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稚:城市未来的希望在于“协同”发展

2021年03月06日08:37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原标题:城市未来的希望在于“协同”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红星新闻、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四大主流媒体强强联手,共同推出“‘城’势而上——探寻中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特别策划,以一组深度观察和一场线上论坛,为城市群未来发展之路贡献亮和光。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是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等的有机结合,是一条高品质、可持续的新发展之路。如何破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认为关键词在于两个字:协同。

  城市发展应着眼于

  四个层面的“协同”

  在尹稚看来,中国城市的发展,要解决四个层面的“协同”。

  首先从时代大背景着眼来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治理现代化、信息化等工作重心几乎是同步推进的。城市是这些时代重任的空间载体,在这一背景下,城市化需要“多化协同”。

  其二,城市中的人际关系是陌生人间的协作,这就需要共同的行动纲领,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共同的道德准则,来构建人与人之间公平、公正、自由、平等的生存环境,这正是城市治理的核心。

  第三个“协同”,是区域协同。中国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通常已经是500万到甚至2000万以上的人口规模。在尹稚看来,大量的功能集中在中央主城,主城与周边新城缺乏协同,中心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乃至乡村地区缺乏协同。

  第四个要解决的“协同”问题,是城乡协同。

  解决“协同”问题

  在于实施差异化管理

  在尹稚看来,所有“协同”的推进,都需要一套差异化的政策体系的保障。要因地施策,因城施策,实施差异化的政策管理。

  尹稚认为,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功能,中等城市有中等城市的功能,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职能。城市群之中,既要有能够支撑中国参加国际竞争的“发动机”地区,也要有支撑人们养老、休闲、娱乐、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地区,让不同的城市具有多元化的职能。

  如何探索设计差异化的政策体系?尹稚举了个例子,“差异化税收”。假设一座城市的核心区鼓励发展金融产业、实体经济,可以对于鼓励发展的产业降低税费,对于不鼓励的产业提高税费,引导产业转移。包括对配套实施、服务资源等,也可通过调节税费、供地价格等方式引导分散化布局。(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