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生活成本竞争力不单是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高低作为衡量的主要因素。
在城市,生活成本竞争力还在于住宅、生活消费、社区服务的供给是否多元,能否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居住的社区各项生活服务是否便捷易获,业态丰富;对年轻人在就业、创业和居住吸引方面如何......
针对这些目标,四川成都正在积极适应消费升级,确保生活品质,打造标志性生活场景,促进新兴消费产业不断壮大。
如今,在成都,美好生活可期也更可及。成都也逐渐成为人才集聚新高地。
引进城市首店200家以上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深度发展服务消费,以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商圈、特色商业街区等为载体,植入文商旅体融合业态,扩大文创、体育、旅游、康养、教育等消费。提质发展跨境消费,打造‘买全球卖全球’高能级国际化消费服务平台。着力发展品质消费,引入时尚买手店、国内外知名品牌高级定制店,引进‘国际范’城市首店200家以上。“4月7日,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专题采访时,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国际门户枢纽建设,发挥成都消费市场优势,积极培育与国际接轨的高端商品消费链和商业集群,壮大绿色消费、数字消费、定制消费等新兴消费。
据悉,2021年成都市商务部门牵头推进生活成本竞争力工程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主线,实施舒畅消费计划,在推动消费场景营造、数字经济赋能、品质消费升级方面加大力度,着力实施新消费创生引领、美好生活社区示范。
对此,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成都今年还将持续推动八大类消费场景“一场景一示范”,发布新场景新产品城市机会清单,推出100个户外消费场景、100个公园城市网红打卡点、100个体育消费新场景、100条绿道精品旅游线路,同时积极争取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发展进口、改装、赛事等汽车新型消费,促进数字人民币移动应用功能创新及线上线下场景落地应用。
据了解,为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引导商场、超市、餐饮等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商超建设,成都打造2-3个直播电商示范基地,推动利用直播销售、社交营销开启“云逛街”等新模式;还精心策划开展“爱成都·迎大运”“成都美好生活”系列促消费活动,积极引进国际时尚活动,利用大运会及青年人传播力,打响成都消费品牌,促进提升国际消费;发布大运会餐饮服务机会清单、大运会赛事美食推荐餐厅名录,为来蓉国际友人精心设置美食主题体验线路,展示成都美食魅力,扩大成都消费影响力;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做强“夜游锦江”品牌,培育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
创享15分钟幸福生活圈 着力提升生活成本竞争力
15分钟就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想想都觉得幸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成都围绕建设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逐步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生活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例如,聚焦生鲜配送服务、重点人群关爱、户外消费场景营造、便民生活服务4大重点领域,合理配置基础便民类业态,成都加快推动便利店、洗衣理发、家政服务、生鲜菜市等14项基本便民业态植入,引导品牌便利店叠加缴费、充值、快递等80余项便民服务,更新改造益民菜市30家;聚焦市民全龄、全时、全新消费,精准配置社交休闲、夜间生活、时尚购物等11类新型消费业态,积极招引时尚店、主题店和体验店在生活社区、科创空间、赛事场馆和公园绿道等区域加快布局。
“我们要把城市发展契机共享给企业,实现从‘给优惠’到‘给机会’的转变,实现共同成长。”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即将发布的社区商业机会清单,聚焦社区商业产业价值转化提升,构建形成与公园城市发展特征相契合的特色社区商业。
此外,聚焦提升社区生活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成都正加快发展社区体验式经济和场景化消费。成都已编制电商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打造电商新场景促进电商新消费政策举措,推动社区商超零售、生蔬菜场、餐饮酒店、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等全流程数字化升级改造,发展网订到家(店)、无接触配送、社群共享、定制体验等线上线下一体化便民服务,联合打造数字商业示范街区5个、智慧应用场景示范社区5个。围绕释放社区消费活力,增强消费内生动力,联合电商平台企业、社区生活服务商家等市场主体,开展天府好物线上购物节、美食电商直播季等数字消费系列活动,力争实现网络交易额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