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昭化:做深做实文旅融合大文章,助推乡村振兴

2021年04月15日14:25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仲春之月,气温回暖,万物开始萌动。七彩小镇、斑斓花海、竹林风景……又到了踏春旅游的好时节。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动力。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紧扣全市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和“成渝地区生态康养‘后花园’”发展定位,以全域旅游发展、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为主线,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做深做实文旅融合大文章,助推乡村振兴。

从点到面 建立“大景区”发展格局

昭化区“大景区”按照全区域谋划、全产业联动、全要素配套、全社会参与的发展理念,建强内核,串点连线、由线扩面、网状辐射。

“我们聘请了国内顶级设计院和专家团队,高标准编制《昭化区全域旅游规划》《昭化古城旅游度假区旅游规划》等23部旅游重大规划,构建了‘一核、一城、两带、三区’的‘1123’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昭化区文旅体局局长王伟说。

昭化区把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作为推进旅游跨越发展的核心抓手,将平乐旅游区、昭化古城作为东、西两翼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将柏林古镇景区作为全区中部旅游振兴的核心工程,积极建设“大景区”。围绕景区发展观光型、体验型、参与型休闲观光旅游业,先后推出了大蜀道文化旅游、嘉陵江文化旅游、太公红军山红色研学之旅等多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了以精品旅游线路为纽带,点面结合、互为补充的乡村旅游联动发展格局。

通过A级旅游景区带动,推动景区基础大提升、业态大繁荣、人气大汇聚,并打造了牛头山、天雄关、卡尔海洋世界、尖峰四季旱雪场等一批精品景区、景点,实现了一个景区激活一方经济的目标。

据统计,该区共整合资金12.7亿元,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打造精品餐饮、住宿、游玩、赏景业态120余家,持续提升景区道路、停车场、厕所等基础配套,为乡村旅游发展和项目招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白天到夜间 探索转型升级新业态

“《葭萌春秋》的票太难买了,要想去现场看演出,需要提前预定购票,我上次就没抢到……”这是近来昭化游客共有的“小烦恼”。

昭化,古称葭萌,至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等美誉。千年的古文明蕴育了昭化古城大量的民风民俗文化。

新打造的昭化西市同样极具文化特色,配套有一条滨水景观带、一条三国文化大道、一个文化广场、18个主题院落。每周在昭化西市古院落上演的大型沉浸式实景互动院落剧《葭萌春秋》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昭化西市开发设计了涵盖景观亮化、主题游船、沉浸体验、土特产市集等夜间旅游综合体。多元化的夜游项目,不仅丰富了游客夜游体验,更促进了夜间消费。”昭化镇党委副书记杨崤峻说,沉浸式体验带来的“仪式感”,让消费者更愿意长时间停留昭化古城。另一方面,“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与沉浸式体验全面融合,进一步建立了游客与昭化古城更深层次的情感链接。

这还不够,该区还打造了“不夜城”卡尔温泉小镇、栖凤峡和平乐如意花海等知名网红“打卡”旅游区,每到夜晚,尤其是节假日,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旅游消费。“白天游栖凤峡,夜晚逛昭化西市或在卡尔泡温泉”已成为昭化旅游“标配”。

据悉,为进一步丰富景区业态,自去年以来,昭化区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上档升级,以文化脉络、文化发掘、文创产品包装、文化活动运营、宣传氛围营造作为抓手,通过课题化、项目化的方式,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文化品质。

“我们成立了蜀道昭化艺术团等文化演艺团体,创作编排了《到了昭化,不想爹妈》《县衙审案》等精品文艺活动,目前在昭化古城进行常态化讲演。雷棚评书也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昭化区文旅体局文化股相关负责人张小平说。

值得一提的是,昭化区还将文化节会、文化元素融入景区,每年常态化举办昭化古城万人相亲节、柏林古镇长街宴、平乐寺观音庙会、大朝年猪节等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节会活动,以节会凝集人气、带动商气。同时,高度提炼、挖掘、展示昭化三国服饰等景区核心文化元素,设计制作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元素符号的从业人员汉服、店招、灯笼、幌子等,地方特色文化浓郁,历史气息厚重,景区“内涵”和“气质”充分彰显。

截至目前,全区培育各类文化经营实体800余个,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亿元,占GDP比重达4%。2021年一季度,全区共接待游客197.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消费总收入15.83亿元,门票收入125万元。

从小数据到“大价值” 全域旅游展现“乘数效应”

每到周末,昭化区栖凤峡旅游区游客总是络绎不绝。花海拍照打卡、旱雪场体验速度和激情、半山民宿赏星观月、森林公园感受工业遗址魅力……乡村旅游点的建设,不仅吸引了游客,也带动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和村容村貌的提升。

“我以前在工地上开工程车,自从栖凤峡旅游区打造好后,就办起了农家乐。”元坝镇拣银岩村村民王国军说,农家乐的生意还可以,尤其是节假日游客很多,两个月时间就赚了将近2万块钱。

该区通过创新市场运作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向旅游优势区域集聚,串线连片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项目,打造全方位立体化营销矩阵,建立“周末游昭化”乡村旅游品牌,推出“景区+酒店”“景点+活动”等个性化“旅游套餐”,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来”,带动猕猴桃、王家贡米、昭化瓷器等“昭化造”特色产品“走出去”,农产品摇身一变为旅游商品。

“同时,我区大力推进景区管理服务社会化,昭化古城等重点景区每年向当地群众提供餐饮娱乐、酒店管理、讲解咨询、保卫保洁等服务岗位1300余个,全区直接从事旅游业人员8000余人,带动相关就业人员3万余人次,人均旅游收入超2万元。”昭化区文旅体局局长王伟说,“吃旅游饭、获旅游利”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开发一个景区、带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此外,该区还积极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景区+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将土地、林地、闲置房屋量化入股分红,鼓励当地群众参与文旅项目建设、经营餐饮住宿、开办旅游体验项目、销售特色旅游商品等,旅游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多渠道实现富民增收,昭化区连续3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区。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变美。如今的昭化农村,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三产融合发展,一幅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开。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