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心使命促发展 书写依法履职新答卷

——成都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回眸

2021年02月03日07:58  来源:成都日报
 
原标题:以初心使命促发展 书写依法履职新答卷

  回顾极不平凡的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初心使命写进助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攻坚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宏大实践,持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尽责,努力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为夺取“双胜利”贡献人大力量,推动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朝气勃发、百尺竿头更向前。

  分9个组深入各区(市)县调研,收集1040条意见建议,梳理12条重点建议;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完成7个课题调研;制定法规4件,推进制定法规5件,修改法规9件;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2个,开展执法检查7次;主任会议成员牵头督办重点建议9件,585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理完毕并回复代表……这一组数据,反映的是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的是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担当作为。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聚焦聚力助推各项部署落地落实

  去年12月2日,成都、资阳两市全国、省人大代表首次协同开展集中视察,共同走进成资两地项目现场,共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从产业发展、人才引进、交通建设等方面提建议。

  这是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助推“双城记”,加快“同城化”,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部署落实落地的一个缩影。去年,市人大常委会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高质量完成7个课题调研,与德阳、眉山、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协作工作机制,推进12项合作事项。围绕市委关于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四个先行先试”部署要求,推动优化提升环城生态区总体布局,促进环城生态区得到更好保护;听取东部新区片区综合开发情况报告,持续助推东部新区建设;听取审议全市特色镇(街区)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情况报告,促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督促做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筹备工作,开展视察调研、听取审议专项报告,推动高质量办好大运会。

  壮阔“十四五”正扬帆起航,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主动参与我市“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编制有关工作。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调研广泛收集意见,为做好我市“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提出建议。同时,结合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走访”活动,组织各专委会选择1个重点题目深度调研,围绕“十四五”发展重大问题、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提建议。

  为助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主任会议成员多次深入区(市)县开展督导,协调解决问题、提出建议。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3次审查批准预算调整方案,督促减税降费优惠政策落实,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成本、渡过难关。

  立良法促善治

  以高质量立法推动高质量发展

  “法者,治之端也。”立良法是促善治的前提,推动成都依法治市的基础。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努力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法治支撑。

  从走在全国社区治理立法领域前列的《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条例》到《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4件法规的制定,再到推进《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条例》《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成都市天府绿道保护条例》《成都市天府奥体公园建设管理条例》《成都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成都市会展业促进条例》《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制定,无一不是立足大城市治理发展需求,广泛汇聚众智民意,凝聚了“最大公约数”。

  当《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见诸报端向公众征求意见,近千条建议从成都各地各部门汇聚过来。为了让法规更具系统性、协调性、前瞻性,市人大常委会又先后7次赴基层调研、赴多个城市考察,全国首创了“完善生活垃圾产业生态链”这一条,写入该条例中。

  突出地方特色,提升立法质量。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立法的脚步从未停止。制定《成都市三岔湖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推进制定《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成都市天府绿道保护条例》《成都市天府奥体公园建设管理条例》等法规。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修改《成都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9件法规,开展《成都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12项立法调研。

  坚持把法律法规实施放在与立法同等重要的位置。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对《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新制定法规的宣传引导,还深入推进《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成都市都江堰灌区保护条例》《成都市城市景观风貌保护条例》等法规实施,确保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最严密的法治保障。

  把监督融入发展大局

  回应民生热点关切

  “夏天臭气污染严重的治理瓶颈在哪里?”“技术上和政策保障上有何难点?”“成都平原经济区相邻城市间环境治理技术规范标准,梗点如何突破?”……2020年7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检查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贯彻实施情况,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这只是市人大常委会坚定为民担当、不断强化人大监督职能的一个微场景。

  秉承为民履职的情怀,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脱贫攻坚、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加大监督推动力度,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2个,开展执法检查7次,全力助推城市发展、民生改善。

  ——紧盯高质量发展。适时听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报告、产业功能区建设情况报告,督促营造“八大消费场景”、打造一流消费环境;调研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项目推进情况。

  ——紧盯民生关切。为推动加快完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听取审议李家岩水库工程建设报告;助推缓解“看病难”“入园难”问题,持续督促抓好市属公立医院、公办幼儿园建设;为促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专题调研社会治安管理工作。

  ——紧盯人民钱袋。听取和审议2020年市级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报告,常态化监督市级预算执行情况,推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听取审议2019年国有资产管理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促进更好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调研政府债务管理及债券资金使用情况,推动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管理。

  ——紧盯绿色生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推动和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听取《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优化提升方案》、全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情况的有关报告,念好环境保护“紧箍咒”,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需求。

  ——紧盯司法公正。听取审议市法院为企业复工满产提供司法服务保障情况报告,促进为企业提供优质司法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听取审议市检察院民事检察工作报告,推动维护司法公正、服务保障民生。

  细细回顾这一年的监督工作,事关我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每一个大事大项,人大监督从不缺位。

  搭建平台强化服务

  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一年来,我市各级人大代表,厚植为民情怀,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为更好地发挥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市人大代表、主任会议成员走访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机关驻会人大代表等制度。依托全市1700多个“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全市各级人大代表17600余人(次)进家入站、进楼入户、访群问企,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一年来,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市人大代表255人(次),主任会议成员走访市人大代表37人(次),市人大机关驻会代表联系基层市人大代表129人(次),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专委会会议50人(次),主任会议成员牵头督办重点建议9件,组织市人大代表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2500余人(次),培训代表400余人(次)……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人大代表主体地位,积极搭建代表履职的平台,有效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在助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这个养老院是否是医养结合方式?”“老人们在院期间的照护如何进行?”市人大代表钟大勇长期关注养老产业的发展,他建议充分利用成都市的气候条件和生态优势,加强成渝之间养老产业的融合,为成渝两地的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只是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的200余条建议之一。此外,还组织代表小组专题调研产业功能区建设,形成25篇调研报告。

  代表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为了解疫情期间民营企业的发展难题,代表奔走在一线,走进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实地察看、走访座谈,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由此可见,每一份建议都凝聚着沉甸甸的民意,也彰显了代表们的履职担当。

  守正出新干实事

  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打牢履职根基

  打铁还需自身硬。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促进工作的落脚点,以“四讲四有”人大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思想、制度、能力、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数据显示,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受理群众来信405件(次),接待群众来访161人(次),在全国、省人大会议上作交流7次。

  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定位,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始终,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到全市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推进。

  从完善制度机制入手,扎实抓好制定、修订的100余项制度实施;加强履职培训,专题学习民法典、监督法等法律;持之以恒反对“四风”,持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研究制定严肃市人大常委会会风会纪规定,进一步严肃纪律、改进会风、提高质量。

  另一方面,密切与市级部门、基层人大联系,形成工作整体合力;以实施人大街道工委办法为抓手,坚持代表定期进社区调研、参与社区共建等,进一步加强街道人大工作。

  同时,协助市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协助市委起草《关于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实施意见》。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更要有新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将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唱好“双城记”、服务新格局、建好“示范区”积极贡献人大力量。(成都日报记者 李霞)

(责编:章华维、罗昱)