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得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公共空间奖 西村大院靠的是什么?

2021年04月10日07:42  来源:成都日报
 
原标题:夺得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公共空间奖 西村大院靠的是什么?

  西村大院 成都日报实习记者 张人杰 摄

  ■城市建在公园里是成都的大手笔,而这次获奖的西村大院,只是成都众多城市公共空间打造优秀案例中的一个。

  在刚结束的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盛典上,成都西村大院项目获得了公共空间奖。大奖评委们给予西村大院极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西村大院是一个植根于本土人文精神和集体记忆的城市级建筑设计作品,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打开了崭新的想象维度。这个项目为何会获得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的青睐?今日记者来为你揭秘。

  生活的表达:

  “小小的四川盆地”和“大大的火锅”

  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公共空间奖旨在表彰体现人文关怀的公共空间,包含城市区域性尺度的建筑设计、设施建设等空间实践。谈及对西村大院的评价,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评委们认为,西村大院是超级体量和超级院落的大尺度恢宏写意,与多样化城市内容、多层次公共场域、多线程社会生活的细致经营形成复杂的对比、交织,创造出“围合中包含开放性、统一中蕴藏丰富性、规整中伴随灵动性”的新型城市空间秩序,完美诠释了本奖项“人文、创新、公共、美学”并重的核心价值观。

  西村大院的设计师、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刘家琨提出,一个建筑是社会综合力量的体现。“四川是盆地加火锅,贯穿的精神是包容。这种精神自古以来就在成都人心中。西村大院就是成都精神的赋形。”刘家琨表示,西村大院是一个“小小的四川盆地”和一个“大大的火锅”,在这个超大的院落里,有独特的小街小巷市井气息,进驻到大院的商家也在空间中任意填充,这种融合性和平民化的群像,正是成都关于生活的表达。

  超大空间写意:

  业态混搭 容纳纷繁杂陈公共生活

  在成都,很少人会不知道西村大院。在周边大片的普通住宅小区旁,西村大院“鹤立鸡群”。在它含蓄低调的外表下,有一个包容混搭的内心,可以说是一个“业态混搭”的城市缩影。这里占地面积百余亩,总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堪称巨无霸的大院呈C形半围合布局,外环内空,外高内低,营造出一个公园般的超大院落。

  成都也许是全中国生活气息最浓厚的城市之一,刘家琨在西村大院的设计上不仅试图容纳成都纷繁杂陈的公共生活,还借鉴了川西院落和传统藻井的建筑形态,但体量要大得多。由于规划限高24米,西村大院和普通的多层住宅差不多是同样高度。“建筑构成一个盆地一样的状态,也是可以被周边注目的。一般的情况是,建筑之间你高我更高,然后我来看周边。但是反过来利用限高这个条件,让周边看你,其实也挺引人注目的。”

  在刘家琨看来,西村大院虽然有着大院的名称,但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院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些大院其实还是一片社区,用围墙简单地围起来。“西村直接就是个大院,这个院子四面临街,作为一个商业综合体尽量用到临街的面;第二,把大院中心的绿地最大化,公共用地最大化,社区服务用地最大化。环绕中间的用地集中起来了,当然就比较大。”在西村大院,商铺、餐饮、酒店、办公、运动、休闲、文化,林林总总汇合其中。建筑设计一反常见的中心集合式城市综合体的空间模式,采用外环内空的布局,环绕街区沿边修建,围合出一个公园般的超大院落,一个容纳纷繁杂陈公共生活的“绿色盆地”。

  城市建在公园:

  大、中、小竹林院落层层相套

  大院外高内低,层层相套的空间实现了公共活动范围的最大化,以反向地标,激发集体记忆与城市、社区生活的想象力。刘家琨说,城市建在公园里是成都的大手笔,而这次获奖的西村大院,只是成都众多城市公共空间打造优秀案例中的一个。

  三面建筑环绕的西村大院中心设计成大、中、小竹林院落层层相套的样式,整个中庭只用一种植物,就是竹子。竹空间不仅带来了葱茏的绿意,还和成都人的传统生活密切相关,“以前农村有竹林滩,城里也有望江楼公园,成都人的竹下生活是一个传统的方式。”半露天的小院子平时可以用作竹下会议室或竹下茶室。对周边的小区,西村大院就是个免费开放的大公园,大院中庭有三块足球场,供青少年使用。

  刘家琨在楼顶设计的长达1.6公里的架空休闲跑步道是大院的亮点,跑步道从地面攀升到楼顶并环绕一周,不仅可以跑步,还可以骑山地自行车。大院建成之后,刘家琨经常在步道上散步,偶尔也骑一下车。“因为跑步道高于周边的住宅楼,在上面跑,被周边的房子看着,会有某种戏剧性,有点出离感。在屋顶走,人会有兴奋和超常的体验,所以现在人们很愿意上去。”(成都日报记者 王嘉)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