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之辩 凉山聋人女孩谭婷的“进阶”之路

2021年03月30日08:58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原标题:无声之辩 凉山聋人女孩谭婷的“进阶”之路

  “中国首位聋人律师”这个标签,将公众的视线聚焦在四川大凉山28岁女孩谭婷身上。

  正常应试者通过率仅10%左右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个早在8岁即失聪的女孩,只用了三年时间:2018年,差10分;2019年,差4分;2020年12月,谭婷终于通过了。重庆市律师协会从官方了解到的信息中,谭婷是全国近2700万聋哑群体中,唯一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C证)的聋人。

  重庆华代律师事务所主任唐帅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专为聋哑人辩护的律师。多年来,他的律所为近10万聋哑人提供了法律援助。2017年以来,唐帅开始陆续招收聋哑人来律所工作学习,聋人女孩谭婷就是其中一个。经过3年努力,谭婷去年通过了司法考试,如今已是一名实习律师,实习一年之后,只要能通过律协的面试考核,进入律所正式工作,就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律师。

  “以自己为星火 望有天可燎原”

  唐帅说,当年他力主招聘谭婷等多位聋人进入律所,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待、回答聋人群体的咨询,提供“无缝”的法律援助。

  今年1月10日,针对聋人等残疾群体,西南政法大学开设的“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正式开班,这个班计划每年在新生中遴选 40 名学生,培养一批既懂法律又懂手语、能够直接为聋哑人提供法律手语服务的专门人才。而下一步,他们还计划招收第一批聋哑人大学生学习法律。或许有可能,将走出更多的谭婷。“以自己为星火,望有天可燎原。”唐帅这样鼓励谭婷。

  谭婷自述

  从正常人到聋人:

  因中耳炎失聪,在特殊教育学校跳级两次

  我1992年出生在四川大凉山的一个小乡村中。上小学的时候,大概八岁左右吧,我不幸患上了中耳炎。医生用银针为我诊治,第一次打了银针后,我一觉醒来发现听力模糊了,但是还能听到声音、能分辨对方说的是什么。那个医生了解到我的症状,又给我打了银针,这一次打得更多,耳朵背后和手脚都插了银针,然后我就完全听不到声音了。其实那时候我已经没有中耳炎了,只是失聪了。

  我大概辍学了5年左右。后来我重新上学,但只能在特殊教育学校读书。学校是封闭的寄宿学校,一般情况下不让出学校大门。我上学的时候,学校没有口语康复训练这些活动,在学校一直用的是手语,我的音带就慢慢退化了,说起话来不仅不清楚,还很吃力。

  从西昌特殊教育学校到乐山特殊教育学校,从二年级跳级到五年级,又在七年级读完后跳到了高一。这些课程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并不容易,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时间自学补起来。

  特殊教育学校比较重视艺术类课程,也是在乐山特殊教育学校,我第一次接触舞蹈。2013年,我通过高校单招考上了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信息与资源专业,大学期间我参加了重庆梦翔残疾人艺术团,获得过第九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一等奖。

  小时候我学过一点拼音,因为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口语康复训练,后来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读音。现在我会把手机字体调成带拼音的格式,有拼音会更有利于阅读或者学习。我可以通过“语音转为文字”的软件和别人沟通,如果够标准的话,输入法就能准确翻译出对应的文字,说得不标准就练到标准为止,有时候会练得嗓子肿痛。

  被拒绝的聋人:

  印象刻板 要靠这个群体自己慢慢扭转

  大多数人可能觉得盲人就是去做按摩,类似地,外界对盲人也有一套刻板印象。其实在聋人这个群体里,很多人都不太喜欢“聋哑人”这个称呼——因为大家觉得聋人只是听不到,但是可以发音,并不存在“哑”。有些聋人不会说话的原因之一是受到听力的影响,但是通过正规训练是可以发音甚至说话的。

  但这些刻板印象就像烙印一样“打”在我们身上。很早以前,我都不敢在公共场合比手语,因为周围的人看到我们比手语,就赶紧保护好自己的包。这些刻板印象要靠我们聋人自己慢慢来扭转。

