,虽苦也甜。”
随着年龄的增长,谭韵明照顾起女儿来已经渐渐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几年前,二女儿郑小花为她从外面请来一位保姆帮忙打下手,谭韵明的负担才略微减轻一些。前些年,谭老身体一直很硬朗,走路不用别人搀扶,每天除了自己到院子里锻炼身体外,还经常用轮椅推着女儿到院子里晒太阳;但现在,老人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出过家门了。尤其是前年患病住院后,谭老的身体就不如以前了。尽管身体每况愈下,谭韵明在医院的时候却还惦记着家里的女儿。她经常打电话给小女儿,让她操心大女儿的饮食起居。“搭伴过生活,虽苦也甜。我干了53年,都成了习惯。现在叫我不照料她,我还有些不习惯呢。” 谭韵明笑着说。
谭韵明说,自己退休之前在一家糖厂当会计,退休后每月的退休金差不多也够请个保姆。这些年下来,当地政府和志愿者们也都非常关心她们母女俩,平日里经常有志愿者上门看望,并陪她们聊天,遇到节日还会有热心人送来米、油等生活物资,这让她感到十分温暖。“现在日子这么好过,我们也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打起精神,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呢?”谭韵明说,只要自己身体还能动弹一天,就要照顾女儿一天。
郑婉仪也感慨道,遇到这样一位慈母,是自己一生最大的幸运。“母亲的大恩大德,我无以为报,只有铭记在心。”说着说着,她又流下了眼泪。(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