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巴中 平昌发现百年前“禁渔碑”

2021年03月11日07:31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平昌发现百年前“禁渔碑”

  巴中石刻艺术源远流长,曾被授牌“中国石刻艺术之乡”。近日,巴中市平昌县境内发现多幅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石刻。其中,一幅为地名石刻“养生潭”,另外四幅为四方记事石刻,这些石刻出自清道光年间和民国时期。

  不久前,有网友在平昌县泻巴河流域垂钓时,发现河边岩石上刻有疑似清代的、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石刻题记。平昌县文物局随即组织专人实地调查。

  经过调查,共发现有石刻五幅,分布在高2.7米、长约11米的天然石壁上。从左至右分别为清道光廿六年、民国十二年、道光九年、道光二年的四方记事题刻及地名题刻“养生潭”。通过对文字内容的解读,了解到四幅记事石刻均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特别是道光廿六年和民国十二年的两幅题刻均以官方的名义划定河域保护区,并明令禁止相关破坏生态的行为:“……禁止谢坝河/永不许用药……”“……所禁地界上以狗掌滩上为止,下至落礳滩下为止。无论何人不准撒网捕鱼、下毒……”

  民国时期所刻碑列明生态保护具体措施后,又明确:“……自示禁之日起无论何人不准来此捕鱼,倘有嗜利之徒、抗不遵从者,该地团中人等拿获送案,遂以相当之罪绝不稍事宽容”。即赋予地方自治组织(团练)权力,纠送违反之人归案办理。

  道光九年的《赏罚示禁碑》更是体现对破坏山林的严苛惩罚,肇事者除缴纳罚金外,其姓名、罪行还将被勒石示众。“养生潭”石刻的发现,反映当地朴素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研究平昌县生态环境保护历程提供了可考的实物史料。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钟帆整理)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