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古称梓州,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四川被分为剑南东川、西川,各设节度使,其中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就在现在的三台县。因此,许多文人也曾在这里驻足,传下许多精彩的诗篇。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李杜”中的杜甫,其代表作之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在梓州写下,这首“生平第一快诗”记录下杜甫当时的喜悦,流传千古——“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杜甫之外,“小李杜”中的李商隐也曾在梓州生活过。公元851年,李商隐受时任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邀,来到梓州,开启了一段4年多的梓州生活,并留下了许多诗作。
古代交通不便,从长安到梓州,李商隐一路写下许多诗作,主要是触景生情、感怀亡妻,在大散关作《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在利州写下《利州江潭作》等。其中,有一首诗风格迥异,成为奖掖后进的佳作,其虽不是赶赴梓州途中所作,但也与这段时光有关,这就是《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公元851年,在送别李商隐的宴上,好友韩瞻之子韩偓即席赋诗,才惊四座。公元856年,李商隐离开梓州返回长安途中,重诵韩偓的赠诗,写下了两首七绝酬答,诗题为《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其中一首这样写道: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句“雏凤清于老凤声”尤为后人所称道,诗中对少年才子的由衷喜爱,提携后进之襟怀溢于言表。(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