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渠

2021年05月17日09:41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希望之渠

悬崖峭壁上的红旗渠在今天看来依然无比壮观。

在纪念馆内的大型沙盘前,观众们更能直观地感受到红旗渠修建的艰辛。

“红旗渠”已成为一种永不过时的精神象征。

72岁的张买江是当年年纪最小的红旗渠建设者之一。现在再看到红旗渠,老人依然无比激动。

在红旗渠通水的历史照片前,参观者依然能感受到当年村民们的喜悦。

太行山东麓,一条流动的“人工天河”盘在山腰,这就是曾被周恩来总理评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的红旗渠。

上世纪60年代,为结束河南林县十年九旱的历史,林县干部群众奔赴修渠工地,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岭劈崭,苦战十年,建成了这个全长1500公里的大型饮水灌溉工程。

10年时间,10万修渠大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在太行山上凿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希望之渠”。

红旗渠建成后,林县410个村受益,彻底改变了干旱缺水的命运,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至今流传。

红旗渠风景区成了传承这份红色精神的最佳载体。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每天,红旗渠都有从北京等地前来参观学习的团队,从今年年初至今,已有近20万游客走近红旗渠,开展党性教育和红色精神教育。

今年72岁的张买江老人是红旗渠年纪最小的建设者之一,也是当年最年轻的红旗渠劳模。早已退休的他,只要有空,就会回到红旗渠景区,看看自己当年参与修建的渠道,跟前来参观的游客聊一聊当年的故事。

治山山变样、治水水长流、治穷穷变富。如今的红旗渠承载着历史和初心,用一钎一炮锤炼出的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北京晚报记者 叶晓彦文 甘南摄)

(责编:袁菡苓、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