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移植仓里,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的雅雅(化名)躺在病床上,一袋鲜红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缓缓地流入她的体内,这份脐带血来自她的妹妹思思(化名)。当天下午,雅雅还将接受妹妹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以重建造血系统。
“刚开始,我们以为是营养不好,就带她到医院做检查。”雅雅的妈妈汪女士说,2013年2月,孩子出生没多久,就觉得孩子面色苍白,没什么血色,于是赶紧带着还在襁褓中的雅雅到医院做检查。结果,雅雅患的是重型地中海贫血。
据雅雅的医生,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陆晓茜介绍,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患者每个月都需要通过输血来维持身体机能,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治愈的方法。
由于没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雅雅只能接受输血治疗。“以前,一个月输一次,但是现在雅雅长大了,20多天就要输一次血,输得越来越多,还要吃排铁药。”汪女士说,这些年为了给娃娃治病,家里已被掏空。
“同胞全相合的造血干细胞是移植的首选,”陆晓茜说,像雅雅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家长生二胎,用二胎的脐带血和外周血联合移植,“如果检测合格的话,我们建议自存二胎的脐带血。”
在妇产科和小儿血液肿瘤科的配合下,汪女士进行了早筛,幸运的是,二胎宝宝只是基因携带者,且和姐姐配型成功,为全相合。
2018年5月22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房里,妹妹思思出生了,妇产科副主任邢爱耘教授麻利地剪断女婴的脐带,并用一个采血袋将残留在脐带中的血液收集起来,运往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经过一系列检测和制备,最终冻存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深低温液氮罐中,等待着复苏的那一刻。
3月26日上午9点过,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工作人员将思思的脐带血从深低温液氮罐中取出,小心翼翼地放入转运罐,9点30分专车出库,10点20分到达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复苏,11点左右就缓缓输入到雅雅体内。陆晓茜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一般控制在2-8岁,如果顺利的话,过不了多久雅雅就可以出院了。(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石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