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赵祖乐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的名句,写出了成都的诗情画意。这座花容月貌的城市,连简称都带着“花”。
成都人爱花,也种花,有不少地方以花聚人成文化、以花为媒兴产业,三圣花乡就是其中之一。传说,古时候这里有座三圣庙,供奉着炎帝、黄帝和仓颉三位圣人,于是被叫作三圣乡。如今,因为盛产鲜花,于是又有了三圣花乡的雅号。
“花乡农居”鲜花盛开。人民网 刘海天摄
与花共处 是生意也是生活
三圣花乡里有“五朵金花”,即此处的五个著名赏花景点,“花乡农居”就是其中一朵。经过近两年的提档升级,“五朵金花”容颜更靓、景致更新,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了,每天都有很多游客乘兴致而来,带一身花香归去。
卖花的女子张桂蓉,从事花卉行业工作几年了。今年1月27日,她与大家一起进入祥虹园艺花棚开业。“这个是康乃馨,花语是温情、魅力、慈爱和幸运,象征对长辈的感恩之情。母亲节当天,我着重给客人推荐了这个品种。”她说,每当有人来看花,自己都会根据客人实际情况给出选花、养花的建议。“卖出去的花,我都希望它能好好生长。”卖花不只是张桂蓉的职业,也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天天与花共处的她,生活中已经深深融入了鲜花的元素。偶尔,张桂蓉也自拍,配上美美的花朵,上传抖音和朋友圈,将美好的生活分享给周围的人。
卖花也是一种优美的生活方式。人民网 刘海天摄
祥虹园艺管理人员伍肇昭,1998年开始种花,2017年开始“种而优则卖”。创业艰难,他回忆:“当初设施很简易,就是钢管简单地一搭。现在已经升级成了智能大棚,相比那时好像是1.0到4.0的版本差别。提档升级后,花棚可以调节光线、温度等环境要素,让鲜花更好生长。”伍肇昭介绍,升级不只是为了种花、卖花,更是为了改善游客的感受。“游客除了看花、买花,有的还会带着孩子来进行关于花卉的科普。有些游客还会自选花卉进行组合,设计成自己喜欢的‘花团锦簇’带走。”
祥虹园艺花棚一角。人民网 刘海天摄
在这里卖花,必须扫统一的平台二维码收款,平台只收取0.35%的手续费。这样的好处,是管理方能发现各商家间发展水平的差异,以便对生意差的商家进行指导帮助,让大家共同发展。
伍肇昭表示,建设平台有助于发现问题,给出合理建议,帮助大家共同富裕。他笑言:“我每天巡查,主要盯着那些生意不好的,帮他们赶上来。”
生机盎然的花棚。人民网 刘海天摄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诗里,花是走街串巷上门卖的。如今,有了“成都三圣花乡”APP小程序,商家们可以在网上卖花了。“一部手机玩转三圣花乡。”三圣街道红砂社区干部何英介绍,APP上除了卖花,还经常举办一些吸引游客的活动。此外,交通导航、玩转攻略、美食推荐等游客所需的服务,APP上都有。
据介绍,“花乡农居”从2003年开始打造,2019年进行了提档升级,于今年初开街迎客。技术和文旅相结合、商业和文旅相结合,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全方位的美丽嬗变。
景区夜景。锦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挖潜力 变政府输血为自己造血
以前,三圣花乡存在无序建设、管理松散等情况,导致景区脏乱差,现经过提档升级,有了明显改善。
“花乡农居”的“花镜”景观小路,三圣街道办事处主任和景区管理局局长叶志伟倾注了很多心血。他表示,尽管提档升级工作还没有彻底完成,但效果已初具形态。“‘花镜’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鲜花。这里的花草既不过分凌乱,也不过分整齐,保留着适度的野趣。”叶志伟说。
为让农民增收更多、集体经济更加壮大,街道党委决心深挖转型升级带来的发展潜力。于是,他们提出了“产业院落”的发展思路,吸引合适的企业来景区开门办公,融入景区共同发展。另外,他们利用景区的公共空间和设施,开展车展和公益等活动,取得了良好开局。
“要讲商业逻辑,要靠商业思路,变政府输血为自己造血。”叶志伟认为,升级改造后景区条件好了,有很多潜力可挖,有很多创意可寻。
花棚一角。人民网 刘海天摄
“发展不能只是贪大求快,更要做细做精。”三圣花乡景区餐饮协会会长张基础这样理解景区的提档升级。他说,三圣花乡是成都的后花园,很有文化底蕴。作为行业协会的会长,他带领会员们一边协助改造工程,一边把大家团结起来集约化经营,争取让各自的小品牌抱团发展成一个大品牌,让每个会员都从中获益。
变电箱也美丽。人民网 刘海天摄
为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张基础也在积极改变:原来的一些大棚,拆除后建设成为景观花田;提供健身器材,方便游客运动锻炼;利用自己经营的三圣福苑婚庆基地,传承和发展中华喜字文化……张基础给院里的一座亭子命名“宽余亭”,道出了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的共同心声:进可繁华,退可田园,城乡都要宽余,身心都要宽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