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时常被忽略 城市,请多些“她视角”

2021年04月09日09:15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半月谈》刊文:城市,请多些“她视角”

  4月10日出版的第7期《半月谈》刊发记者张格、刘良恒采写的文章《城市,请多些“她视角”》。摘要如下:

  越来越多女性进入城市居住生活,构建“女性友好型”环境愈发受到重视,不少城市探索将性别视角纳入规划和治理层面。城市,能否对女性更友好?

  硬件进步明显,但性别差异时常被忽略

  半月谈记者在湖南长沙街头随机采访部分女性,她们大多认为,女性权益保护水平逐年提高,城市硬件的“女性友好程度”越来越高。不过,一些城市在设计公用设施、提供公共服务时,时常忽略性别差异,容易给女性造成困扰。

  “商场里的女洗手间常常需要排队,节假日时甚至能排上十几米。”重庆市民鞠女士说,有时“抓心挠肝”地等上半小时才能轮到自己,而另一边的男厕“畅通无阻”。在街头的随机采访中,不少女性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增加女性厕位数量,解决“如厕难”的问题。

  公共空间缺少母婴室等配套设施,也给坚持母乳喂养的职场妈妈带来不少压力和烦恼。

  “办公楼没有哺乳间,会议室全是透明玻璃,上班的时候就只能躲在卫生间喂奶。”长沙一家艺术培训机构的老师邹女士表示。

  不少女性还反映,一些城市公共设施在设计时忽视了女性需求。比如,地铁、公交上的扶手过高,妈妈带男童时只能进入女洗手间,穿着高跟鞋走路容易卡进地缝……

  有些关爱措施“看得见摸不着”,落实起来障碍较多

  在公共政策方面,不少地方针对女性生理期、哺乳期的特殊需求,出台了一些关爱措施。不少女性反映,这些措施“看得见摸不着”,落实起来障碍较多。

  “生理假”早已不是新鲜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落实“生理假”并不容易。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认定难”、没有强制性条款、相关部门规章或地方政策缺乏上位法依据等原因,一些用人单位对落实“生理假”并不积极,一些女性甚至表示从未听闻。

  长沙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行政人员胡琪表示,她所在的公司允许员工在生理期身体不适时请假,但她每次还是选择“硬撑”:“请假需要去医院开证明,不仅耽误工作,还可能会被领导、同事另眼相待。”

  对一些城市家庭来说,照料婴幼儿是个“老大难”问题。不少地方鼓励试行“育儿假”,部分地区还拟增设夫妻共用的“育儿假”。一些受访职场女性表示,“产前假”“育儿假”“哺乳假”越来越多,表明社会对女性关爱程度越来越高。但这些关爱政策有可能会增加企业用人成本,让女性在职场上变得艰难。

  运用“她视角”,提升城市规划和治理水平

  女性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规划公共设施、制定公共政策应该多运用“她视角”,打造“对女性更友好”的城市环境,让全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一些地方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如深圳市建立女性创业创新基地,为女性创业营造良好环境;长沙市提出建设“女性友好型城市”,内容包括支持“她经济”发展、增加女厕位、在特定场所设置女性专区等。

  在设计师陈涵看来,目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存在不少“性别盲点”。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空间规划政策的制定应该倾听女性的声音。“男性和女性在空间体验上是有差异的,比如女性对公共空间的安全性有更高要求、对育儿便捷性和舒适性有相关需求。只有真正将女性需求纳入考量,公共空间才会更具有包容性。”陈涵说。

(责编:罗昱、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