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产业功能区动态调整,下一盘可持续大棋

2021年04月10日10:25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市民的美好生活、城市的高效能治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无不和产业息息相关。成都以产业生态圈构筑比较优势,以产业功能区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推动实现经济组织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4年之内,8次谋划,产业功能区建设逐步步入深水区。

4月初,成都市召开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对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进行优化动态调整:新增碳中和产业生态圈,产业生态圈由14个变为15个;“黄牌预警”3个产业功能区,新增3个产业功能区——成都东部新区将布局成都健康医学中心(未来医学城)、成都高新区将布局成都未来科技城、新津区将布局天府牧山数字新城。

一次动态调整,背后是一盘大棋。

布局城市未来,为建设碳中和示范城市开辟路径。

成都在国内城市中率先提出建设碳中和产业生态圈,彰显出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意识和城市担当。

去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首提碳中和并给出时间表,这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重要性不言自明。

2030年实现碳达峰,拐点临近,留给碳排放偏高的传统产业的转型时间不多了。要实现碳中和,离不开切实的产业路径和空间载体。成都建设碳中和产业生态圈,即是基于此考量。除了以新经济引领产业发展之外,还要依托相关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清洁生产等产业,为成都碳达峰和碳中和示范城市建设夯实产业支撑。

淮州新城通威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做大低碳产业的强烈信号正在释放。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这些多元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成都人的生活中。就在本月,成都地铁出行再创700万人次新纪录。自2017年成都成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以来,绿色生活理念为越来越多市民接受、践行。碳中和产业生态圈的布局、生活理念的变化,有助于成都早日建成低碳城市、碳中和示范城市,实现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产业功能区能级,代表国家先进制造业参与全球竞争。

评价一个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既要看其能够带来多大的经济产出,更要看其能否对城市核心功能形成有效承载。产业功能区结构、功能与城市发展战略方向是否相适应,是产业功能区成败的关键所在。

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加快提升产业功能区能级,其最大着眼点,在于支撑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

日前,工信部公布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名单。这份被称为产业“国家队”的名单中,深圳、广州、上海、成都、南京、青岛、杭州、长沙、西安、佛山、东莞、苏州、宁波、株洲、德阳等21个城市的25个产业集群上榜。产业“国家队”,代表着中国制造的最强力量参与全球产业竞争。这是城市能级的产业发展力体现。

成都上榜两项: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能源装备,是8个双优(及以上)城市之一。成都之所以能勇立产业潮头,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的建设培育功不可没。在GaWC世界城市名册2020中,成都排名升至全球第59位。通过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做强比较优势,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实力担当,参与全球竞争,这是成都的城市使命所在。

而这次会议上,实施产业功能区“调整一批、预警一批、新增一批、优化一批、赋能一批”机制正式“逗硬”:3个产业功能区“被黄牌预警”的同时,新增3个产业功能区——成都东部新区将布局成都健康医学中心(未来医学城),定位为未来医学探索与创新前沿、医教研产融合与转化典范区;成都高新区将布局成都未来科技城,定位为国际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汇集区;新津区将布局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定位为数字经济赋能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在战略性产业选择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逗硬考核,动态调整,优化赋能,推动产业体系和城市功能相互借势,让产业功能区更强、产业生态圈更优,正是塑造成都市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全球城市竞争、产业体系重塑的核心优势,为产业“国家队”培育更多后备力量。

练好产业内功,更要凝聚认知。

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要支撑城市功能,关键在于练好内功形成“四个共同体”——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成就、协同共进的利益共同体;以塑造全球竞争优势为重点,加快形成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行、集群化发展的经济共同体;以建设活力街区为方向,加快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的生活共同体;以构建都市圈动力源为目标,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平台赋能、商务协同的开放共同体。

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要提升城市能级,更要凝聚三种认知。

赛道协同是产业必由之路,慢不得。当前,产业发展重赛道,赛道之内重协同。如果说产业生态圈标定了赛道,那么产业供应链、要素链、价值链协同互补,形成利益共同体,则构成了产业发展的内趋动力。产业生态圈企业利益交互越深,越是可以抱团开拓,参与到全国和全球范围的竞争。

人文生态是城市竞争之本,躁不得。城市竞争不止于经济实力之争,根本是人文生态之争。当生产逻辑回归生活逻辑,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一个生活区,一个产业生态圈就是一项城市功能。以建设活力街区为方向,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的生活共同体,将显著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创新开放是城市动力之源,松不得。成都从大城市转向大都市、从集成集聚转向带领带动转变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把产业功能区建成区域协同创新的策源转化平台、高水平双向开放的全球供应链平台、区域生产力一体化布局的商务协同平台,全面提升都市圈整体经济效率和发展能级。创新开放,让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一个重要增长极,一个科创空间就是一个新兴动力源。

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需要久久为功;站在“十四五”开局起势的关键节点,更应驰而不息。紧扣高质量发展攻坚年主题,科学规划、精准招引、提升能级,筑牢城市经济行稳致远的基础支撑,胸有丘壑,才能妙棋生花。

(责编:高红霞、薛育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