  目前能接纳聋人的行业并不多。我有一位聋人朋友,设计感很好,计算机能力也不错,HR看了简历很满意,但是面试发现她是聋人,不太满意,委婉地拒绝了她。

  我毕业后不久,在网上看到了有关唐帅律师的报道,被他事迹感动了。唐老师是“中国手语律师第一人”,作为一名专职律师,他为聋人提供法律服务。

  后来看到了他在网上的招聘,我就去面试,然后在2017年10月时顺利到了律所。在律所,除了唐律师还有其他律师给我们上课,讲课、自学和考试会穿插进行。除此之外我还会接聋人有关法律方面的咨询,协助唐帅律师办理聋人案子,以及普法工作

  之前和我一起来律所的一共有五位聋人,最后他们都走了,只剩我一个人坚持继续考试。因为半途而废不是我的风格。和其他健全人考法考一样,我也要“听讲座”,但是只能找那些有字幕的讲座,对着字幕一边暂停一边记录。一天学十几个小时,学到我头晕想吐,甚至晕字,有时候一看到字就感觉眩晕。

  我知道我的起跑线比别人低很多,也没有系统地学习,但是我可以拼命。2018年,差10分,2019年差4分,2020年12月,我通过了,成了一名聋人准律师。我是国内目前唯一通过这项考试的聋人。

  在律所,让我感动的事挺多的。有一次,一个聋人大老远来找唐律师咨询,长途跋涉用尽了身上所有钱,甚至连吃饭的钱都没了,唐律师就安排他去吃饭,安排他在自己家过夜,后来还给了他钱坐车回家。

  当然,也有许多五味杂陈的记忆。曾经有一位来寻求帮助的聋人,我接待他的时候,他说自己已经找我们找了一年多、终于联系上了。我当时就在想,唐老师的报道比较出名,我们也有公众号,也有快手号,偶尔也会发布普法视频,为什么聋人朋友找我们还这么难?

  有人说基本生活中看不到聋人,可是中国有那么多聋人,2700万人,我身边到处都是聋人,我们居然真的那么“安静”。

  “直接”的聋人:

  用自己的经历让社会更理解聋人

  唐老师曾经和大家提到过“聋人思维”,从手语表达上就可见一斑:自然手语的语序与汉语不同。比如,让你形容灭火的画面,用汉语说就是“灭火”,但形容给聋人的话,你得先用手势打“火”,再打“灭”——因为看见火才能灭;反之,如果按汉语顺序,先打“灭”,再打“火”,聋人可能觉得灭了的火又着了。

  很多聋人使用的是自然手语,但是有些健全人学习的是汉语手语,这就会造成一些理解障碍,甚至产生误会。手语与汉语、英语、日语等属于并列的语言,它有自己的语法规则。

  从小大到现在,健全人可以从旁听大人、同学、同事、领导说话中,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我们的世界是安静的,有些委婉的礼仪,是别人不会直接教授的。

  比如去面试一个工作,老板说:“你回去等消息。”这个后续,健全人可能自己会衡量,要不要继续等,会不会等来消息。但是聋人会一直等下去,因为在他心里,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等一等,消息就会来。”所以很多时候话里有话的事情,聋人很难学会也很难理解,因为他们更多会直接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

  我们遇到过真实的案例,网上有陌生人加聋人,告诉他“有急事,想借钱。”有时候一些聋人没搞清楚对方身份就借了。有些聋人文化水平不高,虽然网上有很多消息,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天书一样。

  有一位聋人,别人帮她办的结婚证,她自己不知道,她被嫁给了一位健全人,那人一直家暴她,离婚起诉的时候,因为不识字,也不知道怎么沟通,她的援助律师告诉她,起诉过但是败诉了,其实我们看到文件上写的是“撤诉”,然而她一点也不知道。后来在我们的帮助下,她成功离婚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的爸爸妈妈虽然只是没读过书的农夫,但是他们的很多话让我感觉很有智慧。我妈妈没读过书,但一直非常支持我的学习。妈妈为了和我沟通,自己学会了认字。去年母亲病重时,我本来已经打算放弃第三次法考,但是妈妈告诉我,我要为社会而活,要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有能力的时候多为老百姓维权。可能是以前为我维权受苦受累的影响,让她一直很支持我成为专业的律师。

  虽然她不在了,但是我会永远记得她的话,帮助聋人朋友,也用自己的经历让社会更理解聋人。(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郭懿萌 蓝婧 综合看看新闻、慢新闻)

(责编:章华维、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