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中国公路学会第二十三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大会上,四川公路设计院道桥试验研究所大件运输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大件运输桥梁智能评估系统”摘得2021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奖——最佳产品类奖。
据了解,这是四川公路设计院道桥试验研究所大件运输技术团队继去年“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结构集群化安全监测预警技术及信息化系统应用”获得2020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奖——创新技术奖后,再一次获得该类奖项。
为何要研发这个系统?这个系统有哪些技术创新和亮点?
颁奖现场。四川公路设计院研究所供图
直击“痛点” 以现实需求为导向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迅速,装备制造、石化、能源、冶金等行业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纷纷上马,大型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逐步朝集群化、智能化及高端化方向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规模迅速扩大,工业设备大型化、重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公路运输特大、特重型工业大件设备已出现常态化的趋势。
但是,大件设备运输的迅速发展面临着一些“痛点”:由于不同批次的大件运输车辆尺寸、重量和轴荷分布都各不相同,装载方案千差万别,难以统一;高速公路建设年代分布较广,各条高速路线修建年代、设计荷载标准、桥梁结构形式各不相同;对于单独大件,审批单位需要在审批时限内对大量的桥梁进行验算评估,评估工作量巨大;大件运输桥梁评估技术含量高,缺少一套安全、科学、智能、快速的评估方法。
如何保证大件运输过程中公路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同时提升大件运输车辆通行的审批工作效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技赋能 多项“黑科技”集一身
基于上述“痛点”,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主持下,四川公路设计院道桥试验研究所大件运输技术团队结合多年在超重大件设备运输技术保障的丰富经验以及桥隧检测、公路养护等方面的强大实力,开发了“大件运输桥梁智能评估系统”。
大件运输桥梁智能评估系统登录界面。四川公路设计院研究所供图
该系统搭建大件运输快速评估服务平台,建立了桥梁验算基础信息数据库,基于大件运输路桥安全评估模型研究,运用BIM+GIS、物联网感知监测、大数据统计分析和云计算等方法,综合考虑运输成本和通过性评价结果等因素,利用路网拓扑结构实现运输路线的自动规划,实现大件运输选线的智能化。
只要输入运输车型、轴荷、路线等相关参数,系统就会自动进行通行方案分析并完成快速验算评估,出具评估结果,审批单位随即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审批。
同时,该系统实现公路信息库的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更新,并集成了大件运输审批管理平台,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快速评估审批流程,将大件运输管理流程数字化,极大提高大件运输管理效率,节省申报、审批和评估时间。
依托该系统及相关研究,四川公路设计院道桥试验研究所大件运输技术团队还参与编制了《四川省大件公路设计技术指标规定》《通行大件运输公路安全性评价规范》等行业标准及规范,出版了技术专著《公路大件运输技术与安全》,有力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和服务水平提高。
推广应用 提质增效创纪录
获奖证书及奖杯。四川公路设计院研究所供图
目前,该系统开发并建立了四川省高速公路大件运输通道桥梁信息数据库(一期),实现了四川省19段高速公路、里程2000余公里,以及约2500座桥梁的全覆盖,建成了四川省高速公路大件运输出川主通道。
自系统推广应用以来,四川省大件运输工作效率得以极大提升。据测算,相比传统大件运输评估方法及审批流程,评估速度提高了6倍以上,审批周期缩短了80%,评估费用节省了70%以上,实现了“一扇门办事、一站式服务”。
依托该系统,四川公路设计院道桥试验研究所大件运输技术团队还在2020年11月顺利完成四川江油双河镇天明电厂大件设备运输技术保障任务。该大件运输车货总重720吨,实际运输最大车货总重680吨,行驶里程180公里,成功创造了国内高速公路大件运输单件次车货总重量最大的记录,也为国内同类型项目提供了借鉴。(张俊锋、费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