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八大行动计划”剑指何方?

2021年03月16日07:52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3月15日,成都市印发《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为此,成都将实施天府总部经济聚核成势、高能平台经济创新建设、“亚蓉欧”全球服务联网、服务业功能区创标杆示范、成都服务标准化品牌化、两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生产性服务新场景营造、数字“新基建”创新赋能等八大行动。

八大行动有何示范探索?将如何推动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对八大行动计划的亮点作出解读。

“亚蓉欧”全球服务联网 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2020年,成都双流机场起降架次和运营总航班数均位居全球第八。今年,天府国际机场起飞在即,“亚蓉欧”全球服务联网行动将如何发挥成都的枢纽功能?

《总体规划》提出,依托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聚焦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加快建设航空客货运战略通道和铁海联运战略通道,构建链接全球尤其是链接泛欧泛亚地区的供应链服务网络。

建设以成都为网络中心的国际航空大通道,将以打造“空中丝绸之路走廊”为重点,加快布局“48+14+30”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持续优化航线网络结构,形成覆盖全球48个重要航空枢纽城市、经济中心城市的精品商务航线,覆盖14个全球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国际全货运航线,30条服务对外交往、国际消费的优质文旅航线。

建设以成都为重要枢纽的国际陆海大通道。将加快打造以成都为战略支点的“7+5”国际铁路大通道,形成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完善以国际铁路班列、国际铁海联运班列为支撑的陆上物流体系,优化国际班列“四向拓展”网络布局。

“选择‘亚蓉欧’,其实成都做了个很聪明的选择,”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马剑表示,布局航空通道、打造航空枢纽,不仅能吸引高端资源聚集、培育新动能,也将提升城市在世界贸易体系话语权。

记者注意到,以全球视野谋划生产服务功能体系,是此次《总体规划》的一个特点。成都服务标准化品牌化行动中提出,在一些行业领域建立行业地方、国家、国际标准,大力开展5~8个“成都服务”品牌培育试点建设,培育一批“专、特、精、新”型品牌服务领军企业。

平台城市

重构产业链

《总体规划》首次提出以“平台城市”思维提升生产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力。在高能平台经济创新建设行动中,更是细化为充分发挥平台资源整合作用,重构产业链、融合价值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设平台经济型城市。

“平台”如何助力城市产业体系的转型?在生产端,成都将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打造20个行业级和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向平台迁移。成都提出以高品质科创空间为主要载体,建设20个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探索建设2~3个共享制造工厂。

以蒲江为例,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与德国先进工业科技研究院(IAIT)、德国联邦采购物流协会(BME)合作打造了一个中欧(成都)跨国采购平台,已累计发布采购额500余亿元,搭建了中欧工业品交易的桥梁。同样位于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内的蒲江新城中德中心,已打造成为成都对德产业招商、经贸往来、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服务业功能区创标杆示范行动”还提出,将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功能区标杆,适时总结成都经验,增强成都对周边地区的产业引领带动能力。

两业深度融合

衍生新业态新模式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此次成都出台的八大行动,鲜明提出“两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行动”,将依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整合区域内优势要素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找准突破点是成都推动两业融合发展的当务之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金融与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小琪认为,成都应当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引导企业进一步打破大而全的格局,分离和外包生产性服务业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并依托新技术助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推广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大力发展服务衍生制造、工业文化旅游及其他新业态新模式。

事实上,在《总体规划》中成都已提出将支持试点单位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共享型生产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并在这五个方面打造3~5个行业领军标杆企业。数字“新基建”创新赋能行动也提到,将强化数字赋能,加快建设一批高速宽带骨干网、存算一体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及智慧园区,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责编:袁菡苓、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