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重生”的都江堰古建筑群 背后有单霁翔的身影

2021年03月12日09:11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震后“重生”的都江堰古建筑群 背后有单霁翔的身影

节目中,单霁翔带领“布鞋男团”一行,来到二王庙和伏龙观,还在这里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都江堰市文物局原副局长卞再斌。

卞再斌讲述了两人相识的往事,一度哽咽。这段往事,便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都江堰古建筑群的抢救维修。

坐落在玉垒山麓上的二王庙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而修建的。卞再斌回忆,地震时,二王庙6100多平方米的建筑全部受损。

根据记载,地震中都江堰二王庙古建筑群的戏楼、厢房、52级梯步、照壁、三官殿、观澜亭、疏江亭、前山门等建筑和围墙全部垮塌;伏龙观所有古建筑的屋脊、屋面瓦全部损坏,木结构断裂,建筑严重倾斜,大部分古建筑已成危房。还有鱼嘴等古迹,也遭遇不同程度的损毁。卞再斌给众人展示了当时拍摄的许多照片,可谓是满目疮痍。

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任务之一,被纳入重建规划。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也正是都江堰古建筑群能够迅速灾后重建的关键人物之一。

震后第8天,单霁翔一行6人组成国家文物局工作组赶赴四川灾区。一下飞机,就直赴地震重灾区都江堰。“来了数十次。”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单霁翔说。

“任务很艰巨,但是不能拖。”单霁翔回忆,当时国家文物局组织了最精锐的力量编制计划,在灾难发生不到60天内,国家文物局迅速组织完成了100多万字的损失调查、抢救规划、技术报告、设计方案的编制、评审和上报,这对指导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国家文物局积极协调,成立了由省内外文物保护专家组成的“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文物抢救维修保护工程专家组”,负责文物抢救维修保护规划、方案技术指导、灾后损失评估,以及规划方案评审、工程预算审核等。其中古建筑维修、文物保护、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专家,赶赴各地受灾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评估,提出检查报告、采取应急措施,并对灾后文物抢救维修保护提出指导性意见。

2008年6月30日,距“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不到50天,在都江堰市举行了“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古建筑群抢救保护工程”开工仪式。全国一流的文物保护工程队伍在第一时间汇集到都江堰。作为地震灾后启动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都江堰古建筑群的抢救修复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全国文博人的艰苦努力下,3年后,完成了抗震救灾基本的文物保护和修缮工程,都江堰古建筑群得以重获“新生”,焕发新的光彩。

如今的二王庙,古朴又不失雅致,曲径通幽、叠落有序,重新以美丽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梦琳、吴晓铃)

(责编:袁菡苓、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