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古人同翻一本书

2021年05月14日09:09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和古人同翻一本书

摸古书活动给读者带来崭新的文化体验。北京日报记者 白继开摄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育群胡同中部有条支线胡同——南阳胡同。胡同里有个北京网红打卡地——南阳共享际。2020年7月18日,“布衣古书局”在一层夹道里开业了。最近,这家实体书店推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体验项目——摸古书。

古书,通常是指1911年之前出版的书籍。平常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还都罩在玻璃罩下,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但“布衣古书局”的老板胡同偏偏跟同行唱反调:邀请对古书感兴趣的读者到书店里来,亲手触摸古书!

4月30日晚7点40分左右,第11期“找胡同 摸古书”活动如期举行。通过网络报名,四位读者从城市的不同角落来到这里,在胡同的讲解中亲手摸古书。

“这个纸有人形容如‘孩儿面’,你摸摸,特别细腻,像丝绸一般,是特制的专门供皇宫里用的,叫开化纸,它唯一的坏处就是容易变色。”

“这是当年特别风行的著名出版商汲古阁出的书,看它的字体,横特别细,竖特别粗,特别有识别度。”“不用懂,一比就知道。这是殿版,是国字头很有钱的单位给皇帝刻的,这字体,这印刷,这版面,看上去特别干净利落。”

从嘉靖年间到民国时期,从几百元一本到20万元一套,近3个小时里,胡同带着大家亲手抚摸了20多种古书。

“哇,这书太轻了”“这彩色套印简直像刚刚画上去的一样”“用手摸能感觉到字在纸上是凹凸不平的”……摸书现场,读者们沉浸其中,不时发出慨叹。体验活动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海报上写着每期两个小时,其实每次都会延时,闭店时已近凌晨。桌面上、地上,落了不少古书的碎屑。胡同心疼地看了一眼。

古书如此脆弱,摸了会碎,为什么还偏要让人上手摸呢?

“我原来在山东老家当美术老师,1997年到中央美院进修,后来留在北京。我一直有一个开书店的梦想,2002年辞职做起了图书生意。”胡同说。到2020年,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胡同开始专攻专业性更强、价值更高的古书。可他却痛心地发现,这个行业太窄了,几乎看不到新鲜血液,拍卖会都是书商在串货,少见真正的买家。“我干了这么多年,有责任为这个行业做点事。”胡同说。

古书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当你跟古书零距离接触的时候,捧一捧、摸一摸,古人看这本书时做的批注还在、墨迹还在,跨越时空,你在和古人看同一本书……在具体而细微的感触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就会被激发出来。

在朋友和同行的质疑声中,今年3月,“找胡同 摸古书”活动蹒跚起步。不光读者觉着新鲜,胡同自己也是从零开始摸索经验。活动刚办了几期,他就发现店里能提供给读者摸的古书类型太有限,于是开始大量采购相对便宜的残本古书,但一个月也花了30多万元。

摸古书活动一期只开放5个名额,目前已开展的11期中有两期无人报名,但胡同还要坚持办下去。“如果有人因为参加这个活动开始关注古书了,开始看更多的展览了,就算我为整个行业做贡献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贡献了。”(北京日报记者 于丽爽)

(责编:袁菡苓、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