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持续的幸福感 成色更足的获得感

——代表委员热议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2021年02月07日07:36  来源:成都日报
 
原标题:更可持续的幸福感 成色更足的获得感

  劳有厚酬、闲有雅乐,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幼有善育、老有颐养……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成为今年(成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顺应城市发展规律,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将积极推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共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

  实现服务不打扰 成长不依靠

  彰显“全龄共享·友善公益”城市气质,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是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聚焦的重点。来自基层的市人大代表、郫都区郫筒街道书院社区党委书记张雪长期扎根基层,在让老年人舒心长寿上,她建议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改进社会心理服务的管理机制,统筹资源与力量的投入,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专业机构作用,加强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专题培训,有针对性向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心理救助及疏导,培育“服务不打扰、成长不依靠”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将“一老一小”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设施建设、功能配套,在工作细节上体现人文关怀。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成都发展描绘了一张蓝图,为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基层工作者,市人大代表、青羊区少城街道文翁社区党委书记孙玉凤对十大工程的实施十分期待,“十大工程聚焦成都人民需求,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同时,针对十大工程中的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造工程,她建议在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思路,探索运用市场化运营模式提供老人助餐服务,推进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可持续运行。同时,在社区专职社工岗位设置方面,可先重点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开展专业服务,并在社区托育园配套建设方面,推进社区综合体与社区儿童之家融合建设,全面回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市民需求。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让“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更加舒适便利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提出要提升交通设施智能便捷,全面建成中心城区快速路、主干路,全面消除‘断头路’。”市人大代表、四川省绿舟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建伟表示:天温都快速路是成都市规划“3环19射8联”市域快速路的重要项目之一,串联了天府新区、新津区、双流区、温江区、都江堰市5个区域,衔接成都市成灌走廊与天府新区,天温都快速路的建成将促进西控区域与东进区域“高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的战略融合,对全域成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将天温都快速路列入“十四五”市重点项目,尽快完善前期保障要素,统筹推进实施建设。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将让‘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更加舒适便利。”市人大代表,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教授裴瑾告诉记者,轨道交通作为提升通勤效率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次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地铁13号线二期工程(西段)的建设的建议。他告诉记者,地铁13号线二期的建设将推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百姓便捷化出行,有利于加强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建设,推进成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促进“11+2”中心城区互联互通,提升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西向枢纽功能。建议尽快明确13号线二期工程(西段)站位方案,争取列入近期建设规划。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

  全周期呵护城市安全让风险远离市民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提出实施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这让市人大代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喻云华对此深有感触。“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将实现全周期呵护城市安全,让风险远离市民。”喻云华说,结合我市智慧韧性城市建设中的短板和不足,他从顶层设计、制度、平台建设三个方面对体系化构建智慧韧性城市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建议。

  “从顶层设计上做好规划、健全体系,建设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智慧韧性城市的安全风险防范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喻云华说,要构建协同联动的制度保障和示范建设,从法律规章、政策保障、操作规则等层面明确相关主体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对大量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风险防控采取协同联动,对城市安全共治共享作出制度性安排。同时,建议对现有多个智慧示范社区项目的创建评审标准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并实施整合,最终形成一套通用的创建评审方法,全市统筹、一体化协同,打造示范标杆,并加大规模推广。

  此外,他建议还要优化城市安全风险预警及管理平台,建立智慧防控体系。构建运行保障体系,包括:应急指挥中心、泛在感知网络、大数据支撑平台、公共服务云平台、GIS及CIM信息服务平台等基础平台和多个应用系统。

  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

  实现高品质公共服务均衡普惠

  市政协委员、市城管委主任王宏斌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幸福”是一个具有包容力、承载力、解释力和表现力的词,“为人民管理城市”是城市管理者永恒不变的初心。要把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从市民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领域着手。围绕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城管系统将实施城市管理六大行动。实施“照亮回家的路行动”,消除“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为市民营造安全、明亮的出行环境;启动“路平桥安”行动,通过全周期维护城市道路桥梁,用聪明的“城市管理大脑”实施智慧治理,保障城市“脉络”畅通。同时,持续深化“两拆一增行动”,通过城市更新,筑景成势,创新创造出更多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深入开展“街巷品质提升行动”,着力补齐公共服务民生短板、彰显街巷特色,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人民幸福城市”示范样板。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提出了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市人大代表,四川天府新区文创和会展局副局长丁红雨告诉记者,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明确要深化以利民便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标准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努力实现高品质公共服务均衡普惠。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建设,加快“三城三都”建设,丁红雨建议,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均等覆盖——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普惠面,目前,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群体是青少年和老年人,建议关注中间群体尤其是青壮年,根据需求精准定制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同时丰富线上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农商文旅体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建议根据国家农、商、文、旅、体融合的大背景,出台能够指导以文旅融合为主,农、商、文、旅、体和谐共生发展的公共服务实施意见。(成都日报记者 田程晨 李颖 吴怡霏 王雪钰)

(责编:章华维、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