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功实施全省年龄最小肝脏恶性肿瘤患儿介入治疗

2021年02月18日16:54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图为手术现场。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供图
图为手术现场。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供图

人民网成都2月18日电 (王波)近日,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在介入手术室成功实施了四川省年龄最小(59天)、体重最小(5.5kg)的小儿肝脏恶性肿瘤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患儿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吐奶,在辗转多家医院后,来到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治疗。入院后,患儿在放射科完善上腹部MRI及CT检查,明确肝脏肿块,考虑巨大肝母细胞瘤伴腹腔积液。因包块巨大且恶性,患儿状况欠佳,外科手术切除困难,因此全院多科会诊决定先行介入栓塞化疗缩瘤术后再行外科手术切除。

由于患儿太小,体重偏轻,化疗药品及介入器械、栓塞材料都与成人有所不同,甚至与幼儿不一样,术前,临床多个科室(小儿外科、放射科、麻醉科、儿童重症医学专科)反复就此患儿化疗药物的配备和剂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全面评估;由放射科主任康敏和蒲洪波医生组织科室介入组全体成员又反复就介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讨论、分析,并反复与全国儿童介入专家探讨细节,从操作器械的选择及栓塞剂量及术前术后是否肝素化、行进路线等都进行了梳理。

1月29日,由介入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相关工作10余年的蒲洪波医生主刀,带领主治医生郑勇、介入设备操作最熟练的技师唐晔和高年资护士李红组成的放射科介入组早早在介入手术室等待患儿的到来。

手术一开始就面临难度,从控制室几乎看不见躺在手术床上只有半个手臂长短的患儿。为将损害降至最小,麻醉科副主任陈本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了股动脉的穿刺,蒲洪波医生和郑勇医生进行导管送入,并进行多根血管的选择性造影,发现肿块主要是肝动脉右支供血,同时右侧肾上腺动脉小分支供血。为保证栓塞剂准确无误到达肿瘤血管,蒲洪波医生小心熟练地将微导管慢慢送到肿瘤供血最近端,造影显示位置极佳时,郑勇医生在旁认真配好经化疗药物乳化后的碘化油,缓慢经微导管输入到肝脏肿瘤内,麻醉科主任张海萍则全程监督麻醉。混着碘化油的化疗药就这样一点一点推到肿瘤内,逐渐沉下来。当从屏幕上看着肝脏肿瘤内弥散分布的碘化油后,蒲洪波医生熟练地推了几毫升等渗造影剂后,原先供血丰富的肿瘤已经失去了“风采”,大部分血供消失,手术结束。

据悉,此次手术的成功是该院多学科合作实现的新突破,标志着该院介入治疗小儿实体肿瘤的水平正向全国领先水平迈进。

(责编:章华维、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