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I智能系统,破解居家失能老人照护监管难

上门照护失能老人,他们为啥带个“黑匣子”?

2021年03月17日08:43  来源:四川日报
 

3月8日上午,成都颐家健康护理有限公司的照护人员周文发如约来到家住曹家巷的罗世芬老人家中。和前几次一样,周文发随身掏出一个充电宝大小的“黑匣子”,进行视频认证。连线的另一端是公司的AI智能系统,周文发当天的工作情况可通过系统多维度精准地记录下来。

“这样的照护我们十分满意,即便我们不在身边,也可以监控到服务的全过程中,非常放心。”老人的儿子说。

现状

失能老人急需居家照护,但面临监管难题

我省早在1997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65岁及以上的人口有1200多万人,失能老人达到200多万人。

现有的养老模式大体分为居家、社区、机构三大类,居家养老占九成以上,对于居家养老尤其是失能老人来说,希望能得到专业照护人员的上门帮助。

成都金牛区的杨静群老人就时常为此事烦心,她的老伴唐根龙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随时吸氧,但又不愿去养老机构,“家里请了家政服务人员,料理日常生活可以,但没法提供专业护理。”

其实,市面上针对居家老人的各类服务机构也不少,但在实际运行中,都存在一个现实的问题——对照护人员的监管难。

记者走访多位失能老人家庭了解到,日常照护不能得到有效监控,普通照护人员难以承担专业服务等是这类家庭所担心的问题。

成都一家健康护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对照护人员的监管上,照护机构一般采用GPS定位系统,有的也会使用视频监控,“但定位系统仅能说明照护人员到了位,却难以知道服务是否到了位;采用视频监控,给老人洗澡、健康服务时则有暴露隐私的可能。”

尝试

引入AI记录声音和轨迹,可避免暴露隐私

一方是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另一方是难以解决的服务监管难题,如何破局?

成都已有公司开始探索运用AI智能系统破解瓶颈。

周华蓉是成都颐家健康护理有限公司的一名照护人员,她告诉记者,在接到老人的上门照护需求后,他们会根据服务内容带上相应的服务包,其中必备的是一个“黑匣子”,“到了服务对象家里,我们要先进行认证,再随身携带上‘黑匣子’,然后开始工作,工作时的声音、动作、时间等都会记录下来,传送到服务网点。”

“‘黑匣子’连接的,就是我们引入的专用于居家老人照护的AI智能系统。”成都颐家健康护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梅告诉记者,系统集面部识别、声纹识别、数据存储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可实现服务全程监管。

“最大的优点,就是既能全程监管,又不会暴露隐私。”罗梅介绍,“黑匣子”可以根据照护人员工作时的声音、行动轨迹等,通过人工智能的计算进行全程监管和综合评判。比如,照护人员在为老人进行洗澡服务时,“黑匣子”就会记录下水声、交谈声等,同时,设备上的运动陀螺仪会记录下照护人员的行动轨迹,系统结合两者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这样既避免了用视频监管出现的隐私问题,也能全程无遗漏的监控。”

未来

加强“智能化+现代管理”,加大专业人员培养

去年10月,经过反复的考察,作为成都市金牛区医保局医养融合重点项目、成都市金牛区医保局的长期照护险社会支持类上门服务过程监管试点单位,成都颐家健康护理有限公司成为该区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保险服务团队。

家住金牛区林巷子83岁的张志伦老人成为长期照护保险签约服务的老人之一。老人因患有帕金森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评为重度失能一级。他选择了洗澡、修脚、监测血糖三项上门服务项目,定期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服务。据了解,为让失能老人享受到更多的服务内容,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洗澡、喂食、口腔清洁等基础生活护理,以及生命体征监测、吸氧、肌肉注射等临床护理服务等42项。

“智能化+现代管理”的长期照护服务将成为今后的主流。专业护理团队也是居家养老着力“攻坚”的方向,如何让更多的失能老人得到有质量的照护,如何加大对专业老人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培训等,都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在照护人员队伍中,要培养一批拥有专项护理资质的人员,一旦老人有健康方面的照护需求,就能派出专业的护理人员,例如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游戏理疗师等。”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与政府部门的合作,继续提升智能化水平,拓展服务内容和对象,为更多的老人带去满意的服务。”罗梅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石小宏)

(责编:袁菡苓、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