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红色资源 推动乡村振兴 雅安红色旅游生机勃勃

2021年05月14日07:31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雅安红色旅游生机勃勃

  今年“五一”假期,雅安市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63万余人次,其中安顺场、夹金山、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等红色景区,成为游客青睐的“打卡地”。

  雅安是一片红色热土,红军长征为雅安留下了红色资源343处、革命文物641件(套)、烈士纪念设施27处。2010年,雅安六县两区均被四川省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县。

  近年来,雅安将红色资源纳入发展整体布局,发展红色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从红色资源中找寻发展之路。

  推出精品线路 迎来八方游客

  4月27日,雅安正式推出5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强渡大渡河 翻越夹金山”线路,是雅安红色旅游中最经典的一条线路。从安顺场出发,经过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川矿记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硗碛藏寨等地,最后在夹金山垭口结束四日行程。

  “五一”期间,雅安各个红色景区在假期迎来旅游高峰。纳入统计的2个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0.3656万人次。其中,石棉县“红色安顺游”、宝兴县“重走长征路翻越夹金山”等景区和活动尤其受广大游客欢迎。

  走进革命纪念馆,重温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探访红色遗址,寻找历史留下的印记……参考精品旅游线路,来自重庆的游客李先生,在雅安来了一场自驾“深度游”。“从安顺场到夹金山,这一趟雅安之行非常有意义,带家人穿红军装、走红军路,更强烈地感受了红色精神的内涵。”

  近年来,雅安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和利用资源优势,全面提升精品旅游景区、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打造了15个以红色文化为内涵的A级景区。

  深度挖掘资源 老区焕发生机

  “五一”期间,安顺场迎来许多“小小红军战士”。来自成都的公益读书会“小龙人书语小屋”,跟随带队老师重走红军路,了解四川红色历史。

  梳理安顺场的历史遗迹,石棉县近年打造出红军渡、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机枪阵地遗址、红军标语墙、安顺古街、松林地藏寨、土司炮台遗址等人文景点,让一处处革命旧址焕发新的生机。

  安顺场以发展红色旅游激活产业造血功能,农家乐、土特产、民宿等产业日渐兴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

  “在大半个月前,我家的民宿就已经满房,很多节前才来预订的客人,都没订上房间。”5月5日,安顺场红安客栈的老板张杰说,最近两年,明显感受到安顺场的名气越来越大,“看着一直增长的客流量,大家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据统计,安顺场在“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7.5万人次,同比增长100.68%,接待量居雅安全市各A级景区之首。

  与此同时,雅安另一处红色旅游胜地宝兴县也迎来旅游高峰。“五一”假期,宝兴县陈云出川史实陈列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毛泽东朱德居住地旧址、夹金山等红色旅游景区(点)人头攒动,游客络绎不绝。

  “整个假期,县城周边和景区的民宿都是一房难求,来自成渝两地的游客居多。”宝兴县旅游中心工作人员说,今年“五一”假期,宝兴县共接待游客79923人次,其中,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7.501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44.98万元。

  完善基础设施 丰富旅游业态

  4月26日上午,天全县仁义镇红军村,农家乐程家庄的老板娘高松萍正在为客人准备午餐。一天前,她刚送走一批来自拉萨的游客。“最近生意特别好,节前都订满了。”高松萍说,粗略估算,“从4月中旬到‘五一’假期,收入有6万元了。”

  如今,走进红军村,高大庄严的红军牌坊屹立在村口,“红军长征在天全”七个大字呈阶梯式坐落在山坡,村内满目皆是红军广场、红军医院、红军大学等红色“打卡地”。

  程家庄坐落在红军牌坊不远处,是红军村最早一批农家乐。看到程家庄生意兴隆,越来越多的村民回到村里,将老房子改造为特色民宿和农家乐,在家门口吃起了“旅游饭”。

  随着红军村建设完善,客人愈发多了起来。每到节假日,大批游客涌入。“忙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十几辆旅游大巴车来村里。”高松萍说。

  红军村原为程家村。仁义镇党委副书记陶荣强介绍,2017年底,天全县将这里列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对村内农房墙面进行处理,喷绘标语、打造景点、黑化路面,并正式更名为红军村。2019年,红军村二期建设启动,对红军遗址核心区进行修缮,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让红军村基础设施全面夯实。

  目前,二期建设接近尾声,红军村培训中心建设完成。集参观学习、党性教育、红色党课、特色餐饮、精品民宿于一体,红军村成为体验红色文化和生态自然的好去处,更成为天全县乡村振兴发展的“领头羊”。红军村将继续进行三期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将再次上档升级,让这里成为集特色干部培训学院、红色民宿群、商业街区、红色情景剧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张超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维睿)

(责编:章华维、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