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中华遗嘱库发布《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对遗嘱大数据进行了解读。《白皮书》显示,随着人们遗嘱观念的变化,遗嘱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提前立遗嘱做好财产规划,80后、90后立遗嘱4年间翻近6倍。此外,00后也开始订立遗嘱。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前立下遗嘱,引发了网友热议。
现象:立遗嘱趋向年轻化
30岁的山东姑娘辛冠莹想要立遗嘱,她于去年11月份去中华遗嘱库,面对工作人员时,她称疫情来了以后,就觉得意外可能随时降临在每个人身上,“我现在活着就是为了让我家里人过得更好,我如果离开,我希望留给我的家人什么,或者是我希望他们在没有我的日子里面怎么生活。”
刚满18周岁的大一新生李红(化名),也希望订立遗嘱。她想把一张存在银行卡里的2万多元留给自己的一位朋友,该朋友曾在她最伤心难过时给予了支持和关爱。尽管并没有把这笔钱留给父母,但李红表示,以后挣的钱如果往这张银行卡里放,资产增多会重新订立遗嘱,增加遗嘱继承人。
据中华遗嘱库统计,2017年有55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2018年这个数字是123;2019年,人数为166人,截至2020年底,人数合计为553人。这一组数据说明,立遗嘱正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
数据:00后也开始立遗嘱
2021年3月19日,中华遗嘱库发布《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对遗嘱大数据进行了解读。
据悉,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华遗嘱库上线“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功能,在2020年,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将近7万份“微信遗嘱”。《白皮书》数据显示,在疫情最严重时,即2月至3月份期间,全国人民留下“微信遗嘱”的数量最多,而最高峰时,中华遗嘱库小程序一天收到上千份“微信遗嘱”。留下微信遗嘱的人群中,大多数是年轻人群体,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0-30岁之间,占比38.7%,其次是2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27.4%。
在2017年,共有73位“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到了2020年,“80后”订立遗嘱总人数达到503人。80后的遗嘱中,有97.23%是涉及到房产,其次还有不少涉及存款。此外,通过调查发现,80后人群非常懂得投资,有13.16%的遗嘱涉及到公司股权,有15.89%的遗嘱涉及到证券基金,这个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除了80后90后,00后也开始订立遗嘱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最年轻的遗嘱人是17周岁。
《白皮书》显示,随着人们遗嘱观念的变化,遗嘱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提前立遗嘱做好财产规划,80后、90后立遗嘱4年间翻近6倍。
分析:
年轻人越来越关注健康,对“死亡”的探讨成为社交话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立遗嘱,说明了什么?临床心理学博士张珂认为,目前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上网十分便捷,早晨醒来就会看到来自全球的各种大事发生,其中大量的信息是负面的,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人有防御本能,大部分时间会优先处理最坏结果。长久以往,非常容易让人产生“是不是哪一天我也可能成为新闻里那样遭遇意外的角色”的想法,从而引起广泛性焦虑,这其中就包含了死亡焦虑。由此,张珂认为,人一旦开始体验死亡焦虑,自然而然就会开始计划身后事作为安全信号支持,立“遗嘱”这件事也就提上了日程。
另外,根据丁香医生《2020 国民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有53%的人会担心自己猝死。其中有6%的人经常担心甚至每天担心。奇怪的是,年龄岁数较大的人对猝死的担心比例呈下降趋势,反而是95后、00后担心自己猝死比例更高分别占比60%、58%。
在以前,对于死亡的探讨都是讳莫如深,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关于死亡的探讨也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社交的话题。这类话题就包含了现实层面的心理现象,年轻人学习生活工作压力的陡增,让他们不得不面对未来不可控的诸多因素。
张珂认为,可以用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来解释年轻人立遗嘱。一方面,年轻人本应该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更多关注的是未来目标发展和知识财富积累。而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巨大,让很多年轻人背负着大量的包袱,生活节奏过快,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他们的目标大概更多地指向现在,最大限度满足当下情绪的需求。(